一种高强度的汽车涡轮轮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708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的汽车涡轮轮毂,包括涡轮轮毂本体,所述涡轮轮毂本体是由轮毂基层和加强层构成,所述涡轮轮毂本体的外侧面设置有若干限位卡头,所述涡轮轮毂本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加固结构,所述加固结构是由第一加固横梁、第二加固横梁、第一加固斜梁和第二加固斜梁构成,所述第一加固横梁、所述第二加固横梁、所述第一加固斜梁和所述第二加固斜梁分别均与所述涡轮轮毂本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固横梁、所述第二加固横梁、所述第一加固斜梁和所述第二加固斜梁首尾依次连接,所述涡轮轮毂本体通过轴承与空心主轴相配合连接。有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涡轮轮毂的整体强度,进而提高涡轮轮毂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的汽车涡轮轮毂
本技术涉及汽车涡轮轮毂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高强度的汽车涡轮轮毂。
技术介绍
涡轮轮毂是用来对涡轮进行支撑固定的,在涡轮工作时。涡轮会进行高速旋转,涡轮高速旋转时会对涡轮轮毂造成一定的冲击力,在长时间的工作下容易造成涡轮轮毂的损坏,因此常规的涡轮轮毂的使用寿命相对来说较低,无形中增加了使用成本,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提高轮毂使用寿命的高强度的汽车涡轮轮毂。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高强度的汽车涡轮轮毂,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强度的汽车涡轮轮毂,包括涡轮轮毂本体,所述涡轮轮毂本体是由轮毂基层和加强层构成,所述加强层位于所述轮毂基层内侧壁,所述涡轮轮毂本体的外侧面设置有若干限位卡头,所述涡轮轮毂本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加固结构,所述加固结构是由第一加固横梁、第二加固横梁、第一加固斜梁和第二加固斜梁构成,所述第一加固横梁、所述第二加固横梁、所述第一加固斜梁和所述第二加固斜梁分别均与所述涡轮轮毂本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固横梁、所述第二加固横梁、所述第一加固斜梁和所述第二加固斜梁首尾依次连接,所述涡轮轮毂本体通过轴承与空心主轴相配合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轮毂基层与所述加强层为一体式锻造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轮毂基层为不锈钢材质,所述加强层为高锰钢材质。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卡头与所述涡轮轮毂本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限位卡头与所述涡轮轮毂本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圆角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涡轮轮毂本体上开设有若干散热孔。进一步的,所述涡轮轮毂本体的内侧壁设置有位于所述加固结构和所述轴承之间的限位挡圈。进一步的,所述加固结构与所述涡轮轮毂本体为焊接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加固横梁、所述第二加固横梁、所述第一加固斜梁和所述第二加固斜梁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固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由轮毂基层、加强层、限位卡头、加固结构、第一加固横梁、第二加固横梁、第一加固斜梁、第二加固斜梁、圆角结构、散热孔、限位挡圈和加固栓构成的高强度的汽车涡轮轮毂,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涡轮轮毂的整体强度,进而提高涡轮轮毂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高强度的汽车涡轮轮毂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高强度的汽车涡轮轮毂的侧视图之一;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高强度的汽车涡轮轮毂的侧视图之二。图中:1、涡轮轮毂本体;2、轮毂基层;3、加强层;4、限位卡头;5、加固结构;6、第一加固横梁;7、第二加固横梁;8、第一加固斜梁;9、第二加固斜梁;10、轴承;11、空心主轴;12、圆角结构;13、散热孔;14、限位挡圈;15、加固栓。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强度的汽车涡轮轮毂。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高强度的汽车涡轮轮毂,包括涡轮轮毂本体1,所述涡轮轮毂本体1是由轮毂基层2和加强层3构成,所述加强层3位于所述轮毂基层2内侧壁,所述涡轮轮毂本体1的外侧面设置有若干限位卡头4,所述涡轮轮毂本体1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加固结构5,所述加固结构5是由第一加固横梁6、第二加固横梁7、第一加固斜梁8和第二加固斜梁9构成,所述第一加固横梁6、所述第二加固横梁7、所述第一加固斜梁8和所述第二加固斜梁9分别均与所述涡轮轮毂本体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固横梁6、所述第二加固横梁7、所述第一加固斜梁8和所述第二加固斜梁9首尾依次连接,所述涡轮轮毂本体1通过轴承10与空心主轴11相配合连接。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由轮毂基层2、加强层3、限位卡头4、加固结构5、第一加固横梁6、第二加固横梁7、第一加固斜梁8、第二加固斜梁9、圆角结构12、散热孔13、限位挡圈14和加固栓15构成的高强度的汽车涡轮轮毂,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涡轮轮毂的整体强度,进而提高涡轮轮毂的使用寿命。实施例二:如图1-3所示,所述轮毂基层2与所述加强层3为一体式锻造结构,所述轮毂基层2为不锈钢材质,所述加强层3为高锰钢材质,所述限位卡头4与所述涡轮轮毂本体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限位卡头4与所述涡轮轮毂本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圆角结构12,所述涡轮轮毂本体1上开设有若干散热孔13,所述涡轮轮毂本体1的内侧壁设置有位于所述加固结构5和所述轴承10之间的限位挡圈14,所述加固结构5与所述涡轮轮毂本体1为焊接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加固横梁6、所述第二加固横梁7、所述第一加固斜梁8和所述第二加固斜梁9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固栓15。从图1-3中可以看出,所述轮毂基层2与所述加强层3为一体式锻造结构,所述轮毂基层2为不锈钢材质,所述加强层3为高锰钢材质,所述限位卡头4与所述涡轮轮毂本体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限位卡头4与所述涡轮轮毂本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圆角结构12,所述涡轮轮毂本体1上开设有若干散热孔13,所述涡轮轮毂本体1的内侧壁设置有位于所述加固结构5和所述轴承10之间的限位挡圈14,所述加固结构5与所述涡轮轮毂本体1为焊接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加固横梁6、所述第二加固横梁7、所述第一加固斜梁8和所述第二加固斜梁9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固栓15,对于圆角结构12、散热孔13、限位挡圈14和加固栓15的设计,是比较常规的故此不做详细的说明。综上所述,借助于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由轮毂基层2、加强层3、限位卡头4、加固结构5、第一加固横梁6、第二加固横梁7、第一加固斜梁8、第二加固斜梁9、圆角结构12、散热孔13、限位挡圈14和加固栓15构成的高强度的汽车涡轮轮毂,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涡轮轮毂的整体强度,进而提高涡轮轮毂的使用寿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的汽车涡轮轮毂,其特征在于,包括涡轮轮毂本体(1),所述涡轮轮毂本体(1)是由轮毂基层(2)和加强层(3)构成,所述加强层(3)位于所述轮毂基层(2)内侧壁,所述涡轮轮毂本体(1)的外侧面设置有若干限位卡头(4),所述涡轮轮毂本体(1)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加固结构(5),所述加固结构(5)是由第一加固横梁(6)、第二加固横梁(7)、第一加固斜梁(8)和第二加固斜梁(9)构成,所述第一加固横梁(6)、所述第二加固横梁(7)、所述第一加固斜梁(8)和所述第二加固斜梁(9)分别均与所述涡轮轮毂本体(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固横梁(6)、所述第二加固横梁(7)、所述第一加固斜梁(8)和所述第二加固斜梁(9)首尾依次连接,所述涡轮轮毂本体(1)通过轴承(10)与空心主轴(11)相配合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的汽车涡轮轮毂,其特征在于,包括涡轮轮毂本体(1),所述涡轮轮毂本体(1)是由轮毂基层(2)和加强层(3)构成,所述加强层(3)位于所述轮毂基层(2)内侧壁,所述涡轮轮毂本体(1)的外侧面设置有若干限位卡头(4),所述涡轮轮毂本体(1)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加固结构(5),所述加固结构(5)是由第一加固横梁(6)、第二加固横梁(7)、第一加固斜梁(8)和第二加固斜梁(9)构成,所述第一加固横梁(6)、所述第二加固横梁(7)、所述第一加固斜梁(8)和所述第二加固斜梁(9)分别均与所述涡轮轮毂本体(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固横梁(6)、所述第二加固横梁(7)、所述第一加固斜梁(8)和所述第二加固斜梁(9)首尾依次连接,所述涡轮轮毂本体(1)通过轴承(10)与空心主轴(11)相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的汽车涡轮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基层(2)与所述加强层(3)为一体式锻造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春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吉威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