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622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第一侧壁板、第二侧壁板、第一端壁板和第二端壁板的集装箱体;集装箱体的内部空腔利用内部隔板将其分隔为复数个功能空间和设备空间;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集装箱,还利用内部隔板分割出一个用于连通各检测间的腔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集装箱,可在集装箱内完成核酸检测的所有实验和操作,各检测空间之间的出入也无须人员走出集装箱体,因而可快速到达检测现场,无须在现场进行搭建和配置,极大地加快了检测速度和提高检测效率,给紧急情况下的疫情防护争取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装箱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及集装箱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装箱。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针对病毒分子的生物学检测通常设置在医院或研究院的实验室中进行,通常具有多个不同功能的检测室。但是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在远离实验室的地点进行检测或需大规模检测的情况下,如将采集到的样本送回医院或研究院的实验室中进行处理和分析,一方面会降低检测的准确度,另一方面现有实验室无法满足大量的检测需求。这就需要在检测点配置临时的检测实验室。现有技术中的临时检测实验室,通常配置在活动板搭建的活动房中,需要首先搭建起活动房,再在其内部配置强电线路、弱点线路、设备仪器等设施。这就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人力,效率较低,无法满足紧急情况下快速高效的检测需要,这就需要一款快速到达检测现场即可使用的实验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装箱。具体如下;一种集装箱,包括设有第一侧壁板(1)、第二侧壁板(2)、第一端壁板(3)和第二端壁板(4)的集装箱体;集装箱体的内部空腔利用内部隔板将其分隔为复数个功能空间和设备空间;所述集装箱,还利用内部隔板分割出一个用于连通各检测间的腔室(5)。可选的,所述腔室(5)沿着所述集装箱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紧靠所述第二侧壁板(2)设置。可选的,所述功能空间包括第一检测间(6)、第二检测间(7)和第三检测间(8)和灭菌间(9);所述第一检测间(6)沿着所述集装箱体的第二端壁板(4)布置并与所述腔室(5)的端部相邻;所述第二检测间(7)和所述第三检测间(8)沿着集装箱体的第一侧壁板(1)布置并与所述腔室(5)的侧部相邻;所述灭菌间(9)沿着所述集装箱体的第一端壁板(3)布置并与所述腔室(5)的另一端部相邻。可选的,所述腔室(5)靠近第一检测间(6)的第二侧壁板(2)上设有第一门体(10);所述腔室(5)靠近灭菌间(9)的第二侧壁板(2)上设有第二门体(11);所述灭菌间(9)沿对角方向分别设置第三门体(12)和第四门体(13);所述第三门体(12)与腔室(5)相连通;所述第四门体(13)与集装箱体外部相连通。可选的,所述第一检测间(6)、第三检测间(8)均与腔室(5)之间设有一个缓冲通道;所述第二检测间(7)与腔室(5)之间设有两个缓冲通道。可选的,与所述第一检测间(6)相连通的缓冲通道为第一缓冲通道(14),与所述第二检测间(7)相连通的入口缓冲通道为第二缓冲通道(15);与所述第三检测间(8)相连通的缓冲通道为第三缓冲通道(16);与所述第二检测间(7)相连接的出口缓冲通道为第四缓冲通道(17);所述第一缓冲通道(14)与所述第二缓冲通道(15)的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门体(10)的对面且所述第一缓冲通道(14)和所述第二缓冲通道(15)并列排布;所述第三缓冲通道(16)和所述第四缓冲通道(17)设置在所述第二门体(11)的对面且所述第三缓冲通道(16)和所述第四缓冲通道(17)并列排布。可选的,所述设备空间包括第一设备间(18)和第二设备间(19);所述第一设备间(18)设置在靠近第二侧壁板(2)和第二端壁板(4)的一角;所述第二设备间(19)设置在靠近第一侧壁板(1)和第一端壁板(3)的一角,所述第一设备间(18)和所述第二设备间(19)均设有百叶结构的设备间门体(20);所述第一侧壁板(1)上还设有一设备维护门体(21)。可选的,还包括第一传送窗(22)、第二传送窗(23)和第三传送窗(24);所述第一传送窗(22)设置在第一检测间(6)和第二检测间(7)之间的隔板上;所述第二传送窗(23)设置在所述第二检测间(7)和所述第三检测间(8)之间的隔板上;所述第三传送窗(24)设置在第一侧壁板(1)上且与所述第二检测间(7)相连通的位置。可选的,还设有排风管道、送风管道及用于控制所述排风管道和送风管道的风速及风向的风机控制系统,以及设置在检测间之间的回风通道。可选的,包括第一回风通道、第二回风通道和第三回风通道,所述第一回风通道位于第一缓冲通道(14)与第二缓冲通道(15)之间,所述第二回风通道位于第三缓冲通道(16)与第四缓冲通道(17)之间,所述第三回风通道位于第一检测间(6)与第二检测间(7)之间。可选的,第一缓冲通道(14)具有第一隔墙,所述第一隔墙与所述第二缓冲通道(15)相对,所述第二缓冲通道(15)具有第二隔墙,所述第二隔墙与第一隔墙相邻且具有距离,所述第一隔墙与所述第二隔墙沿所述集装箱宽度方向设置,第三隔墙位于所述第一隔墙与所述第二隔墙之间,并沿所述集装箱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隔墙、第二隔墙、第三隔墙在所述第一缓冲通道(14)与所述第二缓冲通道(15)之间组成所述第一回风通道;可选的,第三缓冲通道(16)具有第四隔墙,所述第四隔墙与所述第四缓冲通道(17)相对,所述第四缓冲通道(17)具有第五隔墙,所述第四隔墙与第五隔墙相邻且具有距离,所述第四隔墙与所述第五隔墙沿所述集装箱宽度方向设置,第六隔墙位于所述第四隔墙与所述第五隔墙之间,并沿所述集装箱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四隔墙、第五隔墙、第六隔墙在所述第三缓冲通道(16)与所述第四缓冲通道(17)之间组成所述第二回风通道;可选的,第一检测间(6)具有第七隔墙,所述第七隔墙与所述第二检测间(7)相对,所述第二检测间(7)具有第八隔墙,所述第八隔墙与第七隔墙相邻且具有距离,所述第七隔墙与所述第八隔墙沿所述集装箱宽度方向设置,第九隔墙位于所述第七隔墙与所述第八隔墙之间,并沿所述集装箱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七隔墙、第八隔墙、第九隔墙在所述第一检测间(6)与所述第二检测间(7)之间组成所述第三回风通道。本技术所提供的集装箱,一方面可快速到达检测现场直接投入使用,无须进行搭建和内部配置;完成检测任务后,可快速撤离现场,无须拆除,快速高效;另一方面,本技术所提供的集装箱,由于增加了用于连通各检测间的腔室,检测人员在各检测间进出时,不需要走出集装箱,减少了箱内和箱外互通的几率,降低了外部空气中的颗粒影响内部洁净度的风险,降低了内部生物病原体扩散到外部的风险,同时也减少了检测人员进出集装箱需要更换防护服的次数,更加高效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集装箱平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集装箱,包括设有第一侧壁板1、第二侧壁板2、第一端壁板3和第二端壁板4的集装箱体;集装箱体的内部空腔利用内部隔板将其分隔为复数个功能空间和设备空间;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集装箱,还利用内部隔板分割出一个用于连通各检测间的腔室5。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集装箱,可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第一侧壁板(1)、第二侧壁板(2)、第一端壁板(3)和第二端壁板(4)的集装箱体;集装箱体的内部空腔利用内部隔板将其分隔为复数个功能空间和设备空间;所述集装箱,还利用内部隔板分割出一个用于连通各检测间的腔室(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第一侧壁板(1)、第二侧壁板(2)、第一端壁板(3)和第二端壁板(4)的集装箱体;集装箱体的内部空腔利用内部隔板将其分隔为复数个功能空间和设备空间;所述集装箱,还利用内部隔板分割出一个用于连通各检测间的腔室(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5)沿着所述集装箱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紧靠所述第二侧壁板(2)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空间包括第一检测间(6)、第二检测间(7)和第三检测间(8)和灭菌间(9);所述第一检测间(6)沿着所述集装箱体的所述第二端壁板(4)布置并与所述腔室(5)的端部相邻;所述第二检测间(7)和所述第三检测间(8)沿着所述集装箱体的所述第一侧壁板(1)布置并与所述腔室(5)的侧部相邻;所述灭菌间(9)沿着所述集装箱体的所述第一端壁板(3)布置并与所述腔室(5)的另一端部相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5)靠近所述第一检测间(6)的所述第二侧壁板(2)上设有第一门体(10);所述腔室(5)靠近所述灭菌间(9)的所述第二侧壁板(2)上设有第二门体(11);所述灭菌间(9)沿对角方向分别设置第三门体(12)和第四门体(13);所述第三门体(12)与所述腔室(5)相连通;所述第四门体(13)与集装箱体外部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间(6)、所述第三检测间(8)均与所述腔室(5)之间设有一个缓冲通道;所述第二检测间(7)与所述腔室(5)之间设有两个缓冲通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检测间(6)相连通的缓冲通道为第一缓冲通道(14),与所述第二检测间(7)相连通的入口缓冲通道为第二缓冲通道(15);与所述第三检测间(8)相连通的缓冲通道为第三缓冲通道(16);与所述第二检测间(7)相连接的出口缓冲通道为第四缓冲通道(17);所述第一缓冲通道(14)与所述第二缓冲通道(15)的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门体(10)的对面且所述第一缓冲通道(14)和所述第二缓冲通道(15)并列排布;所述第三缓冲通道(16)和所述第四缓冲通道(17)设置在所述第二门体(11)的对面且所述第三缓冲通道(16)和所述第四缓冲通道(17)并列排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空间包括第一设备间(18)和第二设备间(19);所述第一设备间(18)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侧壁板(2)和所述第二端壁板(4)的一角;所述第二设备间(19)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侧壁板(1)和所述第一端壁板(3)的一角,所述第一设备间(18)和所述第二设备间(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进永谢智颖范文浩张起兵聂军猛袁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山太平货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