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就位可调节起落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609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06
一种自就位可调节起落架,涉及房屋建筑技术领域,用于上、下层构件连接定位,与上层构件配合使用,包括承重板、连接在承重板下表面的可调支架腿、连接在可调支架腿底面的脚板、及设置在承重板上表面的自就位件。所述自就位件为与设置在上层构件下表面的自就位键相契合的、由承重板上表面凹入板面的自就位槽。所述自就位件为与设置在上层构件下表面的自就位槽相契合的、由承重板上表面凸出板面的自就位键。所述自就位键的为柱状金属键,其顶部光滑、底部与承重板固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上、下层构件现场连接定位施工速度慢,定位准确度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就位可调节起落架
本技术涉及房屋建筑
,特别是一种自就位可调节起落架。
技术介绍
建筑工业化是国家建设发展的重点,目前建筑工业化的主流结构是墙身为预制混凝土墙板,现有上、下预制混凝土墙板之间采用灌浆套筒连接的剪力墙结构体系,或者采用在上、下预制混凝土墙板之间增加钢连接件的连接方式,但在上、下预制混凝土墙板施工安装时,混凝土墙可以达到1~15吨,需要准确定位。但现有一般采用直接吊装施工,定位施工慢,且定位准确性低。针对该施工,本技术提出用于上、下预制混凝土墙板之间确定定位的专用的自就位起落架,可以提高现场定位准确度,有效提升施工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就位可调节起落架,解决上、下层构件现场连接定位施工速度慢,定位准确度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就位可调节起落架,用于上、下层构件连接定位,与上层构件配合使用,包括承重板、连接在承重板下表面的可调支架腿、连接在可调支架腿底面的脚板、及设置在承重板上表面的自就位件。进一步,所述自就位件为与设置在上层构件下表面的自就位键相契合的、由承重板上表面凹入板面的自就位槽。进一步,所述自就位槽的槽面为金属面或塑料面或二者的结合。进一步,所述自就位槽的槽面为金属面时,金属面上涂刷有低摩擦涂层,所述低摩擦涂层为聚酰胺涂层、聚甲醛涂层、聚四氟乙烯涂层或膨胀聚四氟乙烯涂层。进一步,所述自就位件为与设置在上层构件下表面的自就位槽相契合的、由承重板上表面凸出板面的自就位键。进一步,所述自就位键的为柱状金属键,其顶部光滑、底部与承重板固结连接。进一步,所述可调支架腿至少设置一个,包括上支架腿、下支架腿、及连接上、下支架腿的螺纹套筒。进一步,所述螺纹套筒上设有把手。进一步,所述螺纹套筒上设有顶紧上、下支架腿的定位销。进一步,上、下支架腿的内端头均设有限位伸缩销,所述螺纹套筒的两端对应限位伸缩销的设置位置开设有限位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在下层构件上安装具有自就位键或者自就位槽的起落架,与上层构件上的自就位槽或者自就位键相配合定位;当起落架承重板上设置为自就位槽时,上层构件下表面设置有与其契合的自就位键;当起落架承重板上设置为自就位键时,上层构件下表面设置有与其契合的自就位槽;利用上层构件重力辅助就位、定位,可有效定位,实现定位和就位一体化,便于快速就位,提升现场施工速度,有利于提升施工质量和精度,减少施工人为误差,可以在水平向和竖直向对上层构件位置进行调整,有效提升上层构件在水平向和高度方向的施工就位质量,且起落架安拆方便,使用范围广,便于推广。2、本技术中上、下支架腿之间通过螺纹套筒连接,实现对起落架标高的调整,尤其是可实现对起落架标高的微调。3、本技术中螺纹套筒上设有定位销,穿过螺纹套筒顶紧上、下支架腿,固定可调支架腿的高度,上、下支架腿上设有限位伸缩销,用于防止螺纹套筒过拧脱落。4、本技术中脚板上开设有固定孔,通过穿过固定孔的螺栓与下层构件固定在一起,有效防止上层构件放置在起落架上时,起落架移动。附图说明图1是自就位件为自就位槽时的起落架立面图。图2是自就位件为自就位槽时的起落架平面图。图3是自就位件为自就位键时的起落架立面图。图4是自就位件为自就位键时的起落架平面图。图5是限位伸缩销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带有自就位槽的上层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带有自就位键的上层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承重板、2—可调支架腿、3—脚板、4—自就位槽、5—自就位键、6—带有自就位槽的上层构件、7—带有自就位键的上层构件、2.1—上支架腿、2.2—下支架腿、2.3—螺纹套筒、2.4—把手、2.5—定位销、2.6—限位伸缩销。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参见图1和图2所示,一种自就位可调节起落架,用于上、下层构件连接定位,与上层构件配合使用,包括承重板1、连接在承重板1下表面的可调支架腿2、连接在可调支架腿2底面的脚板3、及设置在承重板1上表面的自就位件;所述自就位件至少设置一个;所述承重板1为金属板、槽钢、工字钢、H型钢、焊接工字钢或矩形钢管,强度大,能够有效承载上层构件重量;利用上层构件重力就位,可有效定位,实现定位和就位一体化,便于快速就位,提升施工速度,有利于提升施工质量和精度,减少施工人为误差。参见图7所示,图7为带有自就位键的上层构件7,所述自就位件为与设置在上层构件下表面的自就位键相契合的、由承重板1上表面凹入板面的自就位槽4;所述自就位槽4的深度不小于2mm;所述自就位槽4的槽面为金属面或塑料面或二者的结合;所述自就位槽4的槽面为金属面时,金属面上涂刷有低摩擦涂层,所述低摩擦涂层为聚酰胺涂层、聚甲醛涂层、聚四氟乙烯涂层或膨胀聚四氟乙烯涂层。所述可调支架腿2至少设置一个,本实施例中设置四个,设置在承重板的四角部;可调支架腿2包括上支架腿2.1、下支架腿2.2、及连接上、下支架腿的螺纹套筒2.3;所述上支架腿2.1的下部或全部套有外螺纹;所述下支架腿2.2的上部或全部套有外螺纹;上、下支架腿由圆形钢筋、螺栓杆、钢管、型钢或焊接钢构件制作而成;所述螺纹套筒2.3上对称设有一对把手2.4,便于旋转螺栓套筒,从而对可调支架腿进行高度调节;且所述螺纹套筒2.3上设有顶紧上、下支架腿的定位销2.5,用于固定调整好的可调支架腿的高度,上、下支架腿的内端头均设有限位伸缩销,所述螺纹套筒2.3的两端对应限位伸缩销的设置位置开设有限位孔,限位伸缩销2.6包括位于上、下支架腿内的外壳、设置的外壳内的弹簧、及封堵在外壳端口的钢珠,发生过拧时,钢珠卡入限位孔内,防止螺纹套筒过拧脱落。所述脚板3上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呈圆形、椭圆形、矩形或上述的组合;且所述脚板3的四周设有纵向加劲肋,增强脚板的稳定性,便于与下层构件固定。实施例二参见图3和图4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参见图6所示,图6为带有自就位槽的上层构件6,所述自就位件为与设置在上层构件下表面的自就位槽相契合的、由承重板1上表面凸出板面的自就位键5;所述自就位键5的凸出高度不小于2mm;所述自就位键5的为柱状金属键,其顶部光滑、底部与承重板1固结连接,且与承重板1的固结连接方式为焊接或栓接或锚接或铸造连接。上述实施例并非具体实施方式的穷举,还可有其它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目的在于说明本技术,而非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所有由本技术简单变化而来的应用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实施例一中自就位可调节起落架的制作及施工过程:1、制作承重板、上支架腿、下支架腿、螺纹套筒及脚板。2、冷挤压制承重板上的自就位槽。3、把上支架腿与承重板固定连接为一体。4、把下支架腿与脚板固定连接为一体。5、通过螺纹套筒将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就位可调节起落架,用于上、下层构件连接定位,与上层构件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承重板(1)、连接在承重板(1)下表面的可调支架腿(2)、连接在可调支架腿(2)底面的脚板(3)、及设置在承重板(1)上表面的自就位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就位可调节起落架,用于上、下层构件连接定位,与上层构件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承重板(1)、连接在承重板(1)下表面的可调支架腿(2)、连接在可调支架腿(2)底面的脚板(3)、及设置在承重板(1)上表面的自就位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就位可调节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就位件为与设置在上层构件下表面的自就位键相契合的、由承重板(1)上表面凹入板面的自就位槽(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就位可调节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就位槽(4)的槽面为金属面或塑料面或二者的结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就位可调节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就位槽(4)的槽面为金属面时,金属面上涂刷有低摩擦涂层,所述低摩擦涂层为聚酰胺涂层、聚甲醛涂层、聚四氟乙烯涂层或膨胀聚四氟乙烯涂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就位可调节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就位件为与设置在上层构件下表面的自就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攀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峰筑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