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抗震功能的防腐蚀承重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598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钢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备抗震功能的防腐蚀承重钢结构,承重钢结构本体上表面开设的凹槽内沿竖直方向滑动卡接有减震板,减震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轴向弹性件,轴向弹性件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以及轴向弹簧,上壳体为底部开口的圆柱形壳体,且上壳体的上表面与减震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下壳体的顶端与上壳体的底端沿竖直方向滑动套接,上壳体与下壳体组成的圆柱形空腔内设置有轴向弹簧,减震板的四周侧面分别通过圆孔套装有伸缩柱,伸缩柱的里端侧面与减震板侧面圆孔内侧面之间连接有横向弹簧;解决了目前承重钢结构不具备抗震性能以及不能适应微量位移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备抗震功能的防腐蚀承重钢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钢结构
,具体为一种具备抗震功能的防腐蚀承重钢结构。
技术介绍
钢结构是以钢材制作为主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特点是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和钢桁架等构件,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大中型工业厂房、大跨度公共建筑、高层房屋、轻型活动房屋、工作平台、栈桥和支架等部分,常会采用钢结构作为承重件。目前普遍采用的承重钢结构往往先固定在基础或基台上的地脚螺栓处,然后再在承重结构上连接安装其它钢构件。由于承重钢结构与其他钢构件和基础之间的连接均为刚性硬连接,承重钢结构不具有抗震性能,而且不能适应微量位移。使得承重钢结构连接处易出现应力集中等,从而导致钢结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抗震功能的防腐蚀承重钢结构,用于解决目前承重钢结构不具备抗震性能以及不能适应微量位移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备抗震功能的防腐蚀承重钢结构,包括承重钢结构本体和连接螺杆,所述承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备抗震功能的防腐蚀承重钢结构,包括承重钢结构本体(1)和连接螺杆(21),所述承重钢结构本体(1)的四角处设置有安装孔(11),且承重钢结构本体(1)的表面涂覆有防腐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钢结构本体(1)上表面开设的凹槽内沿竖直方向滑动卡接有减震板(2),所述连接螺杆(21)固定连接在所述减震板(2)的上表面上,所述减震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轴向弹性件(3),所述轴向弹性件(3)包括上壳体(31)、下壳体(32)以及轴向弹簧(33),所述上壳体(31)为底部开口的圆柱形壳体,且上壳体(31)的上表面与所述减震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32)为顶端开口的圆柱形壳体,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抗震功能的防腐蚀承重钢结构,包括承重钢结构本体(1)和连接螺杆(21),所述承重钢结构本体(1)的四角处设置有安装孔(11),且承重钢结构本体(1)的表面涂覆有防腐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钢结构本体(1)上表面开设的凹槽内沿竖直方向滑动卡接有减震板(2),所述连接螺杆(21)固定连接在所述减震板(2)的上表面上,所述减震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轴向弹性件(3),所述轴向弹性件(3)包括上壳体(31)、下壳体(32)以及轴向弹簧(33),所述上壳体(31)为底部开口的圆柱形壳体,且上壳体(31)的上表面与所述减震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32)为顶端开口的圆柱形壳体,且下壳体(32)的顶端与所述上壳体(31)的底端沿竖直方向滑动套接,所述上壳体(31)与下壳体(32)组成的圆柱形空腔内设置有轴向弹簧(33),所述下壳体(32)的下表面与所述承重钢结构本体(1)上表面凹槽的底面接触,所述减震板(2)的四周侧面分别通过圆孔套装有伸缩柱(4),所述伸缩柱(4)的里端侧面与所述减震板(2)侧面圆孔内侧面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光梅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华之美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