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围护渗漏修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518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基坑围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坑围护渗漏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漏修复结构包括若干桩体,若干所述桩体之间分别设置有桩间加固体,若干所述桩体与所述桩间加固体共同构成止水结构,所述止水结构包围所述渗漏点,且在所述止水结构的内侧设置有内加固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无需大型机械设备配合,对施工机械要求较低;2)施工简便、快捷,对周边环境影响小;3)能够快速修复深度较大的渗漏点,有效的降低了工程风险;4)能够有效减少加固修复过程中次生灾害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围护渗漏修复结构
本技术涉及基坑围护
,尤其涉及一种基坑围护渗漏修复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尤其是城市地铁工程建设日趋增多,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特别是承压水地层深基坑多采用基坑围护围护结构。基坑围护是一种隐蔽工程,受地质条件、施工过程控制等多种因素影响,其混凝土体的浇灌往往会发生不可预测的问题而存在质量隐患,主要是混凝土局部欠密实、夹泥等致使强度降低或出现渗漏。基坑围护一旦出现渗漏,会引起基坑外侧水土涌入基坑内部,不仅影响地下土建施工,同时基坑外侧水土流失导致周边产生较大变形,严重时会导致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引发管线变形破坏,道路、建(构)筑物坍塌等灾难,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因此,当基坑开挖过程中,发现基坑渗漏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渗漏出进行加固修复。目前,常规的加固修复方式是在渗漏处采用化学注浆法等加固措施。但是,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不断增大,深层渗漏处的水压力往往偏高,容易导致加固浆液流失而无法形成有效的加固修复体,使得加固修复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坑围护渗漏修复结构,通过布置桩体和桩间加固体形成包围基坑围护渗漏点的止水结构,实现对基坑围护渗漏的快速且高效的修复。本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一种基坑围护渗漏修复结构,用于基坑围护上渗漏点的修复,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漏修复结构包括若干桩体,若干所述桩体之间分别设置有桩间加固体,若干所述桩体与所述桩间加固体共同构成止水结构,所述止水结构包围所述渗漏点,且在所述止水结构的内侧设置有内加固体。若干所述桩体呈矩形布置,使所述止水结构在所述渗漏点外围构成矩形包围或圆弧形包围。所述桩体可采用预制混凝土桩、钢板桩或钢管桩中的一种;且所述桩体采用单节桩体或多节桩体。所述桩体的桩端深度大于所述渗漏点的深度的要求。所述桩体通过静压装置压入至所述渗漏点外侧,所述静压装置固定安装在基坑围护上,若干所述桩体在所述渗漏点的外侧构成止水结构并包围所述渗漏点。所述静压装置包括反力架和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置于所述反力架上,所述反力架固定安装在所述基坑围护上。所述反力架与所述基坑围护之间设置有斜向锚固体。所述斜向锚固体的一端通过植筋锚固于所述基坑围护,另一端与所述反力架锚固。所述反力架通过植筋锚固于所述基坑围护相连。所述止水结构最外侧的所述桩体与所述基坑围护之间通过所述桩间加固体相连。本技术的优点是:1)可采用静压的方式进行施工,无需大型机械设备配合,对施工机械要求较低;2)受施工场地限制较小,在狭小的空间内也能够进行施工;3)施工简便、快捷,对周边环境影响小;4)能够快速修复深度较大的渗漏点,有效的降低了工程风险;4)能够有效减少加固修复过程中次生灾害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例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静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A向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如图1-5所示,图中标记1-9分别表示为:桩体1、桩间加固体2、止水结构内加固体3、基坑围护4、渗漏点5、植筋6、斜向锚固体7、反力架8、千斤顶9。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基坑围护渗漏修复结构用于作为基坑围护4上的渗漏点5位置的修复,基坑围护4可以是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基坑围护渗漏修复结构包括施工在基坑围护4的渗漏点5外侧一定范围的若干桩体1,若干桩体1呈圆弧形布置从而呈圆弧形的包围在渗漏点5的位置外围。若干桩体1之间分别设置有桩间加固体2,桩间加固体2将若干桩体1连接构成整体结构,两者共同构成在渗漏点5外侧的圆弧形的止水结构,从而减小直接作用于渗漏点5的水土压力。与此同时,位于圆弧形的止水结构最外两侧的两根桩体1分别通过桩间加固体2与基坑围护4相链接,从而形成完整封闭轮廓的且包围渗漏点5的圆弧形止水结构。结合图1和图3所示,在若干桩体1及桩间加固体2所构成圆弧形止水结构的内侧设置有止水结构内加固体3,该止水结构内加固体3可进一步降低渗漏点外侧土体的渗透性,从而达到对渗漏点5进行有效加固修复的目的。实施例二: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由若干桩体1和桩间加固体2所共同构成的止水结构呈矩形包围在渗漏点5的外围,其中桩体1即成矩形布置。本实施例中的布置形式同样满足于对基坑围护4上的渗漏点5的修复需要。结合图4和图5所示,上述两个实施例中的桩体1可通过固定安装在基坑围护1上的静压装置实现静压。具体而言,静压装置包括斜向锚固体7、反力架8以及千斤顶9,其中千斤顶9作为静压施力部件实现桩体1的静压,反力架8则用于为静压施工提供反力,而斜向锚固体7则起到支撑反力架8并加强连接强度及稳定性的作用。如图5所示,反力架8的一侧通过植筋6锚固在基坑围护1的顶部,另一侧与斜向锚固体7的一端相锚固,斜向锚固体7的另一端则通过植筋6与基坑围护1相锚固,从而构成静压施工时稳定的反力装置。千斤顶9安装在反力架8上,其施压端向下,从而实现桩体1的向下静压。在施工时,根据施工范围和深度选择合适的桩体1和反力架8。桩体1的桩长应满足于其桩端深度大于基坑围护1上的渗漏点的深度并超过渗漏点的影响深度。上述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根据渗漏点5的分布位置、施工范围和深度选择合适的桩体1,可采用但不限于预制混凝土桩、钢板桩或钢管桩。与此同时,根据所选择的桩体1,除了静压之外,还可选择钻孔或锤击等方式进行桩体1的施工。在对桩体1进行选择时,其桩端深度宜大于渗漏点5的深度并超过渗漏点5的影响深度。桩间加固体2宜填充相邻两根桩体1的间隙,竖向长度宜超过渗漏点5的影响范围。桩间加固体2采用但不限于注浆的方式形成。止水结构内加固体3可采用但不限于高压旋喷、水泥土搅拌或化学注浆等工艺进行施工,进一步降低渗漏点5外侧土体的渗透性,从而达到对渗漏点5进行有效加固修复的目的。止水结构内加固体5的施工可通过所选工艺的对应配套施工设备实现,即高压旋喷、水泥土搅拌或化学注浆设备。由桩体1和桩间加固体2所共同构成的止水结构的包围形式不限于上述两实施例中所记载的圆弧形或矩形,也可采用其他具有完整封闭轮廓的包围形式均可,从而达到对渗漏点5进行有效加固修复的目的。虽然以上实施例已经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目的的构思和实施例做了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没有脱离权利要求限定范围的前提条件下,仍然可以对本技术作出各种改进和变换故在此不一一赘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围护渗漏修复结构,用于基坑围护上渗漏点的修复,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漏修复结构包括若干桩体,若干所述桩体之间分别设置有桩间加固体,若干所述桩体与所述桩间加固体共同构成止水结构,所述止水结构包围所述渗漏点,且在所述止水结构的内侧设置有内加固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围护渗漏修复结构,用于基坑围护上渗漏点的修复,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漏修复结构包括若干桩体,若干所述桩体之间分别设置有桩间加固体,若干所述桩体与所述桩间加固体共同构成止水结构,所述止水结构包围所述渗漏点,且在所述止水结构的内侧设置有内加固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围护渗漏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桩体呈矩形布置,使所述止水结构在所述渗漏点外围构成矩形包围或圆弧形包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围护渗漏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可采用预制混凝土桩、钢板桩或钢管桩中的一种;且所述桩体采用单节桩体或多节桩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围护渗漏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的桩端深度大于所述渗漏点的深度的要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坑围护渗漏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通过静压装置压入至所述渗漏点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国荣杨石飞路家峰蔡永生罗志华高靖轩王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