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504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支护结构和兼做支护结构的叠合桩墙,它包括有水泥土搅拌墙,空腹型钢。空腹型钢置于水泥土搅拌墙内,在基坑外形成一道侧向挡土隔水围护墙。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现有的型钢进行改造、组合,并可将其与主体结构共同参与永久工作,提高等单位重量条件下实腹型钢的力学性能,具有侧向刚度大、造价节约、施工便捷等优点。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增强了支护结构的安全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经济、环保、安全度大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护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的基坑支护结构,属于建筑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基坑支护结构是一种临时结构,具有资源消耗大,风险高,周期长,易污染等特点。基坑支护结构在地下结构施工期间起到挡土隔水、保护周边环境的作用。当主体结构出地面,支护结构就失去作用,不能回收或拆除的部分就变成地下障碍物。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大量开发,如何降低支护结构资源消耗,降低对环境影响一直是工程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常见的支护结构包括灌注桩、地下连续墙、SMW工法、重力式挡墙等,其中SMW工法由日本引进,是以多轴型钻掘搅拌机在现场向一定深度进行钻掘,同时在钻头处喷出水泥系强化剂而与地基土反复混合搅拌,在各施工单元之间则采取重叠搭接施工,然后在水泥土混合体未结硬前插入H型钢或钢板作为其应力补强材,至水泥结硬,便形成一道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的、连续完整的、无接缝的地下墙体。但是由于型钢自身刚度限制,对于深大基坑,SMW工法控制变形能力较弱,不能满足深大基坑及环境复杂的要求。且当主体结构出地面,支护结构就失去作用,不能回收或拆除的部分就变成地下障碍物。叠合墙的理念是利用支护结构作为主体结构的一部分,参与永久工作,从而节约工程造价和占地空间。地下连续墙,排桩等支护形式均有条件与地下室外墙结合形成叠合墙,目前地下连续墙与外墙结合形成叠合墙的实例较多,但地下连续墙具有造价昂贵、施工速度慢且工艺复杂等缺点,一般用在环境保护要求高的深大基坑工程中。钻孔灌注桩由于具有平整性差、污染大等缺点,作为叠合墙的运用较少。而型钢作为支护结构往往考虑回收,若不回收则成本较大,故一般也不作为叠合墙。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和兼做支护结构的叠合桩墙,具有侧向刚度大、资源利用率高、节约工程造价、施工便捷等优点。本专利技术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一种支护结构,包括水泥土搅拌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腹型钢,所述空腹型钢置于水泥土搅拌墙内,在基坑外形成一道侧向挡土隔水围护墙。优选地,所述空腹型钢由实腹型钢从腹板切割成两块后卡接形成。优选地,所述空腹型钢由实腹型钢从腹板切割成两块后焊接形成。优选地,所述空腹型钢是由实腹型钢沿腹板切割成两块形状相同的凹凸状型钢再错峰焊接形成的拼接空腹型钢。优选地,所述空腹型钢是由实腹型钢沿腹板切割成两半、再由焊接钢构件连接成一体的组合空腹型钢。优选地,所述实腹型钢是热轧型钢整材。优选地,所述水泥土搅拌墙沿所述基坑边线布置,所述空腹型钢插入基坑底以下长度为基坑深度的1.0~2.0倍。优选地,还包括支撑体系,所述支撑体系由一道或若干道围檩及支撑/锚组成。优选地,所述围檩包括钢砼围檩、钢围檩;所述支撑/锚包括水平钢/钢砼支撑,斜向钢/钢砼支撑,水平/斜向锚杆;每道支撑/锚均与同道围檩浇筑或焊接形成该道支撑体系。优选地,所述水泥土搅拌墙通过机械搅拌或者旋喷在土中掺入一定量的水泥形成一定宽度的水泥土加固体;所述水泥土搅拌墙是若干单轴水泥土搅拌桩、两轴水泥土搅拌桩、三轴水泥土搅拌桩、五轴水泥土搅拌桩、旋喷桩、TRD中的至少一种。还提供一种兼做支护结构的叠合桩墙,包括水泥土搅拌墙,桩侧混凝土面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腹型钢和桩墙连接件,所述空腹型钢置于水泥土搅拌墙内;所述桩侧混凝土面墙与所述空腹型钢通过所述桩墙连接件连接形成地下室外墙。优选地,所述空腹型钢由实腹型钢从腹板切割成两块后卡接形成。优选地,所述空腹型钢由实腹型钢从腹板切割成两块后焊接形成。优选地,所述空腹型钢是由实腹型钢沿腹板切割成两块形状相同的凹凸状型钢再错峰焊接形成的拼接空腹型钢。优选地,所述空腹型钢是由实腹型钢沿腹板切割成两半、再由焊接钢构件连接成一体的组合空腹型钢。优选地,所述实腹型钢是热轧型钢整材。优选地,所述空腹型钢是一次成型的空腹型钢。优选地,所述水泥土搅拌墙沿所述基坑边线布置,所述空腹型钢插入基坑底以下长度为基坑深度的0.5~3.0倍。并提出一种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00,沿基坑边线施工水泥土搅拌桩以形成水泥土搅拌墙,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后及时插入空腹型钢;优选地,还包括:200,施工第一支撑体系或悬臂;300,待支第一撑体系达到设计强度或形成悬臂后沿支护结构侧壁垂直开挖土方至第二道支撑体系底部;400,按照第二、三步骤依次施工第二至最下支撑体系或悬臂;500,基坑开挖至坑底后,施工主体地下结构,依次施工换撑,拆除对应支撑体系或悬臂;600,主体地下结构施工完成后,密实回填主体地下结构外墙与水泥土搅拌墙之间的空隙。优选地,所述空腹型钢由实腹型钢从腹板切割成两块后卡接形成。优选地,所述空腹型钢由实腹型钢从腹板切割成两块后焊接形成。优选地,所述空腹型钢是由实腹型钢沿腹板切割成两块形状相同的凹凸状型钢再错峰焊接形成的拼接空腹型钢。优选地,所述空腹型钢是由实腹型钢沿腹板切割成两半、再由焊接钢构件连接成一体的组合空腹型钢。优选地,所述实腹型钢是热轧型钢整材。优选地,所述空腹型钢是一次成型的空腹型钢。优选地,所述水泥土搅拌墙沿所述基坑边线布置,所述空腹型钢插入基坑底以下长度为基坑深度的0.5~3.0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同样实腹型实腹型钢料条件下,通过再加工形成空腹型钢提高型钢的侧向刚度,进而使支护结构侧向刚度大、资源利用率高、节约工程造价;且形成主体结构后无需拆除支护结构中的水泥土墙,使其形成叠合桩墙,施工便捷提高资源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型钢横截面示意图;图2A.是一种空腹型钢形成示意图;;图2B.是图2A中实腹型钢切割后横截面示意图;图2C.是图2A空腹型钢横截面示意图图3A.是图2A中空腹型钢构建支护结构示意图图3B.是图2A中空腹型钢构建叠合桩墙示意图图4A.是一种空腹型钢形成示意图图4B.是图4A中实腹型钢切割后横截面示意图图4C.是图4A中空腹型钢横截面示意图图5A.是图4A中空腹型钢构建支护结构示意图图5B.是图4A中空腹型钢构建叠合桩墙示意图图6.是一种空腹型钢形成示意图图7.是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流程图图中1为实腹型钢;2为实腹型钢翼缘;3为实腹型钢腹板;4为腹板切割缝;5为切割后实腹型钢;6为切割后实腹型钢;7为腹板焊缝;8为腹板镂空;9为拼接空腹型钢;10为水泥土搅拌墙;11为第一支撑体系;12为第二支撑体系;13为第三支撑体系;14为主体地下结构;15为底板换撑;16为对称切割后实腹型钢;17为组合空腹型钢;18为菱形钢板;19为中楼板换撑;20为桩墙连接件;21为桩侧混凝土面墙;22为支撑围檩;41为卡接结构。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具体实施方式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申请人提出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护结构,包括水泥土搅拌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腹型钢,所述空腹型钢置于水泥土搅拌墙内,在基坑外形成一道侧向挡土隔水围护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护结构,包括水泥土搅拌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腹型钢,所述空腹型钢置于水泥土搅拌墙内,在基坑外形成一道侧向挡土隔水围护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腹型钢由实腹型钢从腹板切割后焊接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腹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建华鹿存亮俞海洲刘海新涂亮蒋馥鸿吴恒刘旭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