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499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04
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包括上管桩和下管桩,上管桩的下端与下管桩的上端之间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的竖直剖面呈H型,连接件包括位于连接件中部的水平板,水平板上方为上连接槽,上连接槽与上管桩的下端插接配合,水平板的下方为下连接槽,下连接槽与下管桩的上端插接配合,连接件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个螺栓,若干个螺栓均贯穿连接件并分别与上管桩以及下管桩螺纹连接,连接件上还设置有加固件,加固件呈U型,加固件的两端均贯穿连接件,上管桩和下管桩的侧面均设置有凹槽,加固件的两端分别与上管桩以及下管桩的凹槽插接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优点在于可以提高两根管桩之间的抗拔性能,也可以防止两根管桩的连接处的桩身发生开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
本技术涉及建筑基础工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可用于建设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因此房屋建筑向高层发展,各种高层及超高层建筑成为当前建设的主导。对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工程,基础承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物沉降变形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719396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组合桩,其结构包括预应力管桩、卡箍、非预应力桩、高强度螺栓,预应力管桩设于非预应力桩的上面并且两者通过卡箍、高强度螺栓固定连接,卡箍与高强度螺栓相配合,预应力管桩由桩体、上凸圈、上螺栓孔、定位柱组成,预应力管桩的底面均匀的设有四个与之为一体化结构的定位柱。上述中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管桩需要打入地下,一般通过锤击设备进行多次锤压,然后将管桩一点点打入地下,两根管桩的连接处的桩身易发生开裂,而且两根管桩通过仅通过卡箍配合螺栓进行固定连接,使得两根管桩之间的抗拔性能不够高,故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包括上管桩(1)和下管桩(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桩(1)的下端与所述下管桩(2)的上端之间设置有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3)的竖直剖面呈H型,所述连接件(3)包括位于所述连接件(3)中部的水平板(31),所述水平板(31)上方为上连接槽(32),所述上连接槽(32)与所述上管桩(1)的下端插接配合,所述水平板(31)的下方为下连接槽(33),所述下连接槽(33)与所述下管桩(2)的上端插接配合,所述连接件(3)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个螺栓(34),若干个所述螺栓(34)均贯穿所述连接件(3)并分别与所述上管桩(1)以及下管桩(2)螺纹连接,所述连接件(3)上还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包括上管桩(1)和下管桩(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桩(1)的下端与所述下管桩(2)的上端之间设置有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3)的竖直剖面呈H型,所述连接件(3)包括位于所述连接件(3)中部的水平板(31),所述水平板(31)上方为上连接槽(32),所述上连接槽(32)与所述上管桩(1)的下端插接配合,所述水平板(31)的下方为下连接槽(33),所述下连接槽(33)与所述下管桩(2)的上端插接配合,所述连接件(3)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个螺栓(34),若干个所述螺栓(34)均贯穿所述连接件(3)并分别与所述上管桩(1)以及下管桩(2)螺纹连接,所述连接件(3)上还设置有加固件(4),所述加固件(4)呈U型,加固件(4)的两端均贯穿所述连接件(3),所述上管桩(1)和下管桩(2)的侧面均设置有凹槽(5),所述加固件(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管桩(1)以及下管桩(2)的凹槽(5)插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管桩(2)的上表面设置有插接孔(21),所述上管桩(1)的下表面设置有插接柱(11),所述水平板(31)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插接柱(11)穿过的通孔(311),所述插接柱(11)与所述插接孔(21)插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基础工程用的组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板(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富豪赵志强赵容广赵炳钦赵大维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广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