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泄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4846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挡泄水结构,属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设计建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布置灵活,泄洪效果好的挡泄水结构。所述的挡泄水结构包括设置有溢洪道的挡水坝,所述的挡泄水结构还包括溢出增强系统,所述的溢出增强系统布置在溢洪道的顶部;溢出泄洪过程中,通过所述的溢出增强系统增加溢出泄洪的流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挡泄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挡泄水结构,属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设计建造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范围内水电开发越来越深入,项目经济指标好、天然条件较好的水电资源越来越少,项目经济指标相对较差,施工条件差,地方偏僻的水电资源点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提高这些项目的经济指标,满足国外一些特定要求,如某些国家某些项目要求泄洪建筑物不能采用闸门控制,通常需要研究更为灵活的泄洪方案,既能保证泄洪安全,又能降低项目总投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布置灵活,泄洪效果好的挡泄水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挡泄水结构,包括设置有溢洪道的挡水坝,所述的挡泄水结构还包括溢出增强系统,所述的溢出增强系统布置在溢洪道的顶部;溢出泄洪过程中,通过所述的溢出增强系统增加溢出泄洪的流量。进一步的是,所述的溢出增强系统为沿河道宽度方向顺序的设置在溢洪道顶部的折线挡水堰;溢出泄洪过程中,通过折线挡水堰溢出泄洪的溢出泄洪长度为该折线挡水堰各段堰体长度之和。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所述的折线挡水堰包括一体成型的多段挡水薄壁子堰,各段挡水薄壁子堰沿河道宽度方向顺序的连接为一个整体。进一步的是,在每一段挡水薄壁堰的上侧均分别至少设置有一个溢出凹槽,每一个溢出凹槽槽底的高程与正常蓄水位的水面高程相适应。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在溢洪道输出末端的内侧还设置有挑坎。进一步的是,所述溢洪道在其侧壁上的投影为带有钩头的汤瓢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通过在设置有溢洪道的的现有挡水坝上增加设置一套溢出增强系统,并将该溢出增强系统布置在溢洪道的顶部,实现在不需要溢流泄洪时起挡水蓄水的作用,当上游集水增加需要溢流泄洪时,通过该溢出增强系统增加溢出泄洪的流量,达到提高泄洪效的目的。由于本申请的溢出增强系统是直接布置溢洪道的顶部上的,从而可以提高挡水、溢流泄洪结构布置的灵活性,既能保证泄洪安全,又能降低项目总投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挡泄水结构的平面布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1-1剖视图。图中标记为:溢洪道1、挡水坝2、溢出增强系统3、挡水薄壁子堰4、挑坎5。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布置灵活,泄洪效果好的挡泄水结构。所述的挡泄水结构包括设置有溢洪道1的挡水坝2,所述的挡泄水结构还包括溢出增强系统3,所述的溢出增强系统3布置在溢洪道1的顶部;溢出泄洪过程中,通过所述的溢出增强系统3增加溢出泄洪的流量。本申请通过在设置有溢洪道的的现有挡水坝上增加设置一套溢出增强系统,并将该溢出增强系统布置在溢洪道的顶部,实现在不需要溢流泄洪时起挡水蓄水的作用,当上游集水增加需要溢流泄洪时,通过该溢出增强系统增加溢出泄洪的流量,达到提高泄洪效的目的。由于本申请的溢出增强系统是直接布置溢洪道的顶部上的,从而可以提高挡水、溢流泄洪结构布置的灵活性,既能保证泄洪安全,又能降低项目总投资。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溢出增强系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在需要溢流泄洪时增大泄流量,此时,所述的溢出增强系统可以有多种结构,但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小投资,而又能保证溢流泄洪效果,同时又方便建造,本申请所述的溢出增强系统3为沿河道宽度方向顺序的设置在溢洪道顶部的折线挡水堰;溢出泄洪过程中,通过折线挡水堰溢出泄洪的溢出泄洪长度为该折线挡水堰各段堰体长度之和。此时,所述的折线挡水堰优选为包括一体成型的多段挡水薄壁子堰4,各段挡水薄壁子堰4沿河道宽度方向顺序的连接为一个整体。相应的,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溢流量,在每一段挡水薄壁子堰4的上侧均分别至少设置有一个溢出凹槽,每一个溢出凹槽槽底的高程与正常蓄水位的水面高程相适应。进一步的,为了减小下泄水流对河道的冲刷,在溢洪道1输出末端的内侧还设置有挑坎5。此时,所述溢洪道1在其侧壁上的投影为带有钩头的汤瓢形。综上所述,采用本申请提供的上述挡泄水结构来修筑挡水坝还具有以下优点,本申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泄洪能力强的挡泄水结构,主要原理是,在常规溢流堰顶部增加一种折线型薄壁结构,利用这种薄壁结构挡水,当水位高于薄壁结构顶部时,从薄壁结构顶部泄洪。此时薄壁结构可以按照薄壁堰计算流量,堰顶宽度为折线总长度。这种结构可以在下泄相同的流量时,采用更窄的溢流堰宽。避免部分工程因为溢流宽度不够,需要向两岸扩挖来增加堰宽。可以节省工程投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挡泄水结构,包括设置有溢洪道(1)的挡水坝(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泄水结构还包括溢出增强系统(3),所述的溢出增强系统(3)布置在溢洪道(1)的顶部;溢出泄洪过程中,通过所述的溢出增强系统(3)增加溢出泄洪的流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挡泄水结构,包括设置有溢洪道(1)的挡水坝(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泄水结构还包括溢出增强系统(3),所述的溢出增强系统(3)布置在溢洪道(1)的顶部;溢出泄洪过程中,通过所述的溢出增强系统(3)增加溢出泄洪的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泄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溢出增强系统(3)为沿河道宽度方向顺序的设置在溢洪道顶部的折线挡水堰;溢出泄洪过程中,通过折线挡水堰溢出泄洪的溢出泄洪长度为该折线挡水堰各段堰体长度之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挡泄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线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志丹杨怀德罗贞华唐忠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