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仿毛皮织带,包括织带主体,包括采用丝绒机一体编织而成的贴肤层和绒毛层,绒毛层具有若干个长度和粗细不同的绒毛,绒毛层采用绒纱以经纱方式穿过丝绒机中的棕丝片并交织于织带主体中,使得绒毛层与贴肤层无缝连接,绒纱为包根纱线,该包根纱线由至少两种不同粗细规格的纱线包覆构成,通过切割使得包根纱线形成具有若干不同长度和粗细的绒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普通化纤仿毛皮织物面料层与绒毛层分层的缺陷,同时由于不同规格原料的手感和光泽存在差异,使其立体感和仿真效果更强,且克服了普通丝绒带容易掉毛的不足,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毛皮织带
本技术涉及一种织带,具体地说是一种仿毛皮织带。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服装的追求已不仅仅是遮衣蔽体的基本功能,其对穿着的舒适性与外观的需求亦与时俱进。而织带作为服装行业的重要辅料,随服装市场的发展亦得到快速发展,各种功能及外观的织带应市场需求相应产生。随着皮革服饰的发展,皮革服装在时装流行中越来越重要。仿毛皮类织物的研究早已有人提出,而市面亦有多种仿毛皮类织物。人造毛皮是指外观类似动物毛皮的长毛绒型织物。人造毛皮的制造方法有针织和机织等。其中以针织纬编法发展最快,应用最广。腈纶、改性腈纶、氯纶等均可做人造毛皮原料。而化纤人造毛皮多数存在背面不平整、无花纹和不防风等缺点。中国专利CN107916494公开了一种经编仿制沙皮羊毛的生产方法,该技术采用涤纶扁丝纱线作为表面纱,采用涤纶长丝纱线和聚氨酯长丝纱线作为底纱,每8厘米涤纶长丝纱线加入一厘米聚氨酯长丝纱线,在翘曲过程中,表面纱线的张力和底纱的张力得到改善。在织造过程中,将经过翘曲后得到的表面纱线底纱放入GE288拉舍尔经编机进行织造,再经过染色则可形成仿沙皮羊毛。技术专利CN204959177U公开了一种仿毛皮提花面料,其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的纬纱由全棉纱、棉氨纶包芯纱和涤纶低弹丝胚纱三种纬纱组成。其中,涤纶低弹丝胚纱每间隔1-5mm浮于其他的经纱和纬纱之上,形成1-3cm浮长的漂线,该漂线中间断开呈毛发状,如此可产生仿毛皮效果。如上述专利中的仿毛皮面料,虽克服了常规化纤仿毛皮面料背面不平整、无花纹等缺点,但其绒毛长度和粗细较单一,立体感差,仿真效果更差。普通仿毛皮面料多为人造毛皮或尼龙光丝或涤纶低弹丝等仿绒。由于毛皮层与面料层明显分成两层,结合不自然,绒毛易掉落,仿真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仿毛皮织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仿毛皮织带,包括的织带主体,所述织带主体包括采用丝绒机一体编织而成的贴肤层和绒毛层,绒毛层具有若干个长度和粗细不同的绒毛,绒毛层采用绒纱以经纱方式穿过丝绒机中的棕丝片并交织于织带主体中,使得绒毛层与贴肤层无缝连接,绒纱为包根纱线,该包根纱线由至少两种不同粗细规格的纱线包覆构成,通过切割使得包根纱线形成具有若干不同长度和粗细的绒毛。所述绒纱具有根芯和外层包覆纱,根芯的线密度为20D-840D,优选140D-560D;外层包覆纱的线密度为20D-840D,优选40D-140D,外层包覆纱至少设置一层。所述绒纱由至少两种不同粗细规格的同一种纱线包覆构成,或者绒纱由至少两种不同粗细规格的不同种纱线包覆构成。所述绒纱可为单包纱结构、双包纱结构或拼纱结构。所述绒毛的高度为3.06mm-4.80mm,优选3.5mm-4.11mm。所述绒毛层为连续有绒层,或者为绒毛层中设有间断位形成间断有绒层。所述织带主体为弹性织带或非弹性织带。所述包根纱线采用氨纶、腈纶、或其他有毛皮感的纤维构成。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使用不同规格的纱线进行包覆作为绒纱,其经过切割之后具有不同长度和粗细的绒毛;并且利用丝绒机进行生产,使得该仿毛皮织带其贴肤层与绒毛层无缝连接,克服了普通化纤仿毛皮织物面料层与绒毛层分层的缺陷。同时由于不同规格原料的手感和光泽存在差异,使其立体感和仿真效果更强,且克服了普通丝绒带容易掉毛的不足,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织带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产品经向切面示意图;图3和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穿棕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产品组织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附图1-5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仿毛皮织带,包括织带主体,所述织带主体2包括采用丝绒机一体编织而成的贴肤层22和绒毛层21,绒毛层21具有若干个长短不一的绒毛,绒毛高度可在织造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绒毛层采用绒纱以经纱方式穿过丝绒机中的棕丝片并交织于织带主体中,使得绒毛层与贴肤层无缝连接。绒毛的高度为3.06mm-4.80mm,优选3.5mm-4.11mm。绒毛层采用氨纶、腈纶、或其他有毛皮感的纤维构成。绒纱为包根纱线,该包根纱线由至少两种不同粗细规格的纱线包覆构成,通过切割使得包根纱线形成具有若干不同长度和粗细的绒毛。由于包根纱线采用不同规格的纱线构成,因此切割后,由于纱线规格且捻度不同,其回复性能存在差异,从而产生了粗细且长短不一的绒毛。绒纱具有根芯和外层包覆纱,根芯的细度为20D-840D,优选140D-560D;外层包覆纱的细度为20D-840D,优选40D-140D。外层包覆纱可设置一层,也可以设置两层,甚至多层,即根芯外包覆一层纱线后,再包覆一层纱线。当使用三层以上的结构时,每一层纱线的粗细规格都不同,此外,所述绒纱可为单包纱结构、双包纱结构或拼纱结构。单包纱结构是指根芯外只包覆一层纱线,整个包根纱线由两种不同粗细规格的纱线构成。双包纱结构是指根芯外具有两层包覆纱,整个包根纱线由三种不同粗细规格的纱线构成。拼纱结构是指由多种不同种类的纱线拼合构成。绒毛层为连续有绒层,或者为绒毛层中设有间断位形成间断有绒层。所述织带主体为弹性织带或非弹性织带。包根纱线可由同一种类的纱线构成,比如由不同粗细的氨纶构成。本技术利用丝绒机进行生产,根据织带实际用途及手感需要,选取不同规格的氨纶丝或腈纶等原料进行相互包覆作为绒纱,通过割绒之后,由于不同规格的纱线其回复性能存在差异,从而产生了粗细且长短不一的绒毛。具体生产时,主要制作设备为无梭织机,采用丝绒机进行织造,其具体织造过程如下:其绒纱为140D与70D氨纶相互包覆所得,绒毛高度可在织造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绒纱以经纱方式穿过棕丝片并交织于织带中,使得绒毛层与贴肤层无缝连接。本专利技术产品主要制作设备为无梭织机,采用丝绒机进行织造,其具体织造过程如下:1、包根准备用140D氨纶丝与70D氨纶丝进行双包,芯层为140D氨纶,内外层包覆纱均为70D氨纶丝,形成新型包根线H140G4/35;2、整经准备经线有:带身骨架氨纶包覆纱N5604/45(根芯为560D氨纶,外包覆纱为40/12/1SD尼龙,内包覆纱为40/12/1SD尼龙)42条;包根线H70V1/32(根芯为70D氨纶,包覆纱为70/24/1SD尼龙)12条;绒纱H140G4/35152条;尼龙40/12/2SD240条;所有经线经过整经备盘头料。3、穿棕按图3和图4所示穿棕图上经线排列顺序把所有经线穿过棕丝孔。(图中小方格内数字“1、2、3…”代表棕框序号;箭头格里数字“↑1↑2↑3↑…”代表纱线入筘顺序)4、制作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毛皮织带,包括的织带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主体包括采用丝绒机一体编织而成的贴肤层和绒毛层,绒毛层具有若干个长度和粗细不同的绒毛,绒毛层采用绒纱以经纱方式穿过丝绒机中的棕丝片并交织于织带主体中,使得绒毛层与贴肤层无缝连接,绒纱为包根纱线,该包根纱线由至少两种不同粗细规格的纱线包覆构成,通过切割使得包根纱线形成具有若干不同长度和粗细的绒毛。/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11 CN 20192086560021.一种仿毛皮织带,包括的织带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主体包括采用丝绒机一体编织而成的贴肤层和绒毛层,绒毛层具有若干个长度和粗细不同的绒毛,绒毛层采用绒纱以经纱方式穿过丝绒机中的棕丝片并交织于织带主体中,使得绒毛层与贴肤层无缝连接,绒纱为包根纱线,该包根纱线由至少两种不同粗细规格的纱线包覆构成,通过切割使得包根纱线形成具有若干不同长度和粗细的绒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毛皮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绒纱具有根芯和外层包覆纱,根芯的线密度为20D-840D;外层包覆纱的线密度为20D-840D,外层包覆纱至少设置一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鑫鳌,陈道胜,陈志波,陈佩珠,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润信弹性织物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