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化混合反应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沉淀区以及位于沉淀区一端的反应区,所述反应区的原水进水管上沿进水方向依次串联有第一文丘里混合器、第二文丘里混合器和第三文丘里混合器;所述第一文丘里混合器的引流入口连接有PH调节剂进管,所述第二文丘里混合器的引流入口连接有混凝剂进管,所述第三文丘里混合器的引流入口连接有活性炭粉末进管。采用一体式结构,体积较小,可快速移动,易于现场安装,适合应急供水和乡镇集中供水的需求,更有前端布置的PH调节、网格区的多次叠水混合,完全能满足混合反应沉淀负荷,当水体受污染的情况下,以活性炭粉末应急加入,能吸附水体中的重金属、有害有机污染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混合反应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化混合反应设备。
技术介绍
传统污水处理设施,需要大量动用土地,需要开挖土地并利用混凝土修建污水处理池,此污水处理方式不仅施工周期长,占地面积大,不适用于河滩、山凹等自然环境的应急供水或乡镇集中供水的环境需求,而且对水体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较小,可快速移动,占地面积少的一体化混合反应设备,处理效果好,效率高,可适合应急供水和乡镇集中供水的需求。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一体化混合反应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沉淀区以及位于沉淀区一端的反应区,所述反应区的原水进水管上沿进水方向依次串联有第一文丘里混合器、第二文丘里混合器和第三文丘里混合器;所述第一文丘里混合器的引流入口连接有PH调节剂进管,所述第二文丘里混合器的引流入口连接有混凝剂进管,所述第三文丘里混合器的引流入口连接有活性炭粉末进管。进一步的,所述PH调节剂进管进料端与PH调节剂药箱相连接,混凝剂进管进料端与混凝剂药箱相连接,所述活性炭粉末进管进料端与活性炭粉末输送泵相连接,PH调节剂进管、混凝剂进管和活性炭粉末进管上均设置有流量计和调节阀,PH调节剂进管和混凝剂进管上还设置有加药泵。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反应区底部设置有泥斗A,并在泥斗A中设置有排泥管A;在箱体宽度方向上通过隔板分隔成多个相连通的网格反应区,每个网格反应区内设置有多层网格板。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反应区分隔成四个网格反应区,第一个网格反应区和第二个网格反应区之间隔板上端以及第三个网格反应区和第四个网格反应区之间隔板上端分别设置有溢流口,第二个网格反应区和第三个网格反应区之间的隔板下端开设有过水口,反应区的原水进水管与第一个网格反应区下部相连接,所述第四个网格反应区下部连接有通往沉淀区的沉淀区进水管。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沉淀区为两个在箱体宽度方向上并排设置的蜂窝沉淀区,所述蜂窝沉淀区底部设有泥斗B,并在泥斗B中设置有排泥管B,蜂窝沉淀区下部的斜板区设置有一层蜂窝斜板,蜂窝斜板下方设置用以支撑蜂窝斜板的托架,蜂窝沉淀区上部设置有多个锯齿型集水槽,箱体的沉淀区远离反应区一端设置有与锯齿型集水槽出水端相连接的集水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一体化混合反应设备采用一体式结构,体积较小,可快速移动,易于现场安装,适合应急供水和乡镇集中供水的需求,总体反应沉淀时间完全符合水体的反应沉淀时间区间,更有前端布置的PH调节、网格区的多次叠水混合,就是在洪水季节水体混度大于3000NTU的情况下也完全能满足混合反应沉淀负荷,前端原水进水管配制有与活性炭粉末输送泵相连接的文丘里混合器,当水体受污染的情况下,以活性炭粉末应急加入,能吸附水体中的重金属、有害有机污染物。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和相关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构造示意图;图2是图1中局部构造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箱体内部构造俯视图;图4是图2中A-A剖视图;图5是图2中B-B剖视图;图6是图4中C-C剖视图;图中标号说明:100-箱体、200-沉淀区、210-沉淀区进水管、220-泥斗B、230-排泥管B、240-蜂窝斜板、250-托架、260-锯齿型集水槽、300-反应区、310-原水进水管、311-第一文丘里混合器、312-第二文丘里混合器、313-第三文丘里混合器、314-PH调节剂进管、315-混凝剂进管、316-活性炭粉末进管、317-流量计、318-调节阀、319-加药泵、320-PH调节剂药箱、330-混凝剂药箱、340-活性炭粉末输送泵、350-泥斗A、360-排泥管A、370-网格反应区、371-网格板、380-隔板、400-集水箱。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6所示,一种一体化混合反应设备,包括箱体100,所述箱体100内设置有沉淀区200以及位于沉淀区一端的反应区300,所述反应区300的原水进水管310上沿进水方向依次串联有第一文丘里混合器311、第二文丘里混合器312和第三文丘里混合器313;所述第一文丘里混合器的引流入口连接有PH调节剂进管314,所述第二文丘里混合器的引流入口连接有混凝剂进管315,所述第三文丘里混合器的引流入口连接有活性炭粉末进管316,所述箱体100整体材质采用食品级304不锈钢,以杜绝对水体的二次污染,箱体整体长10米、宽4米、高3.5米,体积较小,可快速移动,适合应急供水和乡镇集中供水的需求,占地面积少,适应河滩、山凹等自然条件的应急供水或乡镇集中供水的环境需求,不必像传统供水大量动用土地;并且,本技术一体化混合反应设备形成一体式结构的混凝反应模块,整个模块每天产水量可达6000吨,而将多个模块并联在一起使用可以达到每天几万吨甚至十万吨的产水量,根据所安装的模块多少满足用户对不同产水量的需求。反应区原水进水管上的第一文丘里混合器通过PH调节剂进管314加入PH调节剂,调节原水PH值,使其达到适合混凝剂的PH适应范围,因地表水受各方因素影响,当下雨天时,其PH值下降,水体混黄,其混凝剂加入后,不易产生混凝形成易沉淀的矾花,且混凝剂溶于水呈弱酸性;当暴雨天原水水体混黄时,加入混凝剂不易反应,会越加越混黄。故加入PH调节剂以调节原水PH值,且PH调节剂能破坏原水中胶体、小泥浆表层电子,使小泥浆、胶体迅速反应聚合,形成矾花沉淀,大大缩短混合反应时间,提高效率。反应区原水进水管上的第二文丘里混合器通过混凝剂进管315加入混凝剂,与水体中胶体、小泥浆等反应,促使形成矾花沉淀。当原水体受污染或含重金属、有机物污染物时,反应区原水进水管上的第三文丘里混合器通过活性炭粉末进管316向水体中加入活性炭粉末,让其对水体充分混合、反应、吸附水体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并混合反应沉淀,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使水体水质达GB5749-2006国标要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PH调节剂进管进料端与PH调节剂药箱320相连接,混凝剂进管进料端与混凝剂药箱330相连接,所述活性炭粉末进管进料端与活性炭粉末输送泵340相连接,PH调节剂进管、混凝剂进管和活性炭粉末进管上均设置有流量计317和调节阀318,PH调节剂进管和混凝剂进管上还设置有加药泵31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的反应区300底部设置有泥斗A350,并在泥斗A中设置有排泥管A360;在箱体宽度方向上通过隔板380分隔成多个相连通的网格反应区370,每个网格反应区内设置有多层网格板37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00的反应区分隔成四个网格反应区,每个网格反应区内设置有6层网格板371,第一个网格反应区和第二个网格反应区之间隔板上端以及第三个网格反应区和第四个网格反应区之间隔板上端分别设置有溢流口,第二个网格反应区和第三个网格反应区之间的隔板下端开设有过水口,反应区的原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混合反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沉淀区以及位于沉淀区一端的反应区,所述反应区的原水进水管上沿进水方向依次串联有第一文丘里混合器、第二文丘里混合器和第三文丘里混合器;所述第一文丘里混合器的引流入口连接有PH调节剂进管,所述第二文丘里混合器的引流入口连接有混凝剂进管,所述第三文丘里混合器的引流入口连接有活性炭粉末进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混合反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沉淀区以及位于沉淀区一端的反应区,所述反应区的原水进水管上沿进水方向依次串联有第一文丘里混合器、第二文丘里混合器和第三文丘里混合器;所述第一文丘里混合器的引流入口连接有PH调节剂进管,所述第二文丘里混合器的引流入口连接有混凝剂进管,所述第三文丘里混合器的引流入口连接有活性炭粉末进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混合反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PH调节剂进管进料端与PH调节剂药箱相连接,混凝剂进管进料端与混凝剂药箱相连接,所述活性炭粉末进管进料端与活性炭粉末输送泵相连接,PH调节剂进管、混凝剂进管和活性炭粉末进管上均设置有流量计和调节阀,PH调节剂进管和混凝剂进管上还设置有加药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混合反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反应区底部设置有泥斗A,并在泥斗A中设置有排泥管A;在箱体宽度方向上通过隔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丕斌,郭崇正,陈朗达,杜建华,郑小丹,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福龙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