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小型污水处理设备的无动力自动排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52043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小型污水处理设备的无动力自动排渣装置,包括管体,管体,所述管体设于水面泥渣层下方,其包括一体连接且相互垂直的横段与纵段;浮筒,所述浮筒垂直设于所述管体的横段上;排渣口,所述排渣口设于所述浮筒的顶端,且所述排渣口与所述浮筒垂直;排渣蝶阀,所述排渣蝶阀适于与所述管体的纵段端部连接,且所述排渣蝶阀与所述管体的纵段垂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小型污水处理设备的无动力自动排渣装置,结构简单且操作便利,适用于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小型污水处理设备的无动力自动排渣装置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小型污水处理设备的无动力自动排渣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引导,现在一体化化粪池、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需求日益增强,市场上的有关设备层出不穷,为了适应农村污水分散、运行维护水平低等特征,大部分产品采用传统处理技术,即采用生化处理单元-滤池过滤/沉淀出水,当采用滤池过滤出水时,传统沉淀池又存在表面浮泥累积导致出水水质不能满足污水处理需求等问题,当污水处理企业遇到表面浮泥累积的问题时,通常使用刮泥机、吸泥机等大型机械排泥设备进行污泥的刮渣及排放,此类设备规模大、控制复杂、能耗较高、不易维护,不适宜于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鉴于此,目前亟待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利可以自动实现排泥除渣功能的用于小型污水处理设备的无动力自动排渣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利可自动实现排泥除渣的用于小型污水处理设备的无动力自动排渣装置。本技术的用于小型污水处理设备的无动力自动排渣装置,包括:管体,所述管体设于水面泥渣层下方,其包括一体连接且相互垂直的横段与纵段;浮筒,所述浮筒垂直设于所述管体的横段上;排渣口,所述排渣口设于所述浮筒的顶端,且所述排渣口与所述浮筒垂直;排渣蝶阀,所述排渣蝶阀适于与所述管体的纵段端部连接,且所述排渣蝶阀与所述管体的纵段垂直。进一步的,所述浮筒可设为多个,多个所述浮筒间隔排列于所述管体的横段上,且所述浮筒底部设有密封管,所述密封管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管体上。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管内设有密封圈。进一步的,还包括管夹,所述管夹设于所述管体上,适于固定所述管体。进一步的,所述管夹包括夹持部和耳板,所述管夹的夹持部适于夹持所述管体;所述管夹的耳板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管体。进一步的,所述浮筒均呈圆台状,且顶部直径均大于底部直径。进一步的,所述排渣口顶部与水面泥渣层的距离为5-10mm。进一步的,所述管体的横段与纵段于两者的连接处设有弯头;所述排渣蝶阀与所述管体的纵段于两者的连接处设有弯头。进一步的,所述管体为不锈钢管。进一步的,所述不锈钢管为SS304不锈钢管。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管体,管体,所述管体设于水面泥渣层下方,其包括一体连接且相互垂直的横段与纵段;浮筒,所述浮筒垂直设于所述管体的横段上;排渣口,所述排渣口设于所述浮筒的顶端,且所述排渣口与所述浮筒垂直;排渣蝶阀,所述排渣蝶阀适于与所述管体的纵段端部连接,且所述排渣蝶阀与所述管体的纵段垂直;通过排渣口和浮筒对污泥污渣进行收集,并且通过管体流至排渣蝶阀,结构简单且使用便利,能够有效地对污泥污渣进行排出。(2)本技术所述浮筒呈圆台状,且顶部直径均大于底部直径;所述排渣口顶部与水面泥渣层的距离为5-10mm;通过增大了浮筒和排渣口的有效水域辐射面积,有效地增加了本技术的排污排渣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与水面泥渣层的位置示意图。其中,1、排渣口;2、密封管;3、浮筒;4、管体;5、管夹;6、排渣蝶阀;7、水面泥渣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实施例所述的用于小型污水处理设备的无动力自动排渣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管体4,所述管体4设于水面泥渣层7下方,其包括一体连接且相互垂直的横段与纵段;浮筒3,所述浮筒3垂直设于所述管体4的横段上;本实施例中的浮筒3可设为多个,多个所述浮筒3间隔排列于所述管体4的横段上;排渣口1,所述排渣口1设于所述浮筒3的顶端,且所述排渣口1与所述浮筒3垂直;排渣蝶阀6,所述排渣蝶阀6适于与所述管体4的纵段端部连接,且所述排渣蝶阀6与所述管体4的纵段垂直;在本实施例中,浮筒3均为伸缩式设计,以便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需求;排渣蝶阀6,所述排渣蝶阀6适于与所述管体4的纵段端部连接,且所述排渣蝶阀6与所述管体4的纵段垂直。本实施例安装于小型污水处理设备的箱体内,通过浮筒3和排渣口1收集水面泥渣层7中的泥渣,并且通过排渣蝶阀6排出小型污水处理设备的箱体外;同时可以通过控制排渣蝶阀6的阀门开口大小以控制排泥排渣的强度。为了增加本实施例在浮筒3连接处的密封性,所述浮筒3与底部设有密封管2,两个所述密封管2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管体4上;同时通过螺栓可以调节排渣口1和浮筒3的相对位置,以使本实施例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与状态。为了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的密封性,所述密封管2内设有密封圈,密封圈在对浮筒3和排渣口1高度进行调节时,能起到密封作用,防止浮筒3、排渣口1与管体4之间的间隙处漏水,从而增加了本实施例的排污效果。本实施例的具体安装方式为,本实施例还包括管夹5,所述管夹5设于所述管体4上,适于固定所述管体4。在本实施例中,管夹5的具体结构为,所述管夹5包括夹持部和耳板,所述管夹5的夹持部适于夹持所述管体4;所述管夹5的耳板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管体4。管夹5能有效地固定管体4,保障了本实施例使用时的稳定性,从而能实现高效排污排泥的效果,同时通过螺栓可以方便地拆卸管夹5进而对管体4进行拆卸,以便后期的维护与保养。为了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的排污效果,如图2所示,所述浮筒3呈圆台状,顶部直径均大于底部直径,浮筒3的顶部直径大于底部直径,保障了排渣口1与浮筒3收集泥渣的辐射面积,有利于水面泥渣层7中的泥渣进入管体4以便后续的排出;所述排渣口1顶部与水面泥渣层7的距离为5-10mm,在本实施例中,排渣口1顶部与水面泥渣层7的距离为5-10mm。为了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的设计,所述管体4的横段与纵段于两者的连接处设有弯头;所述排渣蝶阀6与所述管体4的纵段于两者的连接处设有弯头;位于所述管体4的横段端部的所述浮筒3与所述管体4的横段于两者的连接处设有弯头。本实施例所述的用于小型污水处理设备的自动排渣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在水流的作用下,水面泥渣层7中的污泥污渣进入排渣口1和浮筒3的顶部,并沿着排渣口1和浮筒3进入管体4内,最后流向排渣蝶阀6并排出;同时本实施例通过调节排渣蝶阀6的阀门开口大小,调节排渣和排泥的强度。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小型污水处理设备的无动力自动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所述管体设于水面泥渣层下方,其包括一体连接且相互垂直的横段与纵段;/n浮筒,所述浮筒垂直设于所述管体的横段上;/n排渣口,所述排渣口设于所述浮筒的顶端,且所述排渣口与所述浮筒垂直;/n排渣蝶阀,所述排渣蝶阀适于与所述管体的纵段端部连接,且所述排渣蝶阀与所述管体的纵段垂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小型污水处理设备的无动力自动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所述管体设于水面泥渣层下方,其包括一体连接且相互垂直的横段与纵段;
浮筒,所述浮筒垂直设于所述管体的横段上;
排渣口,所述排渣口设于所述浮筒的顶端,且所述排渣口与所述浮筒垂直;
排渣蝶阀,所述排渣蝶阀适于与所述管体的纵段端部连接,且所述排渣蝶阀与所述管体的纵段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用于小型污水处理设备的无动力自动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可设为多个,多个所述浮筒间隔排列于所述管体的横段上,且所述浮筒底部设有密封管,所述密封管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管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用于小型污水处理设备的无动力自动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管内设有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用于小型污水处理设备的无动力自动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管夹,所述管夹设于所述管体上,适于固定所述管体。


5.根据权利要求4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亦力张颖任笑石孙璐毛彦俊郁哲陈翔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碧水源膜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