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验室用的小型漏斗,属于实验器材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漏斗使用时容易倾倒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漏斗本体、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所述第一引流管与所述漏斗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引流管与所述第一引流管可拆卸连接,所述漏斗本体的外部开设有环形螺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所述漏斗本体的外部开所述环形螺纹,从而增大漏斗与容器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更好的适应于不同口径的容器,不易倾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验室用的小型漏斗
本技术涉及实验器材
,尤其涉及一种实验室用的小型漏斗。
技术介绍
在实验室内经常会用漏斗转移液体或加滤纸后过滤样品,而现有的实验室漏斗功能都比较单一,且必须放在漏斗架上施用,费时费空间,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同时将漏斗直接放入小型口径的容器时,由于漏斗本体外表面光滑,导致过滤或转移过程中往往会发生滤液倾倒洒湿现象,试验人员不得不时刻注意漏斗的倾斜状况,给试验的进行造成很大的麻烦;并且将过滤液导入一些不同口径、不同长短的离心管或其他小型容器时,需要购买更多不同大小类型的漏斗,增大漏斗本身的局限性,降低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验室用的小型漏斗,解决现有漏斗使用时容易倾倒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实验室用的小型漏斗,包括漏斗本体、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所述第一引流管与所述漏斗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引流管与所述第一引流管可拆卸连接,所述漏斗本体靠近底部的外侧开设有环形螺纹。进一步,所述漏斗本体为透明玻璃材质。进一步,所述第二引流管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引流管的内径。进一步,所述第一引流管与所述第二引流管相互契合。进一步,所述漏斗本体外部还设有第一防倾斜机构,所述第一防倾斜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套环,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漏斗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套环可拆卸连接。进一步,所述漏斗本体外部还设有第二防倾斜机构,所述第二防倾斜机构包括第二连杆、外环、螺杆和抵持块,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漏斗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外环可拆卸连接,所述螺杆穿过所述外环的侧壁,所述螺杆与所述外环螺纹连接,所述螺杆均匀的分布于所述外环的四周,所述螺杆向内的端部转动连接有所述抵持块。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均为可伸缩杆。进一步,所述第一引流管和所述第二引流管的出口端均为斜口状。进一步,所述第一引流管和所述第二引流管均可伸缩。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所述漏斗本体的外部开设所述环形螺纹,从而增大漏斗与容器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更好的适应于不同口径的容器,不易倾倒。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小型漏斗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种防倾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二种防倾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种防倾斜机构的使用状态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种防倾斜机构的使用状态图;其中,1-漏斗本体、11-环形螺纹、2-第一引流管、3-第二引流管、4-第一防倾斜机构、41-第一连杆、42-套环、5-第二防倾斜机构、51-第二连杆、52-外环、53-螺杆、54-抵持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实验室用的小型漏斗,包括漏斗本体1、第一引流管2和第二引流管3,所述第一引流管2与所述漏斗本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引流管3与所述第一引流管2可拆卸连接,所述漏斗本体1靠近底部的外侧开设有环形螺纹11。所述第一引流管2与所述漏斗本体1的底部出口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引流管3与所述第一引流管2的底部出口可拆卸连接。所述环形螺纹11均匀的分布于所述漏斗本体1的外部。通过在所述漏斗本体1的外部开设所述环形螺纹11,从而可以增大漏斗与容器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更好的适应于不同口径的容器,不易倾倒。而且还可以直接置于小型容器或离心管上,能更好的适应不同口径的容器。所述漏斗本体1为透明玻璃材质。便于观察漏斗中滤液的状态。所述第二引流管3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引流管2的内径。从上到下引流管的外径依次减小具有层次感,便于适应不同口径的容器。所述第一引流管2与所述第二引流管3相互契合。使得所述第二引流管3不会从所述第一引流管2上脱落。所述漏斗本体1外部还设有第一防倾斜机构4,所述第一防倾斜机构4包括第一连杆41和套环42,所述第一连杆41的一端与所述漏斗本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连杆41的另一端与所述套环42可拆卸连接。所述套环42的轴心线与所述漏斗本体1的轴心线重合,所述第一连杆41为硬质材料。使用时所述漏斗本体1插入容器口径上,所述套环42套于容器上。所述套环42紧靠容器外侧壁可以给予所述漏斗本体1一个向上的支撑力,进一步的防止漏斗倾斜。所述第一连杆41与所述漏斗本体1之间可拆卸连接,不需要时可以拆下来十分方便。所述漏斗本体1外部还设有第二防倾斜机构5,所述第二防倾斜机构5包括第二连杆51、外环52、螺杆53和抵持块54,所述第二连杆51的一端与所述漏斗本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杆51的另一端与所述外环52可拆卸连接,所述螺杆53穿过所述外环52的侧壁,所述螺杆53与所述外环52螺纹连接,所述螺杆53均匀的分布于所述外环52的四周,每根所述螺杆53的轴心线均朝向所述外环52的环心,所述螺杆53向内的端部转动连接有所述抵持块54,所述抵持块54可以为球型或者弧形板体。通过转动所述螺杆53,所述螺杆53向内前行,从而可以改变所述抵持块54与所述外环52之间的距离,便于与不同规格的容器配合使用。所述第一连杆41和所述第二连杆51均为可伸缩杆。所述第一连杆41上下伸缩便于适应不同规格的容器。如果容器太低,所述第一连杆41伸长可以将所述套环42置于基面用于支撑所述漏斗本体1,起到一个类似于支架的作用。所述第一引流管2和所述第二引流管3的出口端均为斜口状。斜口状可以起到汇流、引流的作用。所述第一引流管2和所述第二引流管3均可伸缩。便于使用于不同口径的小型容器或离心管。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将所述漏斗本体1插入容器口中,根据不同的容器调整所述第一连杆41的长度,直到所述套环42紧贴于容器外壁,最后固定所述第一连杆41即可。本技术结构简单,有着双重防滑的作用,实验有人员使用起来更加方便,效率更高。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技术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验室用的小型漏斗,其特征在于:/n包括漏斗本体(1)、第一引流管(2)和第二引流管(3),所述第一引流管(2)与所述漏斗本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引流管(3)与所述第一引流管(2)可拆卸连接,所述漏斗本体(1)靠近底部的外侧开设有环形螺纹(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室用的小型漏斗,其特征在于:
包括漏斗本体(1)、第一引流管(2)和第二引流管(3),所述第一引流管(2)与所述漏斗本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引流管(3)与所述第一引流管(2)可拆卸连接,所述漏斗本体(1)靠近底部的外侧开设有环形螺纹(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用的小型漏斗,其特征在于:
所述漏斗本体(1)为透明玻璃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验室用的小型漏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引流管(3)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引流管(2)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验室用的小型漏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流管(2)与所述第二引流管(3)相互契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用的小型漏斗,其特征在于:
所述漏斗本体(1)外部还设有第一防倾斜机构(4),所述第一防倾斜机构(4)包括第一连杆(41)和套环(42),所述第一连杆(41)的一端与所述漏斗本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连杆(41)的另一端与所述套环(42)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伟,刘烈花,龚杰,程浩瑾,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