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司机室的围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5168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起重机司机室的围板,是司机室装配中围板装置内的侧围板,包括左围板和右围板,所述围板由内围板和外围板焊接组装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围板采用模块化冲压工艺,提高生产效率,且加工操作简单方便,耗材少,保证了围板形状和尺寸的精确度,保证围板质量的一致性,同时加速机械化和自动化,保证围板的流水化、标准化生产,且采用点焊方式节约能耗,降低人力劳动强度,同时围板设置多组加强肋,提高了围板的强度。

A kind of coaming of crane ca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起重机司机室的围板
本技术属于起重机司机室生产
,涉及一种起重机司机室的围板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市面上普遍使用的起重机司机室通过金属框架和金属薄板整体焊接成整体,随着土地的不断开发,起重机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传统的围板生产工艺复杂,重量大,无法保证质量的一致性,无法形成流水化、标准化生产,且在实际安装中因围板尺寸不够精准无法准确安装的问题时时出现,此设备有效地解决了这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起重机司机室的围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起重机司机室的围板,其特征在于:位于司机室的左右两侧,包括左围板和右围板,左围板和右围板由内围板和外围板组成,所述内围板和外围板结构不同,所述内围板固设有加强肋,所述外围板与加强肋相对的位置设置为平板结构,所述内围板的加强肋与外围板的平板结构接触并通过点焊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内围板、外围板上固设有位于上侧的上空间和下侧的下空间,所述上空间转动设置有玻璃。进一步的;所述内围板和外围板接触点数量与设计的方案相配。进一步的;所述下空间(202)安装有玻璃(107)。进一步的;所述左围板和右围板各边均有倒角。进一步的;所述外围板外侧设置有凹凸槽。进一步的;围板固设连接顶盖和底板。综上所述,本技术对围板采用模块化冲压工艺,提高生产效率,且加工操作简单方便,耗材少,保证了围板形状和尺寸的精确度,保证围板质量的一致性,同时加速机械化和自动化,保证围板的流水化、标准化生产,且采用点焊方式节约能耗,降低人力劳动强度,同时围板设置多组加强肋,提高了围板的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起重机司机室整体装配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上盖装置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吊环装置装配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围板装置中内围板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围板装置中外围板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拉手装置中拉手合上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拉手装置中拉手打开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拉手装置部分剖面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座椅装置翻转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座椅装置装配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的座椅装置后侧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的座椅装置中底座装置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的座椅装置中滑移机构的滑移细节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的座椅装置中内围板和外围板的焊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横向、纵向……)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目前在市面上普遍使用的起重机司机室通过金属框架和金属薄板整体焊接成整体,随着土地的不断开发,起重机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传统的围板生产工艺复杂,重量大,无法保证质量的一致性,无法形成流水化、标准化生产,且在实际安装中因围板尺寸不够精准无法准确安装的问题时时出现,此设备有效地解决了这种问题。实施例1:如图4、5、14所示,一种起重机司机室的围板,其特征在于:位于司机室的左右两侧,包括左围板102和右围板105,所述围板由内围板200和外围板203组成。所述内围板200、外围板203上固设有位于上侧的上空间201和下侧的下空间202,所述上空间201转动设置有玻璃107,所述上空间201和所述下空间202均设置玻璃107,所述左侧的上空间201与下空间202的面积大小是满足其他条件下最大的,从而提高环境亮度和操作人员的视野范围,提高操作的安全等级,所述内围板200右侧固设有两组竖直分布加强肋204,而所述外围板203右侧对应位置为平板结构,所述内围板200和外围板203接触面的采用点焊连接,结构紧凑,维修方便,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且提高所述外围板203外侧平整度,并增强所述围板整体的强度,所述内围板200和外围板203各边均设有倒角,避免操作人员在进行组装时划伤,提高安全性,同时所述外围板203外侧设置有多组凹凸槽,进一步提高围板在受到外部冲击时的抗弯强度。所述内围板200和外围板203采用“一体式”模块化冲压方式,保证围板的形状和尺寸精度,实现围板规模化、批量化生产。实施例2:一种起重机司机室,包括上盖装置、围板装置、底板104、拉手装置和座椅装置,所述底板104四周与围板装置焊接固定,所述上盖装置在上侧与围板装置固定,所述座椅装置固定在所述底板104上,所述拉手装置位于围板装置上。如图2-3所示,所述上盖装置包括顶盖101,所述顶盖101整体采用槽型凹凸结构,能增强所述顶盖101的抗弯强度,如此所述顶盖101在受到挤压或冲击时表面就不容易变形。抗弯强度在材料一定的情况下,主要取决于截面的厚度,而所述顶盖101表面凹凸不平就相当于增加了截面的厚度,而且材料大部分分布在外表面,可以大大提高抗弯能力,槽型凹凸结构组数由所述顶盖101需承受强度而定,所述顶盖101整体形状为弧形,相较于平顶结构而言,更容易使泥土等杂质脱离,避免积尘。所述顶盖101边缘固设有排水槽108,从而使雨水通过特定通道排出,提高整体的整洁度。所述顶盖101四周矩形分布设有吊环装置,所述吊环装置包括吊环100、橡胶密封垫110、衬板112和矩形分布且固设有于所述顶盖101上的搭子111,所述吊环100依次通过所述橡胶密封垫110、搭子111、衬板112与所述螺母113紧固连接,所述搭子111位置高于所述顶盖101表面,防止雨水灌入,并通过所述橡胶密封垫110进一步防止雨水渗入,且为保证司机室外观美观,所述螺母113、衬板112位于司机室内,并为进一步加强紧固能力,所述螺母113、衬板112和所述顶盖101之间进行焊接设计。如图4-5所示,所述围板装置包括位于后侧的后围板109,左围板102、右围板105和位于前侧的前围板106,所述围板由内围板200和外围板203构成,所述内围板200、外围板203和前围板106上固设有位于上侧的上空间201和下侧的下空间202,所述上空间201转动设置有玻璃107,为方便所述内围板200和外围板203接触面的点焊连接,所述内围板200右侧固设有两组竖直分布加强肋204,而所述外围板203右侧对应位置为平板结构,以此提高所述外围板203外侧平整度,并增强所述围板整体的强度。如图6-8所示,所述玻璃107与所述内围板200间固设有拉手装置,所述拉手装置包括固设于所述玻璃107上的支撑座302和固设于内围板200上的定块303、与所述支撑座302转动设置的第一支撑杆300和与所述定块303、第一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起重机司机室的围板,其特征在于:位于司机室的左右两侧,包括左围板(102)和右围板(105),左围板(102)和右围板(105)由内围板(200)和外围板(203)组成,所述内围板(200)和外围板(203)结构不同,所述内围板(200)固设有加强肋(204),所述外围板(203)与加强肋(204)相对的位置设置为平板结构,所述内围板(200)的加强肋(204)与外围板(203)的平板结构接触并通过点焊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重机司机室的围板,其特征在于:位于司机室的左右两侧,包括左围板(102)和右围板(105),左围板(102)和右围板(105)由内围板(200)和外围板(203)组成,所述内围板(200)和外围板(203)结构不同,所述内围板(200)固设有加强肋(204),所述外围板(203)与加强肋(204)相对的位置设置为平板结构,所述内围板(200)的加强肋(204)与外围板(203)的平板结构接触并通过点焊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重机司机室的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围板(200)、外围板(203)上固设有位于上侧的上空间(201)和下侧的下空间(202),所述上空间(201)转动设置有玻璃(10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禹门金鑫陈寅领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港起重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