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5051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8:22
一种钢管运输装置,包括下料台和冷却池,下料台顶端设有倾斜状的放料口,放料口底端连接有承接杆,且承接杆远离放料口一端与冷却池端口相接,使得可将放置在下料台的工件沿承接杆延伸处滚动至冷却池内,冷却池内设有用于将工件从冷却池中捞出的转动机构,转动机构包括转动杆和设于转动杆两端的夹爪,若干转动杆均固定在连接杆上,连接杆可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承接杆与冷却池相接,并在冷却池内架设的转动机构,在确定工件的冷却时长后,工件随转动机构转动,缩短了运输距离的同时提高了工件的运输效率,且设有的夹爪能够对工件进行限位,提高了运输的安全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运输装置
本技术涉及钢棍加工部件领域,具体为一种钢管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钢管在进行热穿孔过程中,根据钢管的熔点通过打头机将原本实心的钢管加工成薄壁的管材,由于刚加工完成的管材温度极高,不便于进行搬运,但刚完成加工的管材需要及时进行物理冷却并通过人工检验产品成材率,然而现有的钢管运输装置主要针对于成品管材进行输送,或借助使用起重设备进行操作,这两种运输方式效率差,用时长,并且安全保障性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管输送装置能够将管材进行卡扣固定并且匀速将管材输送至检验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运输方式用时长、运输效率差且安全性不高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管运输装置,包括下料台和冷却池,下料台顶端设有倾斜状的放料口,放料口底端连接有承接杆,且承接杆远离放料口一端与冷却池端口相接,使得可将放置在下料台的工件沿承接杆延伸处滚动至冷却池内,冷却池内设有用于将工件从冷却池中捞出的转动机构,转动机构包括转动杆和设于转动杆两端的夹爪,若干转动杆均固定在连接杆上,连接杆可转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穿孔机将加工完的工件输送至下料台,工件沿承接杆延伸方向滚动至冷却池内,通过架设在冷却池内的转动机构将工件移送,以实现工件转移运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夹爪包括有卡接部和活动件,卡接部呈圆弧状并铰接活动件,卡接部内表面粘附有缓冲片,活动件与转动杆固定连接,转动杆与活动件相交处设有牵引机构。进一步的,牵引机构包括复位部、缓冲件和转轴,复位部底座嵌于转动杆底端,缓冲件一端嵌于复位部内,其另一端固定连接卡接部,缓冲件分为两段且通过转轴连接,缓冲件通过转轴进行活动,从而使得工件在运输时能够稳定在在夹爪内,防止工件滑落。具体的,冷却池两端分别固定架设有固定台和定位凸板,固定台顶端固定有定位座,定位凸板上设有的电机的输出轴与连接杆一端相连,连接杆另一端与固定座活动连接,使得连接杆架设在冷却池顶端。进一步的,本技术设有的放料口呈倾斜弧状,放料口开口朝向承接杆一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设置的承接杆与冷却池相接,并在冷却池内架设的转动机构,在确定工件的冷却时长后,工件跟随转动机构转动,缩短了运输距离的同时提高了工件的运输效率,且设有的夹爪能够对工件进行限位,提高了运输的安全可靠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牵引结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牵引结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料台;2、转动机构;3、校验台;4、冷却池;5、固定台;6、定位凸板;7、夹爪;101、放料口;102、承接杆;201、固定座;202、轴承;203、转动杆;204、电机;205、牵引机构;206、连接杆;207、气弹簧;2001、卡接部;2002、缓冲片;2003、缓冲件;20031、转轴;2004、复位部;2005、活动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2,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种钢管运输装置,包括下料台1和冷却池4,下料台1顶端设有倾斜状的放料口101,放料口底端连接有承接杆102,且承接杆102远离放料口101一端与冷却池4端口相接,便于工件完成热穿孔后可直接滚入冷却池4内,冷却池4内设有用于将钢管从冷却池中捞出的转动机构2,转动机构2包括有转动杆203和设于转动杆203两端的夹爪7,若干转动杆203均呈垂直式固定连接在连接杆206上,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为在连接杆206上固定三根转动杆203,通过设有的三根转动杆203对工件起到支撑作用,可以有效将工件进行抬起防止因受力不均匀,工件滚落;连接杆206可实现转动,通过连接杆206转动后带动转动杆203及其夹爪7进行转动。如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夹爪7包括有卡接部2001和活动件2005,卡接部2001呈圆弧状并铰接活动件2005,卡接部2001内表面粘附有缓冲片2002,活动件2005与转动杆203固定连接,转动杆203与活动件2005相交处设有牵引机构205,夹爪7跟随转动机构2运转方向作活动,将工件捞起使得工件落入卡接部2001内,工件预先与缓冲片2002接触,活动件2005最大旋转120°,且牵引机构205驱使活动件2005回位,以此完成对工件的承载,且转动机构2进行转动来实现工件的传输。根据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牵引机构205包括复位部2004、缓冲件2003和转轴20031,复位部2004底座嵌于转动杆203底端,缓冲件2003一端嵌于复位部2004内,另一端固定连接卡接部2001,缓冲件2003分为两段且通过转轴20031连接,其中缓冲件2003与卡接部2001相连接一端通过转轴进行旋转,该段缓冲件2003能够与卡接部2001相互作用,当工件进入夹爪7内,由于转动杆203向上向前的力与工件作用,使得活动件2005带动卡接部2001向外向下作用,此时夹爪7开口较大,工件容易掉落,缓冲件2003受到活动件2005的牵引力,促使卡接部2001回位。根据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如图5所示,牵引机构205包括有气弹簧207,气弹簧207一端嵌入传动杆203内,气弹簧207另一端通过固定螺栓与卡接部2001固定,为更好的达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气弹簧207选用自由行气弹簧,当卡接部2001受到工件向下的压力作用后,促使卡接部2001快速回位,从而起到将工件卡位在卡接部2001内壁内的作用。根据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卡接部2001内侧与缓冲件2003卡扣连接,缓冲片2002为陶瓷垫片,由于陶瓷具有良好的绝缘性与高熔点且光滑的外表面与管材接触不易留下刮痕。根据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如图1-3所示,冷却池4两端分别固定架设有固定台5和定位凸板6,定位凸板6上设有的电机204的输出轴与连接杆206一端相连,连接杆206另一端与固定座201活动连接,使得连接杆206架设在冷却池4顶端,电机204驱使连接杆206转动,连接杆206带动转动杆203转动,为更好的达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电机选用通过市电供电的旋转式电机(现有技术)。根据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如图1、2所示,定位凸板6顶端固定连接有校验台3,校验台3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台5顶端,校验台3台面设有的横杆与转动杆203相平行,转动杆203伸入校验台3的横杆内,运行时转动杆203上的夹爪7将工件转动至校验台3顶端面,工件自由滚落至校验台3台面,也可人工辅助工件滚落。根据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放料口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管运输装置,包括下料台(1)和冷却池(4),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台(1)顶端设有倾斜状的放料口(101),所述放料口底端连接有承接杆(102),所述承接杆(102)远离所述放料口(101)一端与所述冷却池(4)端口相接,所述冷却池(4)内设有用于将钢管从所述冷却池(4)中捞出的转动机构(2),所述转动机构(2)包括有转动杆(203)和设于所述转动杆(203)两端的夹爪(7),若干所述转动杆(203)均固定在连接杆(206)上,所述连接杆(206)可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运输装置,包括下料台(1)和冷却池(4),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台(1)顶端设有倾斜状的放料口(101),所述放料口底端连接有承接杆(102),所述承接杆(102)远离所述放料口(101)一端与所述冷却池(4)端口相接,所述冷却池(4)内设有用于将钢管从所述冷却池(4)中捞出的转动机构(2),所述转动机构(2)包括有转动杆(203)和设于所述转动杆(203)两端的夹爪(7),若干所述转动杆(203)均固定在连接杆(206)上,所述连接杆(206)可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爪(7)包括有卡接部(2001)和活动件(2005),所述卡接部(2001)呈圆弧状并铰接所述活动件(2005),所述卡接部(2001)内表面粘附有缓冲片(2002),所述活动件(2005)与所述转动杆(203)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203)与所述活动件(2005)相交处设有牵引机构(2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管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机构(205)包括复位部(2004)、缓冲件(2003)和转轴(20031),所述复位部(2004)底座嵌于所述转动杆(203)底端,所述缓冲件(2003)一端嵌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卫沈月花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中合鑫顺不锈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