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人工破膜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3908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视人工破膜辅助装置,包括撑开装置和破膜装置,破膜装置进一步包括有内管、破膜针、拉杆、摄像头和外管,拉杆带动胶塞与内管之间活塞连接,进而使内管内形成了负压腔,其中,内管的前端设置有球状凸,球状凸的外侧设置有多个抽吸孔,球状凸上固定设置有破膜针;内管的外部设置有外管,外管外部设置有所述撑开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于保持阴道扩张状态,利于宫颈口消毒,利用负压对与胎头分离后的胎膜进行破膜操作,利于观察胎膜血管前置和羊水颜色,可进行羊水抽样,全程可视操作,对胎儿和产妇无损害。

A visual assistant device for artificial membrane break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视人工破膜辅助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的涉及一种可视人工破膜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人工破膜以人为的方式干预撕破宫口处羊膜(胎膜),以便观察羊水颜色、加强宫缩、加速产程进展,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人工破膜示意图:消毒阴道1,消毒宫颈口3后,于两次宫缩之间,用左手中、食指伸入阴道1引导,右手持有齿钳钳夹2,尽量避开胎头6,撕开胎膜4,进行人工破膜,使羊水5流出,这个操作一般在宫颈口扩张3cm左右操作,用于加速产程进展。人工整个过程均属于盲破,带来的危险性和不利因素如下:1、齿钳夹破胎膜过度,导致胎儿头皮受损。2、遇到胎膜头皮上的胎膜上如果有血管的情况,就是人工破膜的禁忌症,就不能破膜,必须马上剖宫产,但是盲破就无法观察到胎膜的状况,一旦胎膜血管前置的位置被人工破膜,破膜导致血管破损,胎儿几分钟就会死掉。(胎膜一般没有血管,只有极少数有血管前置,有时B超能做出来,提示有血管前置,就会通知产妇剖腹产,一旦B超没查出来而又被人工破膜,就容易致死胎儿),3、人工破膜过程中,齿钳夹破,撕开胎膜的手法,容易误夹到阴道壁或宫颈壁,造成出血,只能再转剖腹产,这是医院人工破膜过程中常发生的情况,这种情况大大增加了产妇的痛苦。4、无法观察羊水颜色,不能准确判断产程,5、不能有效采集羊水样本(对于怀疑有宫腔感染的病人,特别是乙肝病人,是需要检测羊水中到底有没有乙肝病毒的),6、不利于宫颈口的消毒(宫颈口消毒是破膜前的必备程序)等等。现有技术中,CN206950213U公开了一种人工破膜器,包括筒体、活塞、活塞杆及破膜组件,筒体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形成有适于与羊膜贴靠的抵持环,活塞密封配合于筒体内,活塞杆与活塞相连;破膜组件包括针管及穿设于针管内的针芯,针管沿筒体的轴线方向可滑动地穿设于活塞杆与活塞内,针管的一端延伸至抵持环内,针管的另一端设置外螺纹;针芯的头端隐藏于针管的一端内,针芯的尾端具有一盖帽,盖帽具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且当沿第一方向旋转盖帽时,盖帽驱动针芯沿靠近羊膜的方向运动,以使头端自针管伸出。这种结构依然依靠医生手动驱动针头破膜,力度难以把握,针头的活动进程完全依靠医生经验,而且依然处于盲破状态。另外,这种结构有明显的缺陷,抵持环11以及大端111均为广口扩张状,在进入阴道和宫颈操作时,这种前大后小的结构,明显不适于进入人体腔道(其进入的过程相当于抵着腔体内壁刮壁前进)。再如CN109157272A公开了人工破膜器。其包括竖直的筒体,筒体下端经连接板固定连接有箱体;筒体的上端固定有锥形的密封环,密封环的上端大于下端,筒体的下端固定有密封塞,筒体内可滑动的设有中空的固定柱,固定柱上端面贯穿密封环,固定柱下端贯穿筒体与箱体滑动连接;固定柱内设有竖直滑动的针头,针头的下端可转动的连接有丝杠,固定柱经台阶分为上柱和下柱,丝杠与下柱螺纹连接,丝杠的下端贯穿下柱且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箱体内设有可竖直滑动的齿轮轴,齿轮轴上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单向齿轮、第二单向齿轮、第三单向齿轮和第四单向齿轮。这种结构很难适用于灵床,1、采用固定柱、螺纹杆和丝杠配合,操作时候需要不断旋转手柄部,临床中,操作的区域仅限于产妇两腿间,这种结构复杂,且是旋转的进出方式,不适合操作空间需要,2、进入人体腔道的医疗产品,多数为一次性耗材产品,用复杂的结构解决简单的技术问题,脱离实际需要。3、锥形的密封环4为广口扩张状,在进入阴道和宫颈操作时,这种前大后小的结构,明显不适于进入人体腔道,其进入的过程相当于抵着腔体内壁刮壁前进。又如CN209018893U公开了一种可视人工破膜辅助装置,包括保护直管、针杆、针头、测力仪与显像设备,所述保护直管内设有漏斗状凹孔,所述漏斗状凹孔的圆台凹槽内壁面上设有显像设备的微型摄像头,所述漏斗状凹孔的直线孔内设有针杆,所述针杆的顶部设有测力仪的微型压力传感器,所述微型压力传感器的受压部上设有针头,该技术保护了操作者手安全,防止针刺伤,同时有效保护产妇阴道壁及胎儿头皮,避免操作中针划伤,并且便于观察羊水的性状、估计羊水量,而且提高产妇舒适度,避免羊水浸湿护理垫。这种结构使用时针头直接对胎膜操作,虽然解决了盲破的问题,但是没有将胎膜拉起,即使使用了压力传感器,也难免会导致胎儿头部受伤。缺陷如1、保护直管受括约肌挤压,时刻处于挤出状态,需要医护人员手工保持位置,2、保持位置的同时需要操作针头探出破膜,而胎膜是紧贴这胎头的,即使可视状态,在一手保持保护直管位置,一手操作针头的情形下,难以有效破膜并保证胎儿头部不受损伤,所以本方案做到了保护了操作者手安全,防止针刺伤,同时有效保护产妇阴道壁及胎儿头皮,避免操作中针划伤,但对破膜的操作状态并无显著益处。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于保持阴道扩张状态,利于宫颈口消毒,利用负压对与胎头分离后的胎膜进行破膜操作,利于观察胎膜血管前置和羊水颜色,可进行羊水抽样,全程可视操作,对胎儿和产妇无损害的可视人工破膜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于保持阴道扩张状态,利于宫颈口消毒,利用负压对与胎头分离后的胎膜进行破膜操作,利于观察胎膜血管前置和羊水颜色,可进行羊水抽样,全程可视操作,对胎儿和产妇无损害的可视人工破膜辅助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视人工破膜辅助装置,包括撑开装置和破膜装置,破膜装置进一步包括有内管、破膜针、拉杆、摄像头和外管,拉杆的一端插合连接有胶塞,另一端一体成型的设置有手柄,内管的末端设置一体成型设置有扶手,拉杆带动胶塞与内管之间活塞连接,进而使内管内形成了负压腔,其中,内管的前端设置有球状凸,球状凸的外侧设置有多个抽吸孔,球状凸上固定设置有破膜针;内管的外部设置有所述外管,外管外部设置有所述撑开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撑开装置的两端设置有橡胶圈,两个橡胶圈之间设置有管状的气囊,气囊内设置有多道撑柱,撑柱与橡胶圈之间在制造时一体成型,气囊的外表面一体成型的设置有若干褶皱,气囊充气后构成了管腔,外管与管腔相匹配,外管的前端粘接设置有软硅胶,外管的前端用于紧贴在胎头的胎膜上。进一步的,其中一个橡胶圈上粘接设置有软磁橡胶贴,且此橡胶圈上均匀栓系有三条系带;三条系带捆绑于使用者腰部,用于将撑开装置保持在患者阴道内;另一个橡胶圈上粘接设置有软硅胶,此橡胶圈用于暴露宫颈口进而方便宫颈口的消毒操作。进一步的,内管前端的外缘设置有斜板,斜板沿着内管前端环绕设置,构成喇叭口状,斜板的外侧壁一体成型设置有斜板螺口,扶手上一体成型设置有扶手螺口,外管内壁的上段一体成型的设置有外管上螺口,外管的底端一体成型设置有外管下螺口,斜板螺口与外管上螺口螺纹连接,外管下螺口与扶手螺口螺纹连接,进而使外管固定在内管的外部并且在内管与外管之间形成了间隔腔。进一步的,斜板上嵌入有至少一个摄像头,摄像头的数据线沿着间隔腔走线并露出与扶手外,扶手的上表面粘接设置有软磁橡胶贴,撑开装置的橡胶圈上的软磁橡胶贴与扶手上的软磁橡胶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视人工破膜辅助装置,包括撑开装置(11)和破膜装置(21),破膜装置进一步包括有内管(23)、破膜针(29)、拉杆(22)、摄像头(28)和外管(26),拉杆(22)的一端插合连接有胶塞(24),另一端一体成型的设置有手柄(37),内管(23)的末端设置一体成型设置有扶手(34),拉杆(22)带动胶塞(24)与内管(23)之间活塞连接,进而使内管(23)内形成了负压腔(25),其特征在于,内管(23)的前端设置有球状凸(30),球状凸(30)的外侧设置有多个抽吸孔(33),球状凸上固定设置有破膜针(29);内管(23)的外部设置有所述外管(26),外管(26)外部设置有所述撑开装置(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视人工破膜辅助装置,包括撑开装置(11)和破膜装置(21),破膜装置进一步包括有内管(23)、破膜针(29)、拉杆(22)、摄像头(28)和外管(26),拉杆(22)的一端插合连接有胶塞(24),另一端一体成型的设置有手柄(37),内管(23)的末端设置一体成型设置有扶手(34),拉杆(22)带动胶塞(24)与内管(23)之间活塞连接,进而使内管(23)内形成了负压腔(25),其特征在于,内管(23)的前端设置有球状凸(30),球状凸(30)的外侧设置有多个抽吸孔(33),球状凸上固定设置有破膜针(29);内管(23)的外部设置有所述外管(26),外管(26)外部设置有所述撑开装置(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视人工破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装置(11)的两端设置有橡胶圈(13),两个橡胶圈(13)之间设置有管状的气囊(15),气囊(15)内设置有多道撑柱(12),撑柱(12)与橡胶圈(13)之间在制造时一体成型,气囊(15)的外表面一体成型的设置有若干褶皱,气囊(15)充气后构成了管腔(14),外管(26)与管腔(14)相匹配,外管(26)的前端粘接设置有软硅胶,外管(26)的前端用于紧贴在胎头(6)的胎膜(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可视人工破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橡胶圈(13)上粘接设置有软磁橡胶贴,且此橡胶圈(13)上均匀栓系有三条系带(16);三条系带(16)捆绑于使用者腰部,用于将撑开装置(11)保持在患者阴道内;另一个橡胶圈(13)上粘接设置有软硅胶,此橡胶圈(13)用于暴露宫颈口(3)进而方便宫颈口(3)的消毒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视人工破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内管(23)前端的外缘设置有斜板(32),斜板(32)沿着内管(23)前端环绕设置,构成喇叭口状,斜板(32)的外侧壁一体成型设置有斜板螺口(41a),扶手(34)上一体成型设置有扶手螺口(40),外管(26)内壁的上段一体成型的设置有外管上螺口(26a),外管(26)的底端一体成型设置有外管下螺口(26b),斜板螺口(41a)与外管上螺口(26a)螺纹连接,外管下螺口(26b)与扶手螺口(40)螺纹连接,进而使外管(26)固定在内管(23)的外部并且在内管(23)与外管(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翠华王希宋秀红候晓梅朴顺福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