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放式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观测资料的后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3870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投放式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观测资料的后处理方法。首先对LADCP、CTD和GPS的原始资料初处理,实现它们的同步性融合;接着把LADCP的所有观测值转化为各相邻观测水层的垂向切变流速;然后由“底跟踪法”求取观测水柱内由表及底的绝对流速剖面;再由“GPS法”求取观测水柱内由底及表的绝对流速剖面;最后,把上述所得的两类绝对流速剖面通过权重耦合为整个观测水柱的海流运动绝对速度剖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点是可根据现场同步观测所得的LADCP、CTD和GPS原始资料获得海流运动的绝对速度剖面。使我国投放式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观测的大量资料有望得以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投放式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Lowered Acoustic Doppler CurrentProfiler,即LADCP)观测资料的后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LADCP是近年国际海流监测
兴起的一种新的观测仪器,国内各主要海洋机构也都对其进行了引进。然而,LADCP的生产厂家只能提供相关的初处理软件(仅能实现声信号的转化),对其资料后处理却无能为力,目前的基本状况如下1)LADCP仪器的观测目的是获得海流运动的绝对速度剖面,但其的观测特点却是在运动过程中实现对海流矢量的测量,并且在观测过程中LADCP仪器本身的运动速度一般都比较大(与所观测水体的运动速度同量级或大一个量级),所以,LADCP的直接观测结果只能是海流相对于运动着的仪器的速度。对于LADCP的资料后处理而言,最直接的想法就是先测得LADCP仪器本身运动的速度,但是,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还难于对水下运动的LADCP仪器进行高精度的速度测量。因此,第一个问题就产生了如何在未知LADCP仪器本身运动速度的条件下求得海流运动的绝对速度剖面?2)多仪器同步观测已经成为海洋调查领域比较流行的趋向,基于这种考虑,LADCP仪器在先天的硬件设计方面就没有携带压力、电导等传感器,使其本身不能确定出观测过程中不同观测时刻的位置,所以,LADCP观测实际上是LADCP、温盐深仪(Conductivity-Temperature-Depth System,即CTD)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即GPS)构成的一个完整LADCP观测系统。因此,第二个问题就产生了如何实现LADCP、CTD和GPS三种观测资料的合理融合?以上问题的解决既涉及LADCP仪器本身的技术问题、又涉及物理海洋学研究的海流运动问题,更与海洋现场调查的具体实现有着密切的关系,是LADCP资料后处理的关键所在。由于其解决的困难,使得大量的LADCP观测资料得不到客观、有效的处理,从而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客观、有效的LADCP资料后处理方法,以实现根据现场同步观测所得的LADCP、CTD和GPS原始资料,在未知LADCP仪器本身运动速度条件下获得海流运动的绝对速度剖面,使LADCP观测所得的大量实测资料能够得以充分利用。本专利技术首先对LADCP、CTD和GPS的原始资料进行初处理,实现三种资料的同步性融合;接着鉴于LADCP的“瓦迭式资料”特点和“同剖面内相邻两水层的测量值之差等于绝对速度之差”的特性,把LADCP的所有观测值转化为各相邻观测水层的垂向切变流速;然后由“底跟踪法”求取观测水柱内由表及底的绝对流速剖面;再由“GPS法”求取观测水柱内由底及表的绝对流速剖面;最后,把上述所得的两类绝对流速剖面通过权重耦合进行合成,就得到了整个观测水柱的海流运动绝对速度剖面。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中LADCP瓦迭式资料示意图(其中每条竖线代表LADCP测量的一个速度剖面)图2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流程图如图2。1.资料初处理,其中包括LADCP资料初处理、CTD资料初处理和GPS资料初处理,并实现它们的同步性融合。其具体步骤如下a.LADCP资料初处理利用仪器厂家提供的BBLIST1.0以上版本的LADCP资料初处理软件,进行观测资料的声信号转化,并处理成1秒钟1个剖面(把LADCP每一次观测的所有结果叫做一个剖面)的时序资料。b.CTD资料初处理利用仪器厂家提供的软件(每种CTD都有其厂家匹配的资料处理软件)进行资料初处理,并处理成1秒钟1个资料(把CTD每一次观测的所有结果叫做一个样本,若干样本的平均结果叫做一个资料)的时序资料。c.GPS资料初处理从GPS观测资料中提取出和LADCP/CTD观测过程相同步的定位信息,处理成1秒钟1个资料(把GPS每个时刻接收到的所有结果叫做一个样本,若干样本的平均结果叫做一个资料)的时序资料。d.三种资料的同步性融合由于LADCP和CTD的观测过程是同步进行的,所以它们的出、入水点是一致的,据此把1秒钟1个资料的CTD时序资料同步融合到1秒钟1个剖面的LADCP时序资料中去。2.把LADCP的所有观测值转化为各相邻观测水层的垂向切变流速a.LADCP“瓦迭式资料”特点如果把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ADCP)的观测效果看成是一串海流计的作用,那么LADCP的实际观测就象是拖着这串海流计在做下放和上升的运动。如果把LADCP的一次观测叫做一个剖面,把每个剖面内任一水层的所有观测数据叫做一个资料,那么LADCP的观测结果中就会出现剖面与剖面的续连以及资料与资料的交错,特别是一个个相继的速度剖面,就如同屋顶瓦片的迭置一样,因此称之为“瓦迭式资料”(图1)。b.LADCP观测资料的特性基于“瓦迭式资料”,可以发现LADCP每个剖面的测量过程非常短暂(通常为0.1s-0.3s),以至于仪器本身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非常微小,从而可以把LADCP仪器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速度作为一个常量。所以,在LADCP观测的任意一个相同的剖面内,各观测水层的速度关系可以表述如下Va1=VL+V1Va2=VL+V2Va3=VL+V3Va4=VL+V4……其中Va1、Va2等是各水层的绝对速度,VL是LADCP仪器本身的运动速度,V1、V2等是各水层LADCP的测量值,则Va1-Va2=V1-V2Va2-Va3=V2-V3Va3-Va4=V3-V4……由这些式子看出“同剖面内相邻两水层的LADCP测量值之差就等于该两水层的真实速度之差”。这是LADCP观测资料最为基本的特性,也是本步骤得以实现最为关键的依据。如此以来,虽然LADCP的直接测量值不能反映海流运动的客观属性,但其同剖面内相邻两水层的测量值之差却是海流运动特性的真实体现。c.据以上所述,把LADCP的所有观测值转化为各相邻观测水层的垂向切变流速分别针对LADCP观测的每一个剖面,把各相邻水层的LADCP测量值进行相减,得到它们之间的速度切变量,进而除以层厚得到相应的切变率。这样一来,就在观测水柱的每一水层上得到若干的切变率值。值得指出的是,由于海水的垂向运动速度一般都很小,LADCP这种测量方式几乎难于予以分辨,所以本说明书中所提及的速度是指海水的水平运动速度,切变率是指水平速度的垂向切变率。3.“底跟踪法”求取水柱内由底及表的绝对流速剖面,其具体步骤如下a.从融合后的LADCP资料序列中提取出带有底跟踪信息的资料;b.选择近底层为参考层,求取观测水柱内各水层相对于它的相对流速首先对每一水层的所有切变率值进行高斯分布检验,然后对置信度为0.95的置信区间进行数据算术平均或其它统计平均,从而求得该水层的流速度切变率;依此继续,求出所有水层的流速切变率;从参考层开始,对切变率值按照从底层到表层的顺序进行深度递推式积分,得到每一水层相对于参考层的相对流速;c.基于底跟踪信息资料求取近底参考层的绝对流速LADCP的底跟踪信息(只有在近底层附近时才能获取)是指LADCP观测所得的海底相对于LADCP仪器的速度V底跟踪,而对于大地坐标系而言,海底是静止不动的,所以,这类观测值的反向值其实就是LADCP仪器自身运动的速度V测,把它和LADC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投放式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观测资料的后处理方法,其特征是首先对LADCP、CTD和GPS的原始资料进行初处理,实现三种资料的同步性融合;接着鉴于LADCP的“瓦迭式资料”特点和“同剖面内相邻两水层的测量值之差等于绝对速度之差”的特性,把LADCP的所有观测值转化为各相邻观测水层的垂向切变流速;然后由“底跟踪法”求取观测水柱内由表及底的绝对流速剖面;再由“GPS法”求取观测水柱内由底及表的绝对流速剖面;最后,把上述所得的两类绝对流速剖面通过权重耦合进行合成,就得到了整个观测水柱的海流运动绝对速度剖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学军胡筱敏郭炳火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