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萎凋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3717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6: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萎凋槽,涉及茶叶加工设备领域,包括槽体;盛料装置:盛料装置包括第一层输送带、第二层输送带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层输送带和第二层输送带均设置在槽体内;下料槽:下料槽一端位于第二层输送带端部下方,另一端穿过槽体的侧壁,向下倾斜固定安装在槽体的一侧;匀料装置:匀料装置包括横杆和竖爪,所述横杆沿输送带宽度方向设置且在第一层输送带和第二层输送带上方分别设有横杆,所述竖爪沿上端固定设置在横杆上;鼓风机:鼓风机固定安装在槽体的一侧下部。萎凋槽两层输送带的设置延长了茶叶萎凋的时间;匀料装置保证输送带上的所有茶叶都能被均匀摊开,使茶叶萎凋均匀;通过下料槽将茶叶收集起来,解决茶叶取出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萎凋槽
本技术涉及茶叶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萎凋槽。
技术介绍
萎凋槽是红茶的加工设备,具有摊叶量大,萎凋均匀且不受天气影响等优点,可以提高加工的机械化水平,达到节约劳动力,提升红茶的质量档次。采用萎凋槽处理单丛红茶茶青,能很好地促进其萎凋过程,提高鲜叶萎凋的质量,使茶青萎凋均匀、适中,有利于后续工序的开展。将萎凋槽应用于单丛红茶的加工,能有效地提升单丛红茶的质量档次,较好地解决单丛红茶加工中存在萎凋质量存在不均匀、有闷杂味和不清爽的问题。传统萎凋槽仅通过风机、槽体和加温装置三部分构成,这样的萎凋槽可能造成不同位置的萎凋茶叶的萎凋效果差异过大,从而造成萎凋不均匀的后果。同时,萎凋好的茶叶不便于取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萎凋槽,解决了茶叶萎凋不均且萎凋后茶叶不便取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萎凋槽,包括槽体;盛料装置:盛料装置包括第一层输送带、第二层输送带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层输送带和第二层输送带均设置在槽体内;下料槽:下料槽一端位于第二层输送带端部下方,另一端穿过槽体的侧壁,向下倾斜固定安装在槽体的一侧;匀料装置:匀料装置包括横杆和竖爪,所述横杆沿输送带宽度方向设置且在第一层输送带和第二层输送带上方分别设有横杆,所述竖爪沿上端固定设置在横杆上;鼓风机:鼓风机固定安装在槽体的一侧下部。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这种萎凋槽,鼓风机固定安装在槽体的一侧下部,用于将热风送入萎凋槽中,对茶叶进行萎凋;设置盛料装置,用来盛装茶叶,包括第一层输送带、第二层输送带和驱动装置,两层输送带的设置延长了茶叶萎凋的时间;匀料装置包括横杆和竖爪,所述横杆沿输送带宽度方向设置且在第一层输送带和第二层输送带上方分别设有横杆,所述竖爪沿上端固定设置在横杆上,保证输送带上的所有茶叶都能被均匀摊开,匀料装置用来将茶叶摊开均匀,使茶叶萎凋均匀;下料槽一端位于第二层输送带端部下方,用于承接萎凋好的茶叶;另一端穿过槽体的侧壁,向下倾斜固定安装在槽体的一侧,通过下料槽将茶叶收集起来,解决茶叶取出不便的问题。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前视图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结构左视图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俯视图图4为一个实施例的下料槽结构示意图其中:1、槽体;2、盛料装置;21、第一层输送带;22、第二层输送带;3、下料槽;31、下料板;32、侧板;4、匀料装置;41、横杆;42、竖爪;5、鼓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萎凋槽,包括槽体1;盛料装置2:盛料装置2包括第一层输送带21、第二层输送带22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层输送带21和第二层输送带22均设置在槽体1内;下料槽3:下料槽3一端位于第二层输送带22端部下方,另一端穿过槽体1的侧壁,向下倾斜固定安装在槽体1的一侧;匀料装置4:匀料装置4包括横杆41和竖爪42,所述横杆41沿输送带宽度方向设置且在第一层输送带21和第二层输送带22上方分别设有横杆41,所述竖爪42沿上端固定设置在横杆41上;鼓风机5:鼓风机5固定安装在槽体1的一侧下部。鼓风机5固定安装在槽体1的一侧下部,用于将热风送入萎凋槽中,对茶叶进行萎凋;设置盛料装置2,用来盛装茶叶,包括第一层输送带21、第二层输送带22和驱动装置,两层输送带的设置延长了茶叶萎凋的时间;如图2所示,匀料装置4包括横杆41和竖爪42,所述横杆41沿输送带宽度方向设置且在第一层输送带21和第二层输送带22上方分别设有横杆41,所述竖爪42沿上端固定设置在横杆41上,保证输送带上的所有茶叶都能被均匀摊开,匀料装置4用来将茶叶摊开均匀,使茶叶萎凋均匀;下料槽3一端位于第二层输送带22端部下方,用于承接萎凋好的茶叶;另一端穿过槽体1的侧壁,向下倾斜固定安装在槽体1的一侧,通过下料槽3将茶叶收集起来,解决茶叶取出不便的问题。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层输送带21下料的一端位于第二层输送带22的两个端部之间,所述第一层输送带21向下料端传送,第二层输送带22向下料槽3的方向传送且与第一层输送带21的传送方向相反。第一层输送带21下料的一端位于第二层输送带22的两个端部之间,当茶叶在第一层输送带21上萎凋传送从下料端下料,茶叶落到第二层输送带22上;第一层输送带21向下料端传送,第二层输送带22传送方向与第一层输送带21的传送方向相反,茶叶落到第二层输送带22上后,随着传送方向进行连续萎凋,延长了茶叶萎凋的时间;第二层输送带22向下料槽3的方向传送,将萎凋好的茶叶向下料槽3输送,方便将茶叶进行收集起来。如图3所示,第一层输送带21和第二层输送带22上均匀分布有大小相等的孔。为了防止茶叶从孔中滤出,孔的大小设置为小于或等于茶叶的大小。萎凋时,热风由下至上通过孔进入鲜叶层对茶叶进行萎凋。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下料槽3包括下料板31和侧板32,如图3所示,下料板31呈倒梯形,梯形的下底的宽度大于第二层输送带22的宽度,侧板32固定安装在梯形的腰上。下料板31呈倒梯形,梯形的下底的宽度大于第二层输送带22的宽度,用于承接萎凋好的茶叶,侧板32固定安装在梯形的腰上,挡住两边,防止在收集茶叶时茶叶从侧面掉落。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匀料装置4分别设置在第一层输送带21、第二层输送带22的输送方向后端。匀料装置4分别设置在第一层输送带21、第二层输送带22的输送方向后端,茶叶在输送带一端进行萎凋前通过匀料装置4对传送带上的茶叶进行翻动使其在输送带上均匀铺展开,使茶叶萎凋均匀。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鼓风机5和下料槽3分别设置在槽体1异侧。鼓风机5一端连接热气发生炉,通过鼓风机5将热风送入槽体1中,设置在下料槽3异侧,方便茶叶的取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槽体1的底部沿鼓风机5向上倾斜设置有一块导风板6。当热风从鼓风机5中进入槽体1时,热气并不是均匀的向上吹去,倾斜的导风板6对热风产生力,使热风均匀的对槽体1内的茶叶进行萎凋。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萎凋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槽体(1);/n盛料装置(2):盛料装置(2)包括第一层输送带(21)、第二层输送带(22)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层输送带(21)和第二层输送带(22)均设置在槽体(1)内;/n下料槽(3):下料槽(3)一端位于第二层输送带(22)端部下方,另一端穿过槽体(1)的侧壁,向下倾斜固定安装在槽体(1)的一侧;/n匀料装置(4):匀料装置(4)包括横杆(41)和竖爪(42),所述横杆(41)沿输送带宽度方向设置且在第一层输送带(21)和第二层输送带(22)上方分别设有横杆(41),所述竖爪(42)沿上端固定设置在横杆(41)上;/n鼓风机(5):鼓风机(5)固定安装在槽体(1)的一侧下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萎凋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槽体(1);
盛料装置(2):盛料装置(2)包括第一层输送带(21)、第二层输送带(22)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层输送带(21)和第二层输送带(22)均设置在槽体(1)内;
下料槽(3):下料槽(3)一端位于第二层输送带(22)端部下方,另一端穿过槽体(1)的侧壁,向下倾斜固定安装在槽体(1)的一侧;
匀料装置(4):匀料装置(4)包括横杆(41)和竖爪(42),所述横杆(41)沿输送带宽度方向设置且在第一层输送带(21)和第二层输送带(22)上方分别设有横杆(41),所述竖爪(42)沿上端固定设置在横杆(41)上;
鼓风机(5):鼓风机(5)固定安装在槽体(1)的一侧下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萎凋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输送带(21)下料的一端位于第二层输送带(22)的两个端部之间,所述第一层输送带(21)向下料端传送,第二层输送带(22)向下料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新务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东方昌绿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