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炒茶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3657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炒茶机,包括内侧底面为半球面的炒茶锅,所述炒茶锅底部还设置有加热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和挤压包,所述挤压包设置在炒茶锅内部且球面朝向炒茶锅底面,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主动杆和从动杆,所述电机和炒茶锅同轴设置且设置在炒茶锅的上方,所述从动杆的一端和挤压包的平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挤压包和从动杆同轴设置,所述挤压包的中轴线倾斜设置并和炒茶锅的轴线在炒茶锅内部相交,所述主动杆两端分别与电机的输出轴和从动杆顶端固定连接,挤压包和从动杆共同围绕炒茶锅的轴线旋转,从而使挤压包的球面在炒茶锅的内侧面上方做圆周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老叶在杀青过程时需要趁热进行揉捻的问题,从而提高了茶叶品质。而提高了茶叶品质。而提高了茶叶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炒茶机


[0001]本技术涉及制茶
,尤其涉及一种炒茶机。

技术介绍

[0002]茶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饮品,在我国南方地区种植有大量的茶叶树,根据不同的制作方法生产出不同种类的茶叶。例如,绿茶、黄茶、乌龙茶、红茶、普洱等等。茶叶在采摘之后一般都需要经过炒制的过程,主要是为了杀青、干燥和造型。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
[0003]揉捻分冷揉和热揉,老叶应当趁热揉捻,老叶中带有较多的木薯淀粉和糖,趁热揉捻有益于木薯淀粉再次糊化,有益于提升叶表化学物质的黏稠度,老叶中的甲基纤维素较多,热揉的能够使甲基纤维素变软更容易成条。
[0004]目前市场在售的自动炒茶机均是滚筒式的结构,在炒制的过程中不能对老叶进行揉捻。而现有的揉捻机是在老叶杀青之后,趁着老叶余热进行加工的,从而对老叶的热捻效果不佳。虽然人工炒制老叶会对茶叶同时进行加热和揉捻,但是人工成本较高,且产量也有限,因此需要一种可以在老叶加热杀青过程中同时进行揉捻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炒茶机,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对老叶炒制杀青的过程中机器没有趁热进行揉捻,造成茶叶品质不佳的问题。
[0006]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种炒茶机,包括内侧底面为球面的炒茶锅,所述炒茶锅底部还设置有加热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和挤压包,所述挤压包包括柔性球体结构,所述挤压包的半径小于炒茶锅的球面半径,所述挤压包设置在炒茶锅内部且球面朝向炒茶锅底面,所述挤压包和炒茶锅之间有间隔,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主动杆和从动杆,所述电机和炒茶锅同轴设置且固定设置在炒茶锅的上方,所述从动杆的一端和挤压包的平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挤压包和从动杆同轴设置,所述挤压包的中轴线倾斜设置并和炒茶锅的轴线在炒茶锅内部相交,所述主动杆两端分别与电机的输出轴和从动杆顶端固定连接,挤压包和从动杆共同围绕炒茶锅的轴线旋转,从而使挤压包的球面在炒茶锅的内侧面上方做圆周运动。
[0007]作为优选,还包括活动杆和第一弹簧,所述活动杆为直杆结构,所述活动杆的轴线和挤压包的轴线平行,所述活动杆贯穿设置在挤压包上并和挤压包滑动配合,活动杆均匀设置在挤压包上;所述第一弹簧同轴套设在活动杆上,所述第一弹簧一端和活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另外一端和挤压包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推动活动杆的底端始终和炒茶锅接触。
[0008]作为优选,还包括球壳轴承,所述球壳轴承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内圈的轴线和炒茶锅轴线共轴,所述球壳轴承设置在抵近挤压包顶部的位置,所述外圈固定设置,所述从动
杆靠近挤压包的一端设置有球体,所述球体与球壳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
[0009]作为优选,还包括若干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绕炒茶锅轴线均匀环绕设置,支撑杆的一端和炒茶锅的上沿固定连接,支撑杆的另外一端和外圈固定连接。
[0010]作为优选,所述挤压包包括固定盘和包体,所述固定盘为圆盘型结构,所述包体为半球体,且所述包体为柔性吸水材料,固定盘顶部的中心位置和球体固定连接,所述包体的平面部分和固定盘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1]作为优选,所述活动杆底部设置有铲板,所述铲板为紧贴锅底的圆形板。
[0012]作为优选,所述炒茶锅锅底中心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上对应设置有可开闭的舱门。
[00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1、在炒制茶叶的过程中,挤压包在不断的旋转,挤压包倾向炒茶锅的一侧绕炒茶锅的轴线旋转,滚动的过程对茶叶不断的挤压,且可以把茶叶揉捻成条状结构,使得茶叶的成条率提高,从而提高其品质,厂家对外的销售价格也适当增加,另外取消了手工炒制的过程,机器工作效率较高,加工量也显著提升,因此增加利润。
[0015]2、挤压包在旋转的同时,铲板把茶叶从炒茶锅底部铲起,避免茶叶粘锅的出现焦糊的情况,使茶叶受热均匀,从而保证炒制茶叶时的质量。
[0016]3、炒茶锅的温度较高,挤压包长时间靠近锅底接触容易损坏,当需要更换时把包体直接拆下后,再换上新的包体即可重新开始炒制工作,从而提高了设备维修性的便利性,出现问题可以及时得到解决。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活动杆位置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舱门结构示意图。
[0020]上述附图中:1、炒茶锅;2、挤压包;3、固定盘;4、活动杆;5、第一弹簧;6、内圈;7、外圈;8、支撑杆;9、电机;10、主动杆;11、从动杆;12、球体;13、铲板;14、安装架;15、连接块;16、包体;17、舱门;18、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22]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炒茶机,包括内侧底面为球面的炒茶锅1,炒茶锅1的顶部为敞开状,便于工作人员随时检查茶叶炒制的情况,所述炒茶锅1底部还设置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使炒茶锅1的工作温度保持在150

200℃。还包括驱动机构和挤压包2,所述挤压包2包括柔性球体结构,所述挤压包2包括固定盘3和包体16,所述固定盘3为圆盘型结构,所述包体16为半球体结构,本实例中,所述包体16为木材材料,外表面包裹有海绵层,所述包体16的平面部分和固定盘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挤压包2设置在炒茶锅1内部且球面朝向炒茶锅1底面,所述挤压包2的半径小于炒茶锅1的半球面的半径,以避免挤压包2不能揉捻到炒茶锅1底部的情况,所述挤压包2和炒茶锅1之间设置有大于茶叶粗细的间隔,当茶叶被去除水分之后就丧失了一部分的柔性,对茶叶揉捻的空间过小可能使其碎成小粉末,对茶叶造成消耗,出现不必要的损失,因此需根据炒茶锅1炒制茶叶的量来适当
设置挤压包2和炒茶锅1之间的间隔。
[0023]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9、安装架14、主动杆10和从动杆11,所述电机9和炒茶锅1同轴设置,并固定设置在炒茶锅1的上方,所述安装架14为直杆结构,安装架14绕电机9的轴线环绕设置,安装架14的一端和电机9的外部固定连接,另外一端和炒茶锅1锅体上沿使用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从动杆11的一端和挤压包2的平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挤压包2和从动杆11同轴设置,所述挤压包2的中轴线倾斜设置并和炒茶锅1的轴线在炒茶锅1内部相交,相交的位置靠近锅底,所述主动杆10两端分别与电机9的输出轴和从动杆11顶端固定连接,挤压包2和从动杆11共同围绕炒茶锅1的轴线旋转,从而使挤压包2的球面在炒茶锅1的内侧面上方做圆周运动。本实例中,主动杆10始终为水平状态,从动杆11为倾斜状态。挤压包2始终是相对炒茶锅1锅底倾斜的,倾斜靠近炒茶锅1的一侧绕着茶锅1轴线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对锅底的茶叶进行挤压揉捻,挤压包2在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炒茶机,包括内侧底面为球面的炒茶锅(1),所述炒茶锅底部还设置有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机构和挤压包(2),所述挤压包(2)包括柔性半球体结构,所述挤压包(2)的半径小于炒茶锅(1)的球面半径,所述挤压包(2)设置在炒茶锅(1)内部且球面朝向炒茶锅(1)底面,所述挤压包(2)和炒茶锅(1)之间有间隔;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9)、主动杆(10)和从动杆(11),所述电机(9)和炒茶锅(1)同轴设置且固定设置在炒茶锅(1)的上方,所述从动杆(11)的一端和挤压包(2)的平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挤压包(2)和从动杆(11)同轴设置,所述挤压包(2)的中轴线倾斜设置并和炒茶锅(1)的轴线在炒茶锅内部相交,所述主动杆(10)两端分别与电机(9)的输出轴和从动杆(11)顶端固定连接,挤压包(2)和从动杆(11)共同围绕炒茶锅(1)的轴线旋转,从而使挤压包(2)的球面在炒茶锅(1)的内侧面上方做圆周运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炒茶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活动杆(4)和第一弹簧(5),所述活动杆(4)为直杆结构,所述活动杆(4)的轴线和挤压包(2)的轴线平行,所述活动杆(4)贯穿设置在挤压包(2)上并和挤压包(2)滑动配合,活动杆(4)均匀设置在挤压包(2)上;所述第一弹簧(5)同轴套设在活动杆(4)上,所述第一弹簧(5)一端和活动杆(4)的顶端固定连接,另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新务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东方昌绿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