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软管输送的秸秆粉碎回填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3610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6: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涉及秸秆粉碎回填机,尤其是一种基于软管输送的秸秆粉碎回填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分体式结构,把开沟装置与其他装置分开设置,借助伸缩装置使开沟装置具有单独自由调节开沟深度的特点,在注入筒两侧增设翼板,在开沟作业时对土壤起到导流的作用,减少开沟器的阻力,节省牵引机动力,输送管为塑料材质的波纹管,具有可灵活弯曲且不易损坏的的特点,并在悬臂上设置相对应的限位装置,在作业时,输送管则不会因风机产生的气流造成蜷缩、变形损坏,开沟铲与注入筒借助多组螺栓孔或长槽孔连接,这样可进一步对开沟深度进行调节,更加灵活、便捷。

A straw crushing and backfilling machine based on hose transpor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软管输送的秸秆粉碎回填机
本技术属于农业机械
,涉及秸秆粉碎回填机,尤其是一种基于软管输送的秸秆粉碎回填机。
技术介绍
我国是农业大国,其中玉米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目前玉米收获后的玉米秸秆的处理成为农民的一大难题,当前采用的方法是通过玉米收割机在收获玉米的同时将玉米秸秆粉碎抛落在田间,然后在通过旋耕机作业将粉碎的玉米秸秆与土壤混合,达到秸秆还田的目的,由于不完全破碎柔丝状的秸秆不均匀的分布在田间,甚至有一部分完全暴露在地面上,难以腐熟,而且旋耕机的旋耕深度较浅且不可调节,给农民翌年播种造成了无法解决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玉米秸秆粉碎、深埋还田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软管输送的秸秆粉碎回填机,对玉米收获后的玉米秸秆进行粉碎、深埋,达到玉米秸秆还田的目的,而且本技术设计的一种基于软管输送的秸秆粉碎回填机可调节玉米秸秆埋土深度,不但不会影响农民翌年播种,而且深埋后的玉米秸秆也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土壤肥料,保证了翌年土壤的肥沃。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软管输送的秸秆粉碎回填机,包括牵引机及借助悬挂设置在其后端的机架,所述机架上由前端至后端依次设置拾捡粉碎装置、开沟装置、覆土装置和镇压装置,所述的拾捡粉碎装置上端面设置有出料口,所述的开沟装置包括向后悬伸的悬臂及其末端的开沟器,所述的悬臂的前端与机架铰接,悬臂借助机架上的伸缩装置具有上下转动的自由度,所述的开沟器为铲式开沟器,包括注入筒和开沟铲,所述的注入筒固定设置于悬臂末端,所述的开沟铲借助螺栓设置于注入筒前端;所述的拾捡粉碎装置的出料口连接有风机,所述的注入筒与风机之间借助软管连接。所述的注入筒两侧固定设置有翼板,所述的翼板为由前向后宽度逐渐增大的三角形或梯形,所述的翼板前端向下倾斜,同时外侧向上倾斜。所述的翼板与注入筒形成的上夹角为25°-30°。所述的翼板最大的宽度为60mm-80mm。所述的翼板与注入筒的底端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50mm-180mm。所述的伸缩装置为液压缸。所述的软管为塑料材质的波纹管。所述的悬臂上端面固定设置有多个限位装置,所述的限位装置呈圆环状,包括上半圆部和下半圆部,所述的上半圆部与下半圆部前端栓接,后端铰接,所述的多个限位装置的上半圆部顶端借助弧形限位板彼此之间固定连接。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软管输送的秸秆粉碎回填机,其结构为分体式结构,开沟装置借助机架上的伸缩装置具有上下转动的自由度,与其他装置互不影响,具有开沟深度可调的特点,且不影响秸秆粉碎的质量,秸秆粉碎后借助开沟装置深埋进土壤中,且可根据不同的需求自由调节开沟的深度,因为秸秆深埋的深度比播种的深度更深,所以深埋进土壤的秸秆不但可以作为土壤的肥料且不影响播种的进行,达到真正的秸秆粉碎、深埋还田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悬臂限位装置示意图;图3是开沟铲多组螺栓孔连接示意图;图4是开沟铲长槽孔连接示意图。附图中,1、机架,2、悬臂,3、注入筒,4、开沟铲,5、软管,6、翼板,7、上半圆部,8、下半圆部。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例如附图1-4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基于软管输送的秸秆粉碎回填机,包括牵引机及借助悬挂设置在其后端的机架1,所述机架1上由前端至后端依次设置拾捡粉碎装置、开沟装置、覆土装置和镇压装置,所述的拾捡粉碎装置上端面设置有出料口,所述的开沟装置包括向后悬伸的悬臂2及其末端的开沟器,所述的悬臂2的前端与机架1铰接,悬臂2借助机架1上的伸缩装置具有上下转动的自由度,所述的开沟器为铲式开沟器,包括注入筒3和开沟铲4,所述的注入筒3固定设置于悬臂2末端,所述的开沟铲4借助螺栓设置于注入筒3前端;所述的拾捡粉碎装置的出料口连接有风机,所述的注入筒3与风机之间借助软管5连接。如附图3-4所示,所述的注入筒3两侧固定设置有翼板6,所述的翼板6为由前向后宽度逐渐增大的三角形或梯形,所述的翼板6前端向下倾斜,同时外侧向上倾斜,在开沟器进行作业时,翼板6具有给土壤导流的作用,减少开沟器的阻力,节省牵引机动力。为了让翼板6对土壤的导流效果更好,对翼板6的宽度、安装角度、安装高度进行了多次试用,得出了翼板6安装位置最优方案。所述的翼板6与注入筒3形成的上夹角为25°-30°。所述的翼板6最大的宽度为60mm-80mm。所述的翼板6与注入筒3的底端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50mm-180mm。如附图1所示,为了达到伸缩装置的安装、使用更加便捷、占用空间小、重量小、更适用于大部分牵引机的目的。所述的伸缩装置为液压缸。如附图1-2所示,为了让软管5具有使用寿命长、重量小、安装便捷的效果,且弯曲不易损坏。所述的软管5为塑料材质的波纹管。如附图1-2为了避免本技术在作业时借助拾捡粉碎装置和风机的风力通过软管5传输到注入筒3时,软管5内会形成一定的气压,造成软管5变形、蜷缩等问题。如附图1-2所述的悬臂2上端面固定设置有多个限位装置,所述的限位装置呈圆环状,包括上半圆部7和下半圆部8,所述的上半圆部7与下半圆部8前端栓接,后端铰接,所述的多个限位装置的上半圆部7顶端借助弧形限位板彼此之间固定连接。本技术在具体使用时,借助液压缸对开沟装置的开沟深度进行调节,调节完毕后,通过牵引机的传动从而带动拾捡粉碎装置进行转动,对秸秆进行拾捡、粉碎,借助设置在拾捡粉碎装置上方出料口处的风机及拾捡粉碎装置作业时带动的气流,将粉碎后的秸秆抛投进软管5内,风机为电机驱动或借助牵引机传动,牵引机通过链传动或带传动并设置传动比进行传动,粉碎后的秸秆借助软管5传送到开沟器的注入筒3内,从而进入开沟器在田地中形成的沟槽内,借助覆土装置将沟槽进行合土,借助镇压装置达到更好的合土效果,为了减少开沟器作业时的土壤阻力,在注入筒3两侧设置了相对称的翼板6,可以对土壤起到导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增加开沟器可调性,悬臂2与开沟铲4的连接处设置有多组螺栓孔,借助螺栓可调节开沟铲4的固定位置即开沟深度,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悬臂2与开沟铲4的连接处设置的多组螺栓孔容易被土壤堵塞,造成调节不便,所以悬臂2与开沟铲4的连接处的多组螺栓孔改为沿上下方向设置有长槽孔,这样不仅不容易堵塞且堵塞后也容易疏通,只需把螺栓松动,不需把螺栓全部拧开,就可对开沟铲4的进行调节,调节更加便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软管输送的秸秆粉碎回填机,包括牵引机及借助悬挂设置在其后端的机架(1),所述机架(1)上由前端至后端依次设置拾捡粉碎装置、开沟装置、覆土装置和镇压装置,所述的拾捡粉碎装置上端面设置有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沟装置包括向后悬伸的悬臂(2)及其末端的开沟器,所述的悬臂(2)的前端与机架(1)铰接,悬臂(2)借助机架(1)上的伸缩装置具有上下转动的自由度,所述的开沟器为铲式开沟器,包括注入筒(3)和开沟铲(4),所述的注入筒(3)固定设置于悬臂(2)末端,所述的开沟铲(4)借助螺栓设置于注入筒(3)前端;所述的拾捡粉碎装置的出料口连接有风机,所述的注入筒(3)与风机之间借助软管(5)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软管输送的秸秆粉碎回填机,包括牵引机及借助悬挂设置在其后端的机架(1),所述机架(1)上由前端至后端依次设置拾捡粉碎装置、开沟装置、覆土装置和镇压装置,所述的拾捡粉碎装置上端面设置有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沟装置包括向后悬伸的悬臂(2)及其末端的开沟器,所述的悬臂(2)的前端与机架(1)铰接,悬臂(2)借助机架(1)上的伸缩装置具有上下转动的自由度,所述的开沟器为铲式开沟器,包括注入筒(3)和开沟铲(4),所述的注入筒(3)固定设置于悬臂(2)末端,所述的开沟铲(4)借助螺栓设置于注入筒(3)前端;所述的拾捡粉碎装置的出料口连接有风机,所述的注入筒(3)与风机之间借助软管(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软管输送的秸秆粉碎回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入筒(3)两侧固定设置有翼板(6),所述的翼板(6)为由前向后宽度逐渐增大的三角形或梯形,所述的翼板(6)前端向下倾斜,同时外侧向上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软管输送的秸秆粉碎回填机,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顺利吴海岩王瑞丽朱金英温媛焦海涛李霄鹤杨志杰李超申思王润政彭洪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