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设备水冷流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53544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4: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设备水冷流制系统,属于设备控制技术领域,包括终端、云端、设备模块、水冷控制模块和水冷箱,所述水冷箱两端分别安装有出水管道和回水管道,所述设备模块主要由若干算力设备组成,每一所述算力设备两端通过软管分别与出水管道、回水管道连通,所述终端管控算力设备的运行,所述水冷控制模块控制算力设备中流入的水冷,所述云端分别与终端、设备模块、水冷控制模块通信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终端控制算力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水冷控制模块控制第二电磁阀向算力设备流入水冷,无需工作人员去到现场作业,既减少时间、人力的耗费,又及时高效的管控算力设备的运行,增强企业运营管控的力能,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物联网的设备水冷流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设备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设备水冷流制系统。
技术介绍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现今,企业采用水冷散热的方式对算力设备产生的热量进行降温,存在这样的现象:若有多台算力设备出现故障,工作人员需先找到该出现故障的算力设备,拔掉插头,再手动关闭水冷开关,最后才能对算力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对于拥有几十台或上百台算力设备的企业来说,找出故障算力设备的位置及关闭水冷开关是容易做到。但对于同时管理几千、甚至是几万台算力设备的企业来说,需及时确定多台故障算力设备的位置、断开通电和手动关闭水冷开关,且未能及时关闭水冷开关的算力设备还会继续使用水冷,既耗费时间和人力,又对供应水冷的水冷器造成一定的负荷影响,极大的影响企业运营的效率,不利于增强企业在相关行业的竞争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设备水冷流制系统,旨在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设备水冷流制系统,包括终端、云端、设备模块、水冷控制模块、水冷箱、出水管道、回水管道和软管,所述水冷箱两端分别安装有出水管道和回水管道,所述设备模块主要由若干依序排列的算力设备组成,每一所述算力设备两端通过软管分别与出水管道、回水管道连通,以对所述算力设备循环供水散热,所述终端管控所述算力设备的运行,所述水冷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算力设备中流入的水冷,所述云端分别与所述终端、设备模块、水冷控制模块通信连接。优选地,所述水冷控制模块包括:设置于所述出水管道上的第一电磁阀,位于所述出水管道与每一所述算力设备连接的软管上均设有第二电磁阀,设置于所述回水管道上的水泵,机箱,所述机箱安装于所述水冷箱外侧,所述机箱内安装有水冷控制板,所述水冷控制板一侧设有电源,所述水冷控制板上设有网络接口,所述水冷控制板与所述电源、网络接口、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水泵电连接。优选地,所述水冷箱内设有水位传感器,所述水冷箱顶部设有用于补充水冷的第三电磁阀,所述水冷控制板与水位传感器通信连接,所述水冷控制板与第三电磁阀电连接。优选地,所述算力设备包括算力板、水冷板和算力芯片,所述算力板上嵌设有若干算力芯片,所述算力板背面设有水冷板。优选地,所述水冷板一侧设有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所述进水接头通过所述软管与所述出水管道连通,所述出水接头通过所述软管与所述回水管道连通。优选地,所述终端包括PC端和移动端。优选地,该系统还包括主供电电源和辅供电电源,所述主供电电源与所述设备模块电连接,所述辅供电电源与所述终端、云端、水冷控制模块电连接。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1)、通过水冷控制模块控制算力设备对应的第二电磁阀,及时关闭故障算力设备对应的水冷开关,减少人力;(2)、通过终端控制出现故障的算力设备的通电断开,极大的减少查找算力设备位置的时间;(3)、利用水冷控制模块控制第三电磁阀对水冷箱进行补水,确保水冷正常供应;(4)、终端通过云端控制算力设备的运营,实现智能管控,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为更清楚地阐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基于物联网的设备水冷流制系统的装配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基于物联网的设备水冷流制系统的总组装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基于物联网的设备水冷流制系统中的算力设备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基于物联网的设备水冷流制系统中的水冷板结构示意图;附图说明:1、终端;101、PC端;102、移动端;2、云端;3、设备模块;4、水冷控制模块;401、第一电磁阀;402、第二电磁阀;403、水泵;404、机箱;405、水冷控制板;406、电源;407、网络接口;408、水位传感器;409、第三电磁阀;5、水冷箱;6、出水管道;7、回水管道;8、软管;9、算力设备;901、算力板;902、水冷板;903、算力芯片;904、进水接头;905、出水接头;10、主供电电源;11、辅供电电源。具体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在一个实施例中,某企业拥有20000台算力设备,按支架规格为:长*宽*高=3*0.45*1.6(单位m)、每个支架设定5层及每层放置8台来计算,每一支架可放置40台,占用面积按3平米(包括作业通道),需要500个支架,面积约1500平米的规模。如此多的算力设备在管理运营上已经不能再单靠工作人员记忆来处理出现故障的算力设备的问题了,既浪费时间、物力,又难以高效处理好问题,容易造成企业管理运营的弛缓及成本的增加,不利于企业在行业中的优势体现。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设备水冷流制系统,参考图1所示,包括终端1、云端2、设备模块3、水冷控制模块4、水冷箱5、出水管道6、回水管道7和软管8,所述水冷箱5两端分别安装有出水管道6和回水管道7,所述设备模块3主要由若干依序排列的算力设备9组成,每一所述算力设备9两端通过软管8分别与出水管道6、回水管道7连通,以对所述算力设备9循环供水散热,所述终端1管控所述算力设备9的运行,所述水冷控制模块4控制所述算力设备9中流入的水冷,所述云端2分别与所述终端1、设备模块3、水冷控制模块4通信连接。本实施例中,水冷箱5通过出水管道6向设备模块3输入水冷,水冷在设备模块3内疏通带走热量进行降温,通过回水管道7输出水冷至水冷箱5中,形成水冷的循环利用,节约用水。在此基础上对设备模块3规模化,即采用n(n是正整数)个算力设备9按顺序排列装于支架上,基于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模式,终端1(例如,计算机)通过云端2(例如服务器)与每一台算力设备9网络连接,控制每一台算力设备9开启运行或关闭停止的状态;终端1(例如,计算机)通过云端2(例如服务器)还与水冷控制模块4网络连接,用于与水冷控制模块4通信连接,以控制水冷控制模块4对出水管道6、回水管道7中的水冷流动状态,以及水利箱中的水冷的存储量,使算力设备9根据需要对应流入水冷。一方面对出现故障的算力设备9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设备水冷流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云端、设备模块、水冷控制模块、水冷箱、出水管道、回水管道和软管,所述水冷箱两端分别安装有出水管道和回水管道,所述设备模块主要由若干依序排列的算力设备组成,每一所述算力设备两端通过软管分别与出水管道、回水管道连通,以对所述算力设备循环供水散热,所述终端管控所述算力设备的运行,所述水冷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算力设备中流入的水冷,所述云端分别与所述终端、设备模块、水冷控制模块通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设备水冷流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云端、设备模块、水冷控制模块、水冷箱、出水管道、回水管道和软管,所述水冷箱两端分别安装有出水管道和回水管道,所述设备模块主要由若干依序排列的算力设备组成,每一所述算力设备两端通过软管分别与出水管道、回水管道连通,以对所述算力设备循环供水散热,所述终端管控所述算力设备的运行,所述水冷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算力设备中流入的水冷,所述云端分别与所述终端、设备模块、水冷控制模块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设备水冷流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控制模块包括:
设置于所述出水管道上的第一电磁阀,
位于所述出水管道与每一所述算力设备连接的软管上均设有第二电磁阀,
设置于所述回水管道上的水泵,
机箱,所述机箱安装于所述水冷箱外侧,所述机箱内安装有水冷控制板,所述水冷控制板一侧设有电源,所述水冷控制板上设有网络接口,所述水冷控制板与所述电源、网络接口、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水泵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杰微芯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