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排管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33865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4: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排管及其加工方法,包括: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间隔相对的安装于底板的同一侧面;盖板,盖板盖设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远离底板的一侧,且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盖板围设构成排管本体,排管本体的内部形成有安装腔;及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第一端板设置于排管本体的其中一端口处,第二端板设置于排管本体的其中另一端口处,且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均开设有允许电缆穿入安装腔的电缆过孔。此时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不仅可对电缆起到支撑和定位作用,同时排管本体还能够对电缆起到围护效果,可有效防止外力对电缆造成直接破坏,保证电缆安全,保障电缆具备正常电力供应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排管及其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预制装配式建筑
,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制排管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当前,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快速推进,市政道路建设也在紧锣密鼓的开展中,这其中用于实现不同公共设备与供电设备连接的地下电缆铺装工作是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施工内容。为了保护地下电缆,通常需要先在地面挖设基坑,在基坑中铺装电缆沟,而后将地下电缆铺设在电缆沟内,通过电缆沟对地下电缆进行防护。然而,市面上使用的电缆沟绝大部分仍然为普通的U型预制装配式电缆沟,地下电缆仅能够简单的铺设在电缆沟的开放式结构的U型腔内,对电缆的保护能力极为有限,地下电缆仍然容易受到外力破坏而无法保障电力正常供应。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预制排管及其加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防护能力欠佳,电缆容易受到外力破坏而影响正常输电的问题。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预制排管,所述预制排管包括: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间隔相对的安装于所述底板的同一侧面;盖板,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且所述底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盖板围设构成排管本体,所述排管本体的内部形成有安装腔;及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设置于所述排管本体的其中一端口处,所述第二端板设置于所述排管本体的其中另一端口处,且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均开设有允许电缆穿入所述安装腔的电缆过孔。上述方案的预制排管应用于电缆低下铺设的施工场所中,具体用以承接铺装电缆,并对电缆起到优良防护作用。具体而言,施工时,首先将地板铺设到开挖成型的基坑中,而后再将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以间隔相对的方式安装到地板的同一侧面(即上表面)上,紧接着再将盖板安装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顶部,至此可形成周向封闭的排管本体。之后,再将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分别安装到排管本体的相对两端口处,并使两块端板上预设的电缆过孔与安装腔连通,如此一来,电缆铺设时可通过电缆过孔穿入并最终插装到排管本体内部的安装腔内,此时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不仅可对电缆起到支撑和定位作用,同时排管本体还能够对电缆起到围护效果,可有效防止外力对电缆造成直接破坏,保证电缆安全,保障电缆具备正常电力供应能力。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排管还包括顶部支撑杆和承挂架,所述承挂架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或所述第二侧板面向所述安装腔的侧面处,所述顶部支撑杆搭接于所述承挂架上,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顶部支撑杆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部支撑杆设有第一配合凸体,所述承挂架设有第一配合凹部,所述第一配合凸体插接于所述第一配合凹部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设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第一侧板设有第一插体,所述第二侧板设有第二插体,所述第一插体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槽内,所述第二插体插接于所述第二插槽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均采用一体式结构,且所述电缆过孔包括用于穿设不同直径电缆的至少一个第一电缆过孔和至少一个第二电缆过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均包括纵向设置的下单元体、中单元体和上单元体,所述电缆过孔包括用于穿设具备第一种直径的第一电缆过孔,所述下单元体与所述中单元体之间,以及所述中单元体与所述上单元体之间均形成有所述第一电缆过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单元体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分体、第二分体和第三分体,所述电缆过孔还包括用于穿设具备第二种直径的第二电缆过孔,所述第一分体与所述第二分体之间、所述第二分体与所述第三分体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分体上均形成有所述第二电缆过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单元体与所述中单元体之间通过凹凸插接结构可拆卸组装连接,所述中单元体与所述上单元体之间通过凹凸插接结构可拆卸组装连接;沿所述排管本体的管长方向,所述下单元体和所述上单元体的相对两侧面分别设有第二配合凹部和第二配合凸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排管还包括连接钢筋,所述下单元体和所述上单元体均开设有钢筋连接孔,所述钢筋连接孔沿所述排管本体的管长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连接钢筋插置于所述钢筋连接孔内,所述下单元体和所述上单元体的顶部开设有开设有注浆孔,所述钢筋连接孔与所述连接钢筋间隙配合形成注浆腔,所述注浆孔与所述注浆腔连通。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预制排管的加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按顺序依次安装底模板、第一侧模板、第二侧模板和顶模板;在所述底模板内铺设底部预制件钢筋;将第一端模板安装于所述底模板的其中一端,将第二端模板安装于所述底模板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一侧模板和所述第二侧模板内铺设侧部预制件钢筋;在所述顶模板内铺设顶部预制件钢筋;分别向所述底模板、所述第一侧模板、所述第二侧模板和所述顶模板内浇注混凝土,以得到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盖板,所述底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盖板配合构成排管本体,所述排管本体与所述第一端板及所述第二端板配合构成预制排管。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预制排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的预制排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所述的预制排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端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下单元体的侧视结构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预制排管的加工方法的工艺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10、预制排管;11、底板;111、第一插槽;112、第二插槽;12、第一侧板;121、第一插体;13、第二侧板;131、第二插体;14、盖板;15、第一端板;16、第二端板;20、顶部支撑杆;21、第一配合凸体;30、承挂架;31、第一配合凹部;40、下单元体;50、中单元体;51、第一分体;52、第二分体;53、第三分体;60、上单元体;70、第一电缆过孔;80、第二电缆过孔;90、第二配合凹部;100、第二配合凸体;110、连接钢筋;120、钢筋连接孔;130、注浆孔;140、第二装配凹槽;150、第一装配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本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排管包括:/n底板;/n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间隔相对的安装于所述底板的同一侧面;/n盖板,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且所述底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盖板围设构成排管本体,所述排管本体的内部形成有安装腔;及/n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设置于所述排管本体的其中一端口处,所述第二端板设置于所述排管本体的其中另一端口处,且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均开设有允许电缆穿入所述安装腔的电缆过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排管包括:
底板;
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间隔相对的安装于所述底板的同一侧面;
盖板,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且所述底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盖板围设构成排管本体,所述排管本体的内部形成有安装腔;及
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设置于所述排管本体的其中一端口处,所述第二端板设置于所述排管本体的其中另一端口处,且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均开设有允许电缆穿入所述安装腔的电缆过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排管还包括顶部支撑杆和承挂架,所述承挂架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或所述第二侧板面向所述安装腔的侧面处,所述顶部支撑杆搭接于所述承挂架上,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顶部支撑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支撑杆设有第一配合凸体,所述承挂架设有第一配合凹部,所述第一配合凸体插接于所述第一配合凹部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设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第一侧板设有第一插体,所述第二侧板设有第二插体,所述第一插体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槽内,所述第二插体插接于所述第二插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均采用一体式结构,且所述电缆过孔包括用于穿设不同直径电缆的至少一个第一电缆过孔和至少一个第二电缆过孔。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均包括纵向设置的下单元体、中单元体和上单元体,所述电缆过孔包括用于穿设具备第一种直径的第一电缆过孔,所述下单元体与所述中单元体之间,以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新林其雄匡小青毕超豪许斌斌翁宗良凌宇熊志武方翠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