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管道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1984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力管道的安装结构,包括多组立板及承重板,地面上开挖有铺设电力管道的地沟,各组所述立板竖直插接入所述地沟内部,各组立板沿所述地沟的延伸方向等间距设置,所述立板上贯通开设有若干组轴线垂直于所述立板所在平面的圆孔,电力管道插接入各组所述立板上同一轴向上的多组所述圆孔内部,所述承重板位于各组所述立板的上端面,所述承重板与各组所述立板上端面的两端螺栓连接。当载重汽车驶过该段路面时,立板及承重板对载重汽车进行支撑,载重汽车的重力未施加在各组电力管道上,各组电力管道不会因受压发生破裂,进而实现了对各组电力管道的保护,同时由于立板及承重板的支撑作用,路面不易发生破裂,提升了对于路面的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管道的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力管道安装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力管道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电力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必备资源,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必要保障。电力资源需要进行输送,将热电厂、风电厂或水电站内产生的电能输送至生产用电第一线。电能在输送中需要通过输电电缆进行,在道路主路等行驶位置,需要将输电电缆穿过电力管道再铺设在地面以下。输电电缆在进行铺设时,首先在道路路面上开挖不断延伸的地沟,将多组输电线缆分别插接入一组或多组电力管道中,套接有输电电缆的电力管道铺设在地沟内部,之后在地沟内浇筑混凝土,将地沟与路面荡平。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输电电缆难以将电力管道完全填充,故架设在地沟内部的电力管道对上方的混凝土层的支撑能力有限,当地沟的竖直上方的路面驶过载重类汽车时,该位置的路面容易塌陷,造成道路路面的破坏,同时下陷的路面极易造成电力管道的破坏及输电电缆的破裂,进而对过往行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故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是提供一种电力管道的安装结构,对各组电力管道进行了架设,提升了埋设电力管道位置的路面的承重能力,路面不易下陷,提升了对电力管道的保护。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力管道的安装结构,包括多组立板及承重板,其特征在于:地面上开挖有铺设电力管道的地沟,各组所述立板竖直插接入所述地沟内部,各组立板沿所述地沟的延伸方向等间距设置,所述立板上贯通开设有若干组轴线垂直于所述立板所在平面的圆孔,电力管道插接入各组所述立板上同一轴向上的多组所述圆孔内部,所述承重板位于各组所述立板的上端面,所述承重板与各组所述立板上端面的两端螺栓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立板竖直架设在地沟内部,电力管道插接入立板上的各组圆孔内部,立板对各组电力管道进行夹持及支撑,提升了各组电力管道的稳定性;各组立板的上端面共面,承重板的下端面与各组立板的上端面抵接,承重板与各组立板螺栓连接,提升了承重板与各组立板的连接强度及稳定性;各组立板对承重板进行支撑,承重板的上端面浇筑有混凝土层,使地沟的上端入口与路面平齐,故承重板将电力管道与路面实现分离,各组立板对承重板进行支撑,承重板对上端荡平的混凝土进行支撑,故当载重汽车驶过该段路面时,立板及承重板对载重期汽车进行支撑,载重汽车的重力未施加在各组电力管道上,各组电力管道不会因受压发生破裂,进而实现了对各组电力管道的保护,提升了对于过往行人的安全保护,同时由于立板及承重板的支撑作用,路面不易发生破裂,提升了对于路面的保护。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各所述圆孔内部套接有具有弹性的橡胶环,电力管道的外周面与所述橡胶环的内周面间隙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孔内部套接的橡胶环将圆孔的内周面与电力管道的外周面进行隔离,使电力管道的外周面不会因与圆孔接触而发生摩擦,各组电力管道得到保护,提升了电力管道的使用寿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立板宽度方向的前后竖直端面靠近所述地沟的沟底的位置上固定有若干组支座,所述支座通过地脚螺栓与所述地沟的沟底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座固定在立板的下端部,当立板插接入地沟内部时,各组支座的下端面与地沟的沟底抵接,支座的设置提升了立板与沟底的接触面积,使立板在沟底的稳定性得到提升,立板不易在沟底发生倾倒,进而提升了各组电力管道的稳定性,插接入立板上的圆孔内部的各组电力管道不易因立板发生倾倒而卡住、变形,提升了对于电力管道的保护。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承重板上开设有若干组通孔,所述立板的上端面的两端竖直开设有与各所述通孔正对的螺纹孔,各所述通孔内部插接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的下端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重板内部插接紧固螺栓,紧固螺栓与通孔竖直下方的螺纹孔螺纹连接,紧固螺栓将承重板及各组立板实现定位,各组立板与承重板的连接强度得到提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各所述紧固螺栓上套接有防锈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锈盖对各组紧固螺栓进行覆盖,使各组紧固螺栓与后面施工的混凝土层实现分离,当后期进行该路段的故障检修时,破除混凝土后,施工人员能够直接将防锈盖摘下,便于将内部的各组紧固螺栓拧下,防锈盖的设置提升了对于紧固螺栓的保护,便于后期检修的进行。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各所述立板宽度方向两侧的竖直端面的左右两端均竖直设置有与所述立板等高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所述立板所在的平面,两组所述立板的相互靠近的竖直端面的两端设置有支撑板,各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地沟的两侧竖直沟壁抵接,所述限位板靠近电力管道的竖直端面与所述限位板抵接,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立板及所述限位板的上端面均共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板及立板之间插接有支撑板,地沟的土质较为松散,故地沟的两侧沟壁易发生坍塌,致使道路的结构改变,支撑板的设置使其与地沟的两侧沟壁抵接,支撑板对沟壁进行支撑,沟壁不易坍塌,同时支撑板的上端面与各组立板的上端面共面,故支撑板对于承重板也起到支撑作用,提升了承重板的稳定性及承重能力。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板远离所述支撑板的竖直端面与所述立板的竖直端面间固定有肋板,所述肋板的上下端面与所述立板的上下端面共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肋板对限位板进行支撑,使限位板的稳定性得到提升,支撑板与限位板抵接,进而提升了支撑板的稳定性,使支撑板对沟壁的支护效果得到提升,沟壁的土质难以冲破支撑板进入各组电力管道的位置,各组电力管道较为独立,便于后期进行检修。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地沟上端入口的两侧开挖有阶梯槽,所述承重板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两侧的下端面与所述阶梯槽的槽底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阶梯槽的开设有扩大了地沟的上端入口尺寸,同时承重板的两端与阶梯槽的槽底抵接,阶梯槽的槽底对承重板进行支撑,提升了承重板的稳定性及抗压能力,当载重汽车驶过该路段时,路面不易破裂。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各组立板竖直插接入地沟内部,各组立板的上端面共面,各组电力管道插接入各组立板上的圆孔内部,立板对各组电力管道进行支撑,提升了各组电力管道的稳定性;各组立板的上端面螺纹连接有承重板,承重板对于上端的混凝土路面进行支撑,承重板的设置使各组电力管道与路面隔离,当载重汽车驶过该路段时,载重汽车的压力未施加到各组电力管道上,各组电力管道不易破裂,同时承重板的两侧与阶梯槽的槽底抵接,阶梯槽的槽底对承重板进行支撑,提升了承重板的稳定性及抗压能力,承重板不易弯曲;通过上述配合,该电力管道安装结构将各组电力管道借助各组立板进行架设,同时各组立板上端面的承重板对路面进行支撑,路面不易破裂,进而使各组电力管道及路面均得到了保护;2.支撑板插接入限位板与立板之间的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管道的安装结构,包括多组立板(1)及承重板(2),其特征在于:地面(3)上开挖有铺设电力管道(4)的地沟(31),各组所述立板(1)竖直插接入所述地沟(31)内部,各组立板(1)沿所述地沟(31)的延伸方向等间距设置,所述立板(1)上贯通开设有若干组轴线垂直于所述立板(1)所在平面的圆孔(11),电力管道(4)插接入各组所述立板(1)上同一轴向上的多组所述圆孔(11)内部,所述承重板(2)位于各组所述立板(1)的上端面,所述承重板(2)与各组所述立板(1)上端面的两端螺栓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管道的安装结构,包括多组立板(1)及承重板(2),其特征在于:地面(3)上开挖有铺设电力管道(4)的地沟(31),各组所述立板(1)竖直插接入所述地沟(31)内部,各组立板(1)沿所述地沟(31)的延伸方向等间距设置,所述立板(1)上贯通开设有若干组轴线垂直于所述立板(1)所在平面的圆孔(11),电力管道(4)插接入各组所述立板(1)上同一轴向上的多组所述圆孔(11)内部,所述承重板(2)位于各组所述立板(1)的上端面,所述承重板(2)与各组所述立板(1)上端面的两端螺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管道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圆孔(11)内部套接有具有弹性的橡胶环(111),电力管道(4)的外周面与所述橡胶环(111)的内周面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管道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1)宽度方向的前后竖直端面靠近所述地沟(31)的沟底的位置上固定有若干组支座(12),所述支座(12)通过地脚螺栓与所述地沟(31)的沟底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管道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2)上开设有若干组通孔(21),所述立板(1)的上端面的两端竖直开设有与各所述通孔(21)正对的螺纹孔(13),各所述通孔(21)内部插接有紧固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波钟敬城张浩煌徐广华伍尚泳罗培鑫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恒泰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