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震烈度快速修正及制图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53004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震烈度快速修正及制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生成初评估地震烈度专题图;生成初步修正的地震烈度专题图;获取极震区范围和烈度圈的长轴走向;建立包络线;获取最高烈度圈;获取地震烈度动态修正结果;生成动态修正的地震烈度专题图;生成最终的地震烈度专题图。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地震烈度专题图的自动化生成,充分应用多源灾情数据,通过数据融合技术对烈度圈进行初步修正,并且充分考虑余震等对烈度圈的影响,同时使用了自适应技术对烈度圈进行进一步的动态修正,自动化程度很高,在提高烈度圈可靠性的同时,可以极大的降低人力物力,并且效率很高,可以在地震发生后快速生成地震烈度专题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震烈度快速修正及制图方法和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震数字化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地震烈度快速修正及制图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地震烈度指的是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是对地震灾区受灾严重程度的刻画。地震烈度图是指一次地震事件后烈度的空间分布情况,用来直观反映灾区不同地区的受灾程度和地震造成的破坏范围,是政府部门震后第一时间了解地震破坏规模及范围最直观的方式。可为评估地震灾害损失、确定地震应急救援方案、部署救援力量、拟定灾民救助方案和物资发放等抗震救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地震烈度圈生成最常见的做法是: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首先根据地震速报给出的地震参数,以微观震中为中心,利用区域烈度衰减模型快速得出初评估烈度圈;然后应急队伍到灾害现场进行实地灾情快速调查获得烈度调查点;最后在预评估烈度圈的基础上结合烈度调查点,由专家使用GIS软件手动勾画得到最终烈度圈。这种方式初评估的烈度圈可靠性往往不足,且对多源灾情数据等利用不够,基本全部依靠人工实地调查,耗时耗力,制图效率低下。同时,目前产出的地震烈度图存在制作不规范,内容表示不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震烈度快速修正及制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获取震后地震三要素、多源灾情数据、离散烈度点数据和断裂带信息,并伴随余震发展获取余震信息;/nS2:根据所述地震三要素生成初评估地震烈度圈,并根据所述初评估地震烈度圈,按照制图模板生成初评估地震烈度专题图;/nS3:将所述多源灾情数据进行融合,作为所述初评估地震烈度圈的修正依据,生成初步修正的地震烈度圈,并根据所述初步修正的地震烈度圈,按照制图模板生成初步修正的地震烈度专题图;/nS4:根据余震信息获取余震震中和宏观震中,并根据所述离散烈度点数据、余震震中、微观震中和断裂带信息获取极震区范围;/nS5:根据所述极震区范围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震烈度快速修正及制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震后地震三要素、多源灾情数据、离散烈度点数据和断裂带信息,并伴随余震发展获取余震信息;
S2:根据所述地震三要素生成初评估地震烈度圈,并根据所述初评估地震烈度圈,按照制图模板生成初评估地震烈度专题图;
S3:将所述多源灾情数据进行融合,作为所述初评估地震烈度圈的修正依据,生成初步修正的地震烈度圈,并根据所述初步修正的地震烈度圈,按照制图模板生成初步修正的地震烈度专题图;
S4:根据余震信息获取余震震中和宏观震中,并根据所述离散烈度点数据、余震震中、微观震中和断裂带信息获取极震区范围;
S5:根据所述极震区范围获取修正的宏观震中,并根据断裂带信息和余震信息获取烈度圈的长轴走向;
S6:根据所述修正的宏观震中和所述长轴走向在所述初步修正的地震烈度圈中建立修正的宏观震中和最高离散烈度点的包络线;
S7:以历史地震数据作为约束条件,采用自适应算法对所述包络线进行扩距,获取最高烈度圈;
S8:根据所述最高烈度圈获取地震烈度动态修正结果;
S9:根据所述地震烈度动态修正结果修正所述初步修正的地震烈度圈,按照制图模板生成动态修正的地震烈度专题图;
S10:对所述动态修正的地震烈度圈进行平滑处理后,按照制图模板生成最终的地震烈度专题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震烈度快速修正及制图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包括以下子步骤:
根据发震区域确定区域地震动衰减关系模型进行地震动参数计算;
将台站的地震动参数根据局部场地的影响折减到基岩参考面上生成校正后数据;
将所述校正后数据转化为基岩面上地震动参数的分布,并将基岩面上地震动参数的分布转换为地震烈度,生成初评估地震烈度圈;
地震动衰减关系模型采用下式:
logSa=c1+c2M+c3M2+c4log(R+R0(M))+ε
R0(M)=c5exp(c6M)
式中,Sa为地震动参数,M为面波震级,R为震中距,ε为随机误差,c1、c2、c3、c4、c5和c6均为回归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震烈度快速修正及制图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包括以下子步骤:
对多源灾情数据进行预处理,删除灾情数据库中某些数据属性错误或不完整的无效数据,将文字型灾情数据变换为数值型灾情数据,得到预处理后的离散灾情点;
综合多位专家经验,将所述预处理后的离散灾情点中,各类灾情数据的不同等级对应于不同烈度的概率以区间[a,b]的形式表示,形成各类灾情数据的区间证据体H={H1,H2,…Hn};
计算所述证据体中证据之间的距离,并构造相似矩阵;
根据所述相似矩阵,计算证据支持度;
根据所述证据支持度计算每一条证据的权重,通过权重对原始证据进行加权处理,得到一个新的加权证据体;
对所述加权证据体进行融合,得到最终的多源灾情数据与地震烈度的定量化关系,用于修正所述初评估地震烈度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震烈度快速修正及制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证据之间的距离采用下式:



式中,IBPAmi=[ai,bi],为各类灾情数据的不同等级对应于不同烈度的概率。
所述相似矩阵采用下式:
Sim(IBPAm1,IBPAm2)=1-d(IBPAm1,IBPAm2)



式中,Sim为两条证据之间的相似度,记为Sij,SMM为N×N的相似矩阵。
所述证据支持度采用下式:



式中,Sup为证据支持度,SMM(i,j)为两条证据的相似度。
所述证据的权重采用下式:






式中,Crd为每条证据的置信度,将其作为证据体的权重,对各个证据体进行加权求平均,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莹郭红梅赵真廖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地震局减灾救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