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间连接分离装置装试模拟工装及装试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2923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器间连接分离装置装试模拟工装及装试方法,上连接件套在器间连接分离装置上,器间连接分离装置上端的锁母组件旋入下连接件,下连接件与上连接件端面相接触,支撑座位于所述上连接件下部,支撑座与上连接件端面相接触,支撑座下部依次装有油缸工装、传感器,力矩转接套筒套在器间连接分离装置的连接螺栓上,拉杆从底部依次穿过传感器、油缸和支撑座穿入力矩转接套筒后,与连接螺栓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对器间连接分离装置的一次性装卡,确保了器间连接分离装置装试的质量,也简化试验准备流程,避开器间连接分离装置火工组件干涉,大大提高了器间连接分离装置一次合格率及精度,装试方法操作简单、易实现,提高了装试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器间连接分离装置装试模拟工装及装试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工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器间连接分离装置装试模拟工装及装试方法。
技术介绍
器间连接分离装置作为重要的舱段连接装置,由锁体组件、火工组件、解锁组件三大部分组合而成,根据探测器系统方案,着陆巡视器防热大底端与环绕器相连接,采用4套器间连接解锁装置实现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的连接分离功能。目前,器间连接分离装置部装过程中盲操作对产品操作带来不确定性,使得部装存在不易装配、不易测量的部位,目前普遍存在大底端与环绕器平台对接过程中不易操作、盲区装试可靠性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器间连接分离装置装试模拟工装,提供一种一体化装卡方式,模拟真实条件下大底端与环绕器平台对接分离过程,通过模拟试验得到加载数据解决大底端与环绕器平台对接分离过程中不易操作、盲区装试可靠性低等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器间连接分离装置装试模拟工装,上连接件套在器间连接分离装置上,器间连接分离装置上端的锁母组件旋入下连接件,下连接件与上连接件端面相接触,支撑座位于所述上连接件下部,所述支撑座与上连接件端面相接触,支撑座下部依次装有油缸工装、传感器,力矩转接套筒套在器间连接分离装置的连接螺栓上,拉杆从底部依次穿过传感器、油缸工装和支撑座穿入力矩转接套筒后,与连接螺栓连接。进一步优化,在拉杆与传感器接触端面加装球形垫片,拉杆和球形垫片是一个弧面连接,球形垫片受力后可以自动调整轴向垂直度,球形垫片与拉杆弧面设计有效地保证了装置在装卡后的角相固定,为后续器间连接和分离功能的验证提供了保障。进一步优化,油缸工装设有可伸缩组件与传感器连接,通过力矩转接套筒的手柄板拧后对连接螺栓有一个向上的作用力,然后传感器显示出力对应的N.m,这样对施加力值的检测得到保证更精准。进一步优化,下连接件与上连接件相接触的端面加装弹性部件,支撑座与上连接件相接触的端面加装弹性部件,支撑座与油缸工装相接触的端面加装弹性部件,弹性部件确保端面的弹性接触,在满足装置功能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试验质量。进一步优化,由于器间平台之间连接需大载荷要求,本专利技术的力矩转接套筒和拉杆选用TM210A高强钢,时效处理1950Mpa,在盲区装配过程中,提高了扳拧一次到位合格率。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器间连接分离装置装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上连接件装在器间连接分离装置上,器间连接分离装置上端的锁母组件旋入下连接件;步骤2、将力矩转接套筒套在器间连接分离装置的连接螺栓上;步骤3、将拉杆从底部依次穿过球形垫片、传感器、油缸工装和支撑座穿入力矩转接套筒后,与连接螺栓连接;步骤4、调整上连接件与下连接件两个连接件左右位置,满足器间连接分离装置放置后,其壳体弧线能够与上连接件完全吻合;步骤5、锁紧本专利技术所述模拟工装;步骤6、旋转力矩转接套筒的手柄直至器间连接分离装置上的应变片产生响应;步骤7、检查器间连接分离装置与上连接件贴合稳固程度;步骤8、继续旋转力矩转接套筒的手柄,直至下连接件连同锁母组件和连接螺栓与上连接件分离,整个过程通过传感器监测并记录加载数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器间连接分离装置装试模拟工装,可以实现对器间连接分离装置的一次性装卡,确保了器间连接分离装置装试的质量,也简化试验准备流程。与使用传统定力矩装试操作相比,既简化了装卡过程,同时节省了对安装承载力要求,避开器间连接分离装置火工组件的干涉,大大提高了器间连接分离装置一次合格率及精度。装试方法操作简单、易实现,提高了装试效率。为器间连接分离装置装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以及加载精准度,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器间连接分离装置装试模拟工装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下连接件2-上连接件3-支撑座4-力矩转接套筒5-油缸工装6-传感器7-球形垫片8-拉杆9-器间连接分离装置91-连接螺栓92-锁母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器间连接分离装置装试模拟工装,上连接件2套在器间连接分离装置9上,器间连接分离装置9上端的锁母组件92旋入下连接件1,下连接件1与上连接件2端面相接触,支撑座3位于上连接件2下部,支撑座3与上连接件2端面相接触,支撑座3下部依次装有油缸工装5、传感器6、球形垫片7,力矩转接套筒4套在器间连接分离装置9的连接螺栓91上,拉杆8从底部依次穿过球形垫片7、传感器6、油缸工装5和支撑座3穿入力矩转接套筒4后,与连接螺栓91连接。拉杆8和球形垫片7是一个弧面连接,球形垫片7受力后可以自动调整轴向垂直度,球形垫片7与拉杆8弧面设计有效地保证了装置在装卡后的角相固定,为后续器间连接和分离功能的验证提供了保障。油缸工装5设有可伸缩组件与传感器6连接,通过力矩转接套筒4的手柄板拧后对连接螺栓91有一个向上的作用力,然后传感器6显示出力对应的N.m,这样对施加力值的检测得到保证更精准。下连接件1与上连接件2相接触的端面加装弹性部件,支撑座3与上连接件2相接触的端面加装弹性部件,支撑座3与油缸工装5相接触的端面加装弹性部件,弹性部件确保端面的弹性接触,在满足装置功能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试验质量。由于器间平台之间连接需大载荷要求,本专利技术的力矩转接套筒4和拉杆8选用TM210A高强钢,时效处理1950Mpa,在盲区装配过程中,提高了扳拧一次到位合格率。在装试使用前,根据器间连接分离装置9实际情况,组装完成本专利技术的装试模拟工装,将拉杆8旋入连接螺栓91,通过拉杆8锁紧后轴向尺寸约束,使油缸工装5、传感器6落入器间连接分离装置9的中心,再调整上连接件2与下连接件1两个连接件的左右位置,满足器间连接分离装置9放置后,其壳体弧线能够与上连接件2完全吻合到位,对各个调整后的螺栓、螺母进行锁紧。装试使用时,旋转力矩转接套筒4的手柄,直至器间连接分离装置9上的应变片产生响应,检查器间连接分离装置9与上连接件2贴合稳固程度,此时器间连接分离装置9自身的安装底座应正好处于工装空槽内,继续旋转力矩转接套筒4的手柄,使通过上连接件2与支撑座3的反作用力,压紧连接螺栓91、拉杆8两个一起下降,通过球形垫片7受力后自动调整轴向垂直度,使装试模拟工装能够更好地稳固器间连接分离装置9,球形垫片7与拉杆8弧面设计有效地保证了器间连接分离装置9在装卡后的角相固定,为后续器间连接和分离功能的验证提供了保障。持续旋转力矩转接套筒4的手柄,直至下连接件1连同锁母组件92和连接螺栓91与上连接件分离,整个过程通过传感器监测并记录加载数据。通过传感器6的加载力数据,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精准的实施载荷加载,达到承载要求,确保分离时间的同步性,确保在空间冲击环境中,连接牢固程度一致性。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器间连接分离装置装试模拟工装,其特征在于:上连接件(2)套在器间连接分离装置(9)上,器间连接分离装置(9)上端的锁母组件(92)旋入下连接件(1),所述下连接件(1)与上连接件(2)端面相接触,支撑座(3)位于所述上连接件(2)下部,所述支撑座(3)与上连接件(2)端面相接触,所述支撑座(3)下部依次装有油缸工装(5)、传感器(6),力矩转接套筒(4)套在器间连接分离装置(9)的连接螺栓(91)上,拉杆(8)从底部依次穿过传感器(6)、油缸工装(5)和支撑座(3)穿入力矩转接套筒(4)后,与连接螺栓(91)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器间连接分离装置装试模拟工装,其特征在于:上连接件(2)套在器间连接分离装置(9)上,器间连接分离装置(9)上端的锁母组件(92)旋入下连接件(1),所述下连接件(1)与上连接件(2)端面相接触,支撑座(3)位于所述上连接件(2)下部,所述支撑座(3)与上连接件(2)端面相接触,所述支撑座(3)下部依次装有油缸工装(5)、传感器(6),力矩转接套筒(4)套在器间连接分离装置(9)的连接螺栓(91)上,拉杆(8)从底部依次穿过传感器(6)、油缸工装(5)和支撑座(3)穿入力矩转接套筒(4)后,与连接螺栓(9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器间连接分离装置装试模拟工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拉杆(8)与传感器(6)接触端面加装球形垫片(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器间连接分离装置装试模拟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工装(5)设有可伸缩组件与传感器(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器间连接分离装置装试模拟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件(1)与上连接件(2)相接触的端面加装弹性部件,所述支撑座(3)与上连接件(2)相接触的端面加装弹性部件,所述支撑座(3)与油缸工装(5)相接触的端面加装弹性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昊伦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