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管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52866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风管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其中,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电气部件箱,内置有电路板等电气部件并设置于外壳内;无线通信模块,设置于外壳的外表面上,与电路板电性连接,通过与外部通信终端的交互通信,以传输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运行数据并控制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运转。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能够实现与外部通信终端的交互通信以传输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运行数据,根据所传输的运行数据控制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运转,智能化控制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管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涉及一种风管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公开有无线通信模块搭载于空调壁挂机内部或外部,以进行空调壁挂机的运行数据传输及通信控制的技术方案,该现有技术中,因为空调壁挂机是突出外挂设置于墙体且空调壁挂机的外壳多采用例如ABS树脂材质等,因此即使无线通信模块搭载于空调壁挂机的内部,无线通信的信号强度仍然可以保持良好,可以顺畅地实现空调壁挂机的运行数据传输及通信控制。但是,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则通常隐蔽安装于吊顶或装饰体中,并且外壳大多采用对信号具有屏蔽作用的金属材质。因此,现有技术中,难以将无线通信模块搭载于风管式空调室内机,以实现对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运行数据传输及无线通信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通过无线通信进行运行数据传输和控制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本专利技术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能够实现与外部通信终端的交互通信以传输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运行数据,根据所传输的运行数据控制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运转,智能化控制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运行。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电气部件箱,内置有电路板等电气部件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风管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外侧,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通过与外部通信终端的交互通信,以传输所述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运行数据并控制所述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运转。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通过设置无线通信模块,其能够实现与外部通信终端的交互通信以传输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运行数据,根据所传输的运行数据控制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运转,智能化控制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运行。将无线通信模块设置在外壳的外侧,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通信终端的交互通信不易受到外壳的屏蔽影响,保证外部通信终端经路由器与无线通信模块之间能够有效的接收和发射信号,从而实现对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运行数据传输和运行控制。另外,作为优选,所述外壳包括顶部和底部,所述顶部位于室内天花板一侧,所述底部位于室内地面一侧;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设置在所述顶部的外表面或者所述底部的外表面。为保持美观,风管式空调室内机通常隐蔽设置在狭小有限的空间内,同时,例如在进行吊装安装工作时,其位于室内天花板的一侧会因吊装而形成有限间隙。而根据该优选方案,无线通信模块设置在外壳的顶部则可以有效利用该狭窄间隙,无线通信模块设置在外壳的底部即朝向室内地面的一侧,则可以更好地减少外壳对无线通信模块的信号的干扰或影响。同时,无线通信模块设置在顶部的外表面或者底部的外表面,不会增加外壳纵向的长度,外壳在安装时不受外壳自身纵向长度的影响。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所述外壳包括侧壁,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设置在所述侧壁的外表面。根据该优选方案,无线通信模块设置在外壳的侧壁,无线通信模块的设置不会增加外壳的高度,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在安装时不受自身外壳高度的影响。另外,作为优选,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天线部相对于地面平行设置。另外,作为优选,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天线部相对于地面倾斜设置。根据该优选方案,将无线通信模块的天线部相对于地面倾斜设置时,无线通信模块的信号发射能够覆盖室内的更大空间,无线通信模块也能够接收室内更大范围内的外部通信终端所发射的信号,有利于外部通信终端经由路由器与无线通信模块实现通信连接。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所述外壳的外侧设置有安装件,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利用所述安装件突出设置于所述外壳,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利用螺丝或者卡合结构固定在所述外壳上。根据该优选方案,无线通信模块因为设置在安装件上并突出于外壳的侧壁,所以无线通信模块更进一步地以外挂式位于外壳外,可以在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安装时的上下空间较为狭窄、而侧壁的空间有富余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侧壁的空间,有效减少金属外壳对无线通信模块收发信号的屏蔽和干扰,更进一步地确保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通信终端之间的无线信号传输。同时,因为可以将与无线通信模块连接的插接端口设置在突出于外壳侧壁的安装件上,可以更方便地拆装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与外壳为可拆卸连接,便于对无线通信模块进行安装、检修或者更换。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所述外壳上具有朝向所述外壳的内部凹陷的凹槽,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设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天线部朝向所述凹槽的开口。根据该优选方案,将无线通信模块设置在外壳所形成的凹槽内且天线部朝向凹槽的开口,嵌入式安装无线通信模块能够提高无线通信模块的安装稳定性,减小无线通信模块从外壳上脱落的风险。同时,天线部朝向凹槽的开口,可以保证无线通信模块的正常的信号传输。另外,作为优选,设置于所述凹槽内的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其表面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大致平齐。根据该优选方案,通过设置位于凹槽内时的无线通信模块的表面与外壳的外表面大致平齐,保证了外壳的外表面的平整性,不会对现有的安装空间提出特别要求,避免因无线通信模块的设置而影响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正常安装。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所述外壳上开设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以远离所述进风口或所述出风口的方式设置。根据该优选方案,将无线通信模块远离进风口或者出风口设置,可以避免无线通信模块受到流经的空气,例如低温或者高温出风空气或者空气中所夹带的凝结水滴的影响,进而减小无线通信模块在传输信号时所受的干扰、减少因沾染凝结水滴而导致无线通信模块的故障发生的可能或者无线通信模块的误动作。另外,作为优选,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设置在与所述电气部件箱靠近的所述顶部外表面或所述底部外表面。根据该优选方案,当无线通信模块设置在外壳的顶部或者底部时,如果无线通信模块设置在靠近电气部件箱一侧的顶部或者底部时,则可以将无线通信模块和电气部件箱集合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使零部件更加紧凑配置,充分利用空间。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设置在与所述电气部件箱靠近的所述侧壁的外表面。根据该优选方案,当无线通信模块设置在外壳的侧壁时,无线通信模块靠近电气部件箱设置,将无线通信模块和电气部件箱集合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使零部件更加紧凑配置,充分利用空间。作为优选,风管式空调室内机为侧进风侧出风型或者下进风侧出风型风管式空调室内机;或者,所述风管式空调室内机为侧进风下出风型或者下进风下出风型风管式空调室内机。作为优选,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风扇为西洛克风扇或者贯流风扇。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无线通信模块的厚度为5-20mm。进一步地,作为优选,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安装于天花板、吊顶或者简易装饰板中。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所述室内机是如前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系统,通过设置装载有无线通信模块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从而能够利用无线通信模块与外部通信终端实现交互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包括:/n外壳(1);/n电气部件箱(2),内置有电路板等电气部件并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n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n无线通信模块(30),设置于所述外壳(1)的外侧,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通过与外部通信终端(40)的交互通信,以传输所述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运行数据并控制所述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运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包括:
外壳(1);
电气部件箱(2),内置有电路板等电气部件并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
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无线通信模块(30),设置于所述外壳(1)的外侧,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通过与外部通信终端(40)的交互通信,以传输所述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运行数据并控制所述风管式空调室内机的运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包括顶部(1a)和底部(1b),所述顶部(1a)位于室内天花板一侧,所述底部(1b)位于室内地面一侧;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30)设置在所述顶部(1a)的外表面或者所述底部(1b)的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包括侧壁(1e),所述无线通信模块(30)设置在所述侧壁(1e)的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30)的天线部(31)相对于地面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30)的天线部(31)相对于地面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外侧设置有安装件(17),所述无线通信模块(30)利用所述安装件(17)突出设置于所述外壳(1),所述无线通信模块(30)利用螺丝或者卡合结构固定在所述外壳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风管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上具有朝向所述外壳(1)的内部凹陷的凹槽(11),所述无线通信模块(30)设置于所述凹槽(11、18)内,所述无线通信模块(30)的天线部(31)朝向所述凹槽(11、18)的开口。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清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