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热力管道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2831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4: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架空热力管道组件,包括:土建支墩;第一热力管道,至少两根所述第一热力管道并排设置在所述土建支墩的上表面;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安装在所述土建支墩的上表面上;第二热力管道,所述第二热力管道安装在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架空热力管道组件只需要在现有的土建支墩上架设上支撑架,然后再将第二热力管道固定安装在支撑架的上表面即可实现架空热力管道组件的扩建。而无需重新设置土建基础,对地面的占用面积少,能够极大地减少架空热力管道组件扩建的投资费用、施工周期以及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架空热力管道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力输送管道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架空热力管道组件。
技术介绍
随热网供暖面积的逐年增加,供暖管道热负荷随之增加,原有管道流速,无法满足现有热负荷流量,需新增供暖管道。现有技术中常规架空热力管道组件包括土建支墩和设置在土建支墩上的供水管和回水管,对上述架空热力管道组件进行扩建时,通常有以下两个扩建方案:方案一:更换原有2根供暖管道,将原有2根管道拆除,按总的管道流量,新增2根大管径供回水管道,重新设置土建基础及支墩;此方案施工量大、拆除量多、投资费用高、施工周期长。方案二:新增2根小管径管道,与原有2根管道同时运行;此方案施工量大、投资费用高、施工周期长,同时要求现场有充足的建设场地空间。可见,现有技术中的增加供暖管道的方案的投资费用高、周期长、对空间要求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架空热力管道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架空热力管道组件扩建时的费用高、周期长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架空热力管道组件,包括:土建支墩;第一热力管道,至少两根所述第一热力管道并排设置在所述土建支墩的上表面;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安装在所述土建支墩的上表面上;第二热力管道,所述第二热力管道安装在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热力管道为两根,所述支撑架设置在两根所述第一热力管道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为混凝土支架和\或金属支架。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支架为钢支架。r>进一步地,所述钢支架包括竖直钢管和钢平面板,所述竖直钢管固定在所述混凝土支架或所述土建支墩上,所述钢平面板固定在所述竖直钢管的顶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热力管道与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减磨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磨结构为聚四氟乙烯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热力管道与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减磨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减磨结构为聚四氟乙烯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热力管道和所述第二热力管道两者之一为供水管,两者另一为回水管。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只设置有两根供暖管道的结构而言,本专利技术中的架空热力管道组件只需要在现有的架空热力管道组件上进行简单的结构改造即可实现,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中的架空热力管道组件只需要在现有的土建支墩上架设上支撑架,然后再将第二热力管道固定安装在支撑架的上表面即可实现架空热力管道组件的扩建。而无需重新设置土建基础,对地面的占用面积少,能够极大地减少架空热力管道组件扩建的投资费用、施工周期以及生产成本。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架空热力管道组件的侧视图;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架空热力管道组件拆掉钢平面板以上的结构后的俯视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土建支墩;20、第一热力管道;30、支撑架;31、竖直钢管;32、钢平面板;33、加强筋;34、混凝土支架;40、第二热力管道;50、第一减磨结构;60、第二减磨结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参见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架空热力管道组件,本实施例中的架空热力管道组件包括土建支墩10、第一热力管道20、支撑架30以及第二热力管道40。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热力管道20为两根或者两根以上,上述的至少两根第一热力管道20并排设置在土建支墩10的上表面;支撑架30固定安装在土建支墩10的上表面上;第二热力管道40安装在支撑架30的上表面。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只设置有两根供暖管道的结构而言,本实施例中的架空热力管道组件只需要在现有的架空热力管道组件上进行简单的结构改造即可实现,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的架空热力管道组件只需要在现有的土建支墩10上架设上支撑架30,然后再将第二热力管道40固定安装在支撑架30的上表面即可实现架空热力管道组件的扩建。而无需重新设置土建基础,对地面的占用面积少,能够极大地减少架空热力管道组件扩建的投资费用、施工周期以及生产成本。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热力管道20为两根,实际安装时,将支撑架30设置在两根第一热力管道20之间,使得支撑架30的重力能够均匀地分配在土建支墩10上,提高本实施例中的架空热力管道组件的使用寿命。当然,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一热力管道20设置为两根以上,具体根据土建支墩10的上表面宽度进行设置,如果土建支墩10的上表面足够宽,可以将第一热力管道20设置为三个或者三个以上,无需增加土建基础就可以实现供暖管道的扩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热力管道20为两根,两根第一热力管道20通流面积等同于一根第二热力管道40的通流面积,实际工作时,可以根据供暖的需求,将第一热力管道20和第二热力管道40两者之一为供水管,两者另一为回水管。本实施例中的土建支墩10为混凝土支墩,内部嵌设有钢筋,结构稳定可靠。实际设计时,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架30可以设置为混凝土支架,还可以设置金属支架或者设置为混凝土支架和金属支架的组合。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优选将支撑架30设置为金属支架和混凝土支架的组合。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的金属支架为钢支架,结构强度高,稳定性好,且便于实现。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钢支架包括竖直钢管31和钢平面板32,实际安装时,竖直钢管31固定在混凝土支架上,具体可以采用浇注方式固定在混凝土支架内,钢平面板32焊接在竖直钢管31的顶部,便于对第二热力管道40进行支撑和安装。当将支撑架30仅设置为金属支架时,则将竖直钢管31固定在土建支墩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架空热力管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土建支墩(10);/n第一热力管道(20),至少两根所述第一热力管道(20)并排设置在所述土建支墩(10)的上表面;/n支撑架(30),所述支撑架(30)固定安装在所述土建支墩(10)的上表面上;/n第二热力管道(40),所述第二热力管道(40)安装在所述支撑架(30)的上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架空热力管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土建支墩(10);
第一热力管道(20),至少两根所述第一热力管道(20)并排设置在所述土建支墩(10)的上表面;
支撑架(30),所述支撑架(30)固定安装在所述土建支墩(10)的上表面上;
第二热力管道(40),所述第二热力管道(40)安装在所述支撑架(30)的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空热力管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力管道(20)为两根,所述支撑架(30)设置在两根所述第一热力管道(2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空热力管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30)为混凝土支架和\或金属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架空热力管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支架为钢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架空热力管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支架包括竖直钢管(31)和钢平面板(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洪东胡玉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奥翔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