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体储存补充装置及液压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2812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4: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流体储存补充装置及液压系统,该流体储存补充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内设置有软体囊,软体囊贯穿有中央管道,中央管道从软体囊穿出的两端分别为回油口和吸油口,外壳的内壁与软体囊的外壁之间形成外腔,软体囊的内壁与中央管道的外壁之间形成内腔;留在软体囊内的中央管道段上靠近回油口处设有与内腔连通的进油孔,留在软体囊内的中央管道段上靠近吸油口处设有与内腔连通的出油孔。本发明专利技术无论该装置进行怎样的姿态摇摆和颠倒,其储存的流体不会外泄,且能始终为液压泵保持稳定的流体供应。该流体储存补充装置尤其适合在机身姿态摇摆运动剧烈的飞行器、仿生机器人等搭载的液压系统中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体储存补充装置及液压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油箱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体储存补充装置及液压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的液压油箱,在运转中不能发生姿态的大幅度改变,若将液压油箱姿态翻滚至上下颠倒,使得箱体与液压泵吸油口连接的出口暴露在液面外,则液压泵将吸入空气,使得液压系统的流体中被掺入大量空气,造成液压元件出现气蚀,流体被氧化,流体不可压缩性降低,大大损害系统运行性能和品质。同时由于传统的液压油箱有一通气口保持与大气压连通,若将液压油箱上下颠倒,会有一定量流体从通气口中泄漏流失,而在液压油箱正常放置使用中,也存在流体长期与空气接触导致被氧化的现象。传统的液压油箱由于依靠流体自身重力和大气压为液压泵供油,考虑到液压泵的一般工况要求,则液压油箱内流体液面需高过液压泵吸油口一定高度,保证液压泵吸油口内流体具备一定的压强,否则会导致液压泵吸空产生元件寿命降低和损坏。因此传统的液压油箱在工作中需储存较大量的流体,在设计上一般具有较大的尺寸和重量。申请公布号为CN108488109A(申请号为201810470622.9)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防漏油的液压油箱,包括:防漏套筒、箱体和箱顶盖,所述箱顶盖设置在所述箱体上,所述箱体上设置进油孔和出油孔,进油管从进油孔伸入至所述箱体底部,出油管从出油孔伸入至所述箱体底部,进油管的入口处设置过滤装置,所述箱体内部的进油管和出油管之间设置隔油板,所述防漏套筒与所述箱体内部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防漏套筒的表面上设置多个漏油孔,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泄油孔,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温度测量装置。该技术方案通过防漏套筒装置实现避免油箱内油的溢出,但是装置姿态发生翻滚,仍然会有油漏出,不适合在机身姿态摇摆运动剧烈的飞行器、仿生机器人等搭载的液压系统中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流体储存补充装置及液压系统,无论该装置进行怎样的姿态摇摆和颠倒,其储存的流体不会外泄,且能始终为液压泵保持稳定的流体供应。一种流体储存补充装置,包括外壳,所述的外壳内设置有软体囊,所述的软体囊贯穿有中央管道,所述的中央管道从所述软体囊穿出的两端分别为回油口和吸油口,所述的外壳的内壁与所述软体囊的外壁之间形成外腔,所述的软体囊的内壁与所述中央管道的外壁之间形成内腔;留在所述软体囊内的中央管道段上靠近所述回油口处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进油孔,留在所述软体囊内的中央管道段上靠近所述吸油口处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出油孔。本专利技术中的流体储存补充装置,分内外两个腔,以软体囊隔离开,内腔储存流体,外腔可视液压系统具体工况连通大气压或者打入压缩气体。装有该流体储存补充装置的液压系统,无论该装置进行怎样的姿态摇摆和颠倒,其储存的流体不会外泄,且能始终为液压泵保持稳定的流体供应。外腔可存储压缩气体,隔着软体囊为内腔中储存的流体提供一定的压强,使得液压泵吸油管内流体具有一定的压强,保障液压泵的稳定工况,提高液压泵元件工作寿命。该流体储存补充装置尤其适合在机身姿态摇摆运动剧烈的飞行器、仿生机器人等搭载的液压系统中应用。以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中央管道内的中部位置设有隔板,所述的中央管道的内部被所述隔板分隔成两部分,分别为回油管道和出油管道,所述的回油管道的外端为回油口,所述的出油管道的外端为吸油口。所述的进油孔设置在所述回油管道上,通过进油孔将回油口与内腔连通。所述的出油孔设置在所述出油管道上,通过出油孔将内腔与吸油口连通。所述的中央管道的外壁与软体囊密封固连,固连的方式可以是软体囊直接硫化在中央管道外表面两端,也可以是粘接在中央管道外表面两端,也可以通过槽口和抱箍固连。所述的软体囊可由橡胶制成,也可由各种能保证密封且不被其中的流体腐蚀的软性材料制成。所述的外壳与中央管道的外壁之间采用密封连接。所述的外壳上有通气孔,该通气孔与所述外腔连通,用于将外腔连通大气,或者通过此通气孔将压缩气体注入外腔进行存储,该通气孔可设置在该外壳的表面的任意部位。所述的通气孔连接有单向阀,并透过此单向阀向外腔灌注一定量的压缩气体,则无论液压泵工作状态如何,装置中永久存在将软体囊中储存的流体压向吸油口的趋势。此时流体会主动流入液压泵的吸油口,保持液压泵的吸油口内具备一定流体压力,避免了因液压泵高速运转造成流体补充不及时,吸油口吸空,从而出现元件表面气蚀的现象。所述的外壳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端与所述外腔连通,用于监测外腔的压力,该压力传感器可设置在所述的外壳表面的任意位置。一种开式液压系统,包括流体储存补充装置、液压泵、回油管,所述的流体储存补充装置的吸油口与所述液压泵连通,所述的流体储存补充装置的回油口与所述回油管连通。一种闭式液压系统,包括流体储存补充装置、液压泵,所述的流体储存补充装置的吸油口和回油口中一个封闭,另一个与所述液压泵连通,所述的通气孔连接有单向阀,并透过此单向阀向外腔灌注一定量的压缩气体,则无论液压泵工作状态如何,装置中永久存在将软体囊中储存的流体压向吸油口的趋势。此时流体会主动流入液压泵的吸油口,保持液压泵的吸油口内具备一定流体压力,避免了因液压泵高速运转造成流体补充不及时,吸油口吸空,从而出现元件表面气蚀的现象。该装置可在闭式液压系统中代替补油泵。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不耗费能源的优点。一种采用流体储存补充装置实时计算储存的流体体积的方法,包括:采用开式液压系统,在内腔处于排空时,向外腔中注入压缩气体,然后记录下此时的压力传感器的读数P0,则在液压系统运行中通过此预先记录的读数P0和压力传感器的实时读数Pt计算出内腔储存的流体体积Vl:Vl=Vmax(1-P0/Pt)上式中Vmax为外腔的最大体积,即内腔中排空所有流体时,外腔的容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在该装置中的软体囊中的流体,除了回油口和吸油口外没有任何与外界连通的通道,而回油口和吸油口在液压系统中安装时都是连接在液压回路之中,无论该装置姿态如何翻滚变化,里面储存的流体不可能泄漏到外界;若将该装置通气孔连通大气,则当液压泵通过吸油口抽吸装置内部储存的流体时,内腔压力降低,外腔压力恒等于大气压,则外腔内的空气将隔着软体囊挤压内部储存的流体,迫使流体流入吸油口,有利液压泵对流体的抽吸。该有利效果在液面以上空间连通大气压的传统液压油箱中以相同机理同样存在。但因为本装置中软体囊隔绝了流体与外界大气的接触,同时不妨碍外界大气压对内部流体产生挤压力作用,因此在收到同样有利液压泵抽吸的效果的同时,阻止了内部储存流体与外界大气长期接触造成氧化变质现象的发生;该装置中的软体囊重量惯性较低,若液压泵的流量发生剧烈变化,软体囊可以在外腔中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快速形变,通过快速形变稳定的向液压泵吸油口提供流体。若将该装置通气孔连接一单向阀,并透过此单向阀向外腔灌注一定量的压缩气体,则无论液压泵工作状态如何,装置中永久存在将软体囊中储存的流体压向吸油口的趋势。此时流体会主动流入液压泵的吸油口,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体储存补充装置,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内设置有软体囊,所述的软体囊贯穿有中央管道,所述的中央管道从所述软体囊穿出的两端分别为回油口和吸油口,所述的外壳的内壁与所述软体囊的外壁之间形成外腔,所述的软体囊的内壁与所述中央管道的外壁之间形成内腔;/n留在所述软体囊内的中央管道段上靠近所述回油口处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进油孔,留在所述软体囊内的中央管道段上靠近所述吸油口处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出油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储存补充装置,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内设置有软体囊,所述的软体囊贯穿有中央管道,所述的中央管道从所述软体囊穿出的两端分别为回油口和吸油口,所述的外壳的内壁与所述软体囊的外壁之间形成外腔,所述的软体囊的内壁与所述中央管道的外壁之间形成内腔;
留在所述软体囊内的中央管道段上靠近所述回油口处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进油孔,留在所述软体囊内的中央管道段上靠近所述吸油口处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出油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储存补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央管道内的中部位置设有隔板,所述的中央管道的内部被所述隔板分隔成两部分,分别为回油管道和出油管道,所述的回油管道的外端为回油口,所述的出油管道的外端为吸油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储存补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油孔设置在所述回油管道上;
所述的出油孔设置在所述出油管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储存补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央管道的外壁与软体囊密封固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储存补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体囊由橡胶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储存补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与中央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羿升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