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船用螺旋桨拨动能转化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用设备
,具体涉及船用螺旋桨拨动能转化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技术介绍
螺旋桨是现有舰船主要的推进方式之一。目前螺旋桨是依靠两个或更多的桨叶在水中旋转向后排水,在向后排水过程中会同步受到来自水的反作用力,从而产生驱动舰船前进的推力。而在螺旋桨工作产生的尾流场中,在产生平均推力的同时,也会产生短距的螺旋拨动能,这些螺旋拨动能大多会随着舰船前进的进程散发到周围水体中,不能被有效充分利用。而且,在舰船前进时由螺旋桨拨动产生的尾流气泡极容易形成空泡效应,空泡效应对于螺旋桨的使用寿命、运行效率均会产生较大影响;并且一般舰船尾流的声学特性也主要由尾流中的气泡对声波的散射和吸收引起的,对船舶的舒适性以及安静性也容易产生较大影响。针对上述已有技术状况,本专利技术申请人做了大量反复而有益的探索,最终产品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船用螺旋桨拨动能转化装置及其应用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对螺旋桨产生的螺旋拨动能有效转化利用的问题,同时能够减少螺旋桨运行产生的尾部气泡,降低空泡效应,提高作业整体效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船用螺旋桨拨动能转化装置,其能够可拆式稳定设于船体,所述船体具有一个螺旋桨;所述船用螺旋桨拨动能转化装置包括:主板体;所述主板体具有一个与所述船体朝向相同的延伸方向,且所述主板体在沿其延伸方向的一端设有直角限位端,所述直 ...
【技术保护点】
1.船用螺旋桨拨动能转化装置,其能够可拆式稳定设于船体,所述船体具有一个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船用螺旋桨拨动能转化装置包括:/n主板体;所述主板体具有一个与所述船体朝向相同的延伸方向,且所述主板体在沿其延伸方向的一端设有直角限位端,所述直角限位端与所述船体卡位设置,且所述直角限位端能够对所述主板体朝船体外部方向的平移限位;/n所述主板体的底端面固定设有至少一条限位支撑杆端;所述限位支撑杆端具有一个垂直于所述主板体的延伸方向,且所述限位支撑杆端在沿其延伸方向远离所述主板体的一端固定设有一个限位套管;/n所述主板体的顶端面固定设有至少一个横向稳定座;和/n消泡鳍;所述消泡鳍的一侧端中心与所述螺旋桨远离所述船体一侧端的中心对应,且所述消泡鳍的另一侧端固接设有丝杠传递结构;所述丝杠传递结构包括一条往复丝杠和一个能够往复滑动设于所述往复丝杠的滑动套座;/n所述往复丝杠与所述限位套管相转动设置;/n所述消泡鳍的外侧壁设有桨叶,设于所述消泡鳍外侧壁的桨叶数量与所述螺旋桨具有的桨叶数量相同,且所述消泡鳍的桨叶朝向与所述螺旋桨具有的桨叶朝向一一对应相同;和/n第一传递结构;所述第一传递结构包括转动套座 ...
【技术特征摘要】
1.船用螺旋桨拨动能转化装置,其能够可拆式稳定设于船体,所述船体具有一个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船用螺旋桨拨动能转化装置包括:
主板体;所述主板体具有一个与所述船体朝向相同的延伸方向,且所述主板体在沿其延伸方向的一端设有直角限位端,所述直角限位端与所述船体卡位设置,且所述直角限位端能够对所述主板体朝船体外部方向的平移限位;
所述主板体的底端面固定设有至少一条限位支撑杆端;所述限位支撑杆端具有一个垂直于所述主板体的延伸方向,且所述限位支撑杆端在沿其延伸方向远离所述主板体的一端固定设有一个限位套管;
所述主板体的顶端面固定设有至少一个横向稳定座;和
消泡鳍;所述消泡鳍的一侧端中心与所述螺旋桨远离所述船体一侧端的中心对应,且所述消泡鳍的另一侧端固接设有丝杠传递结构;所述丝杠传递结构包括一条往复丝杠和一个能够往复滑动设于所述往复丝杠的滑动套座;
所述往复丝杠与所述限位套管相转动设置;
所述消泡鳍的外侧壁设有桨叶,设于所述消泡鳍外侧壁的桨叶数量与所述螺旋桨具有的桨叶数量相同,且所述消泡鳍的桨叶朝向与所述螺旋桨具有的桨叶朝向一一对应相同;和
第一传递结构;所述第一传递结构包括转动套座、第一自适应伸缩杆和第二自适应伸缩杆;所述转动套座转动设于所述主板体;所述第一自适应伸缩杆和所述第二自适应伸缩杆均固定设于所述转动套座的侧壁,且所述第一自适应伸缩杆的朝向和所述第二自适应伸缩杆的朝向相背离;所述第一自适应伸缩杆在远离所述转动套座的一端与所述滑动套座转动相连,所述第一自适应伸缩杆能够随所述转动套座与所述滑动套座之间的距离而自动调整自身长度,并带动所述转动套座及所述第二自适应伸缩杆进行往复运动;所述第二自适应伸缩杆在远离所述转动套座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主板体的上方;以及
第二传递结构;所述第二传递结构包括传递连杆、齿条杆以及传递转轴;所述传递连杆延伸穿过所述横向稳定座与所述主板体的板面相平行设置,且所述传递连杆沿其杆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自适应伸缩杆转动相连;
所述第二自适应伸缩杆能够随所述转动套座与所述传递连杆之间的距离而自动调整自身长度,并带动所述传递连杆沿水平向运动;
所述传递连杆在沿其杆向远离所述第二自适应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齿条杆可拆式固接;所述齿条杆在远离所述传递连杆的一端传动配合有齿轮变速结构,所述齿轮变速结构的输出端与所述传递转轴传动配合,所述传递转轴在远离所述齿条杆的一端传动配合有交流发电机;
所述齿轮变速结构和所述交流发电机均设于所述主板体的顶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螺旋桨拨动能转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螺旋桨在远离所述船体的一侧毂帽中心可拆式固接设有一个定位柱;
所述消泡鳍稳定套设于所述定位柱,且所述消泡鳍贴近所述螺旋桨至预定距离;所述消泡鳍能够以所述定位柱为中心轴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用螺旋桨拨动能转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往复丝杠具有一个与所述船体朝向相同的延伸方向,且所述往复丝杠沿其延伸方向的一端可拆式固接设于所述消泡鳍远离所述螺旋桨的一侧端中心;
在所述往复丝杠的外侧壁开设有往复丝槽;所述滑动套座滑动配合设于所述往复丝杠,且所述滑动套座与所述往复丝槽之间设有若干沿线性排列的滚珠;在所述往复丝杠随着所述消泡鳍旋转时,所述滑动套座能够在所述往复丝槽和所述滚珠的配合作用下沿着所述往复丝杠的延伸方向往复位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用螺旋桨拨动能转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限位支撑杆端为至少两部分,至少两部分所述限位支撑杆端之间设有法兰连接座,且至少两部分所述限位支撑杆端之间通过法兰连接座可拆式固接;
所述第一自适应伸缩杆设有若干条;若干条所述第一自适应伸缩杆在远离所述转动套座的一端均设有一个连接轴孔;所述滑动套座具有一个转接端,在所述滑动套座的转接端转动设有一条定位杆;所述定位杆沿其杆向开设有一条销钉通孔,且所述定位杆的侧壁开设有若干个与若干所述第一自适应伸缩杆一一对应的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与所述销钉通孔连通;所述第一自适应伸缩杆通过与所述连接通道配合,使所述连接轴孔与所述销钉通孔呈线性对齐;
所述定位杆装配设有销钉结构;
所述销钉结构包括销钉体和螺母件;所述销钉体能够穿过呈线性对齐的所述连接轴孔与所述销钉通孔,并与所述螺母件螺接固定;
在将所述船用螺旋桨拨动能转化装置解除时,能够将所述限位支撑杆端的法兰连接座以及所述转接端的销钉结构分别拆解,对所述主板体的对应部分和所述丝杠传递结构的对应部分的分部拆解,降低拆装难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用螺旋桨拨动能转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自适应伸缩杆设有若干条;
若干条所述第一自适应伸缩杆和若干条所述第二自适应伸缩杆的数量均对应相同,且所述第一自适应伸缩杆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自适应伸缩杆的延伸长度;相对于所述第二自适应伸缩杆的长度更大的所述第一自适应伸缩杆能够作为动力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光强,孙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智汇港科技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