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小间距双肢墩柱施工工艺
本申请涉及双肢墩柱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超小间距双肢墩柱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双肢墩柱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高架桥、架高式高铁线路建设,用于支撑干线道路的支撑结构。双肢墩柱的两根墩柱间距小于0.2米时,即定义为超小间距双肢墩柱。超小间距双肢墩柱的占地面积相对较小,其可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但同时,超小间距双肢墩柱的施工难度亦大大提高。公布号为CN102817326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桥梁施工超小间距双肢墩柱的施工方法,其施工步骤为:制作双肢墩柱整体模板及塔身模板,并将所有模板拉运至施工现场;通过定位孔对所有模板进行配钻,并在模板安装前后进行误差检测;以锥形定位销对所有模板进行定位,双面胶密封卡接处的缝隙,螺栓卡接固定;以外缘套设有塑料套管的拉杆进一步提高整体模板的固定程度,以钢楔进一步微调间距,混凝土浇筑;待混凝土固定成型后,刷涂脱模剂并拆模。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普通混凝土固结成型时间较长,其使得双肢墩柱的成型周期被大大延缓,进而极大地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小间距双肢墩柱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00、测绘双肢墩柱(1)施工面积,挖掘用于浇筑双肢墩柱(1)的定位孔(101);围绕定位孔(101)外周确定并标记出所有模板(2)的安装位置,之后将所有模板(2)移运至施工现场;根据模板(2)宽度方向两侧相互适配的凸条(201)与通槽(202)相抵以拼装相邻的模板(2),将锁止螺栓(203)同时贯穿通槽(202)的一条侧壁和凸条(201),再使锁止螺栓(203)长度方向的一端螺纹拧紧于通槽(202)另一侧壁预设的螺纹槽内,以使相邻的模板(2)固定连接;模板(2)在高度方向的拼装以同样方式进行;在已标出的位置处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小间距双肢墩柱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00、测绘双肢墩柱(1)施工面积,挖掘用于浇筑双肢墩柱(1)的定位孔(101);围绕定位孔(101)外周确定并标记出所有模板(2)的安装位置,之后将所有模板(2)移运至施工现场;根据模板(2)宽度方向两侧相互适配的凸条(201)与通槽(202)相抵以拼装相邻的模板(2),将锁止螺栓(203)同时贯穿通槽(202)的一条侧壁和凸条(201),再使锁止螺栓(203)长度方向的一端螺纹拧紧于通槽(202)另一侧壁预设的螺纹槽内,以使相邻的模板(2)固定连接;模板(2)在高度方向的拼装以同样方式进行;在已标出的位置处通过定位螺栓(304)使模板(2)的底板固定于地面上,以备用;S200、现场制备速凝混凝土,将配重比为18:95:11:30:0.5的水、硅酸盐水泥、胶粉、砂和速凝剂分别倒入搅拌装置内搅拌,制得速凝混凝土后,以备用;S300、在所有模板(2)的腔体内灌注速凝混凝土,以养生膜套设于速凝混凝土和模板(2)的外表面;待速凝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拆除养生膜及所有模板(2);S400、观察双肢墩柱(1)外表面有无破损情况,以超声波装置检测双肢墩柱(1)的成型厚度及其内部空洞现象,待检测合格后,准备验收交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小间距双肢墩柱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0中增加如下步骤:S110、定位孔(101)的挖设深度需超过5m,定位孔(101)挖掘完毕后,须由施工人员下至定位孔(101)内清理硬质石块,之后压实地基并以刮板调整定位孔(101)内侧壁,保障定位孔(101)内侧壁的纵垂度和水平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小间距双肢墩柱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0中增加如下步骤:S120、以无碱玻璃纤维网格布填充凸条(201)与通槽(202)之间的空隙,之后以胶水填充通槽(202);待胶水凝固后,通过胶枪沿凸条(201)与通槽(202)的空隙打入玻璃胶,并以压缝球压实;相邻的模板(2)在直角转接处同样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小间距双肢墩柱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0中增加如下步骤:S130、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秀飞,俞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华恒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