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强专利>正文

一种污水处理用除油撇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2559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用除油撇渣装置,包括污水池,污水池的底部内壁上焊接有呈水平结构分布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且第一隔板位于污水池侧面内壁和第二隔板侧面外壁之间,污水池的侧面内壁、污水池的底部内壁和第一隔板的侧面外壁之间围绕有沉淀腔,污水池的底部内壁、第一隔板的侧面内壁侧面内壁和第二隔板的侧面外壁之间围绕有滤油腔,且污水池的底部内壁和第二隔板的侧面内壁之间围绕有排水腔,污水池侧面外壁靠近底部处和靠近顶部处分别插接有排泥管、进水管、出油管和排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内的污水通过自身的重力依次进入各个腔体的内部,并利用废油、污水和残渣密度的不同来达到除油撇渣的目的,装置整体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用除油撇渣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除油撇渣装置。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是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现有的污水处理用除油撇渣装置大多结构复杂,设置有大量的传动机构,使得部件之间的磨损严重,浪费能源,并且现有的污水处理用除油撇渣装置大多为开放式结构,装置运行时污水的异味直接发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污水处理用除油撇渣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结构复杂,设置有大量的传动机构,使得部件之间的磨损严重,浪费能源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污水处理用除油撇渣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用除油撇渣装置,括污水池,所述污水池的底部内壁上焊接有呈水平结构分布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且第一隔板位于污水池侧面内壁和第二隔板侧面外壁之间,所述污水池的侧面内壁、污水池的底部内壁和第一隔板的侧面外壁之间围绕有沉淀腔,所述污水池的底部内壁、第一隔板的侧面内壁侧面内壁和第二隔板的侧面外壁之间围绕有滤油腔,且污水池的底部内壁和第二隔板的侧面内壁之间围绕有排水腔。上述技术方案的关键构思在于:通过设置在污水池内部的沉淀腔、滤油腔、排水腔,污水通过自身的重力依次进入各个腔体的内部,并利用废油、污水和残渣密度的不同来达到除油撇渣的目的,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无需使用外部动力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污水池侧面外壁靠近底部处和靠近顶部处分别插接有排泥管、进水管、出油管和排水管,所述排泥管贯穿至沉淀腔的底部,且进水管贯穿至沉淀腔的顶部,所述出油管贯穿至滤油腔的顶部,所述排水管贯穿至排水腔的顶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隔板的侧面内壁靠近底部处开有等距离呈环形结构分布的过水槽,且过水槽的内部卡接有第二滤网。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板的顶部外壁上通过螺栓安装有过滤机构,所述污水池的侧面内壁焊接有成等距离分布的卡块,且过滤机构远离第一隔板的一端卡接在卡块的顶部外壁上。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螺栓安装有内卡环,且内卡环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隔板的顶部外壁上,所述第一滤网的另一侧外壁上通过螺栓安装有外卡环,且外卡环卡接在卡块的顶部外壁上。进一步的,所述污水池侧面外壁靠近底部处焊接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顶部外壁上通过螺栓安装有污泥泵,所述排泥管螺纹连接在污泥泵的输入端上。进一步的,所述污水池的顶部外壁上通过螺栓安装有顶盖,所述顶盖顶部外壁的中心处焊接有排气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设置在污水池内部的沉淀腔、滤油腔、排水腔,污水通过自身的重力依次进入各个腔体的内部,并利用废油、污水和残渣密度的不同来达到除油撇渣的目的,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无需使用外部动力装置。2.通过设置的顶盖,顶盖能够将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浊控制密封在装置的内部,防止污浊空气直接排放到外部空气的内部,使得污浊空气能够方便地通过排气管导入空气净化设备内部,有效地保护了空气环境。3.通过设置的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能够有效地将污水中的残渣污泥过滤下来,防止残渣污泥进入排水腔的内部,跟随处理后的污水流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污水处理用除油撇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污水处理用除油撇渣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污水处理用除油撇渣装置的结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污水处理用除油撇渣装置的过滤机构结构剖视图。图中:1污水池、2安装板、3污泥泵、4排泥管、5进水管、6出油管、7排水管、8顶盖、9排气管、10除臭机构、11第一隔板、12第二隔板、13沉淀腔、14滤油腔、15排水腔、16过水槽、17第二滤网、18过滤机构、19外卡环、20内卡环、21第一滤网、22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同时参见图1至图4,一种污水处理用除油撇渣装置,包括污水池1,污水池1的底部内壁上焊接有呈水平结构分布的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第一隔板11的高度低于第二隔板12,防止废油流入排水腔15的内部,且第一隔板11位于污水池1侧面内壁和第二隔板12侧面外壁之间,污水池1的侧面内壁、污水池1的底部内壁和第一隔板11的侧面外壁之间围绕有沉淀腔13,用于沉淀残渣,污水池1的底部内壁、第一隔板11的侧面内壁侧面内壁和第二隔板12的侧面外壁之间围绕有滤油腔14,用于排出废油,且污水池1的底部内壁和第二隔板12的侧面内壁之间围绕有排水腔15。从上述描述可知,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在污水池内部的沉淀腔、滤油腔、排水腔,污水通过自身的重力依次进入各个腔体的内部,并利用废油、污水和残渣密度的不同来达到除油撇渣的目的,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无需使用外部动力装置。进一步的,污水池1侧面外壁靠近底部处和靠近顶部处分别插接有排泥管4、进水管5、出油管6和排水管7,排泥管4、出油管6和排水管7分别为污泥、废油和处理后污水的排出管道,排泥管4贯穿至沉淀腔13的底部,且进水管5贯穿至沉淀腔13的顶部,出油管6贯穿至滤油腔14的顶部,排水管7贯穿至排水腔15的顶部。进一步的,第二隔板12的侧面内壁靠近底部处开有等距离呈环形结构分布的过水槽16,污水从底部通过,使得水油分离,且过水槽16的内部卡接有第二滤网17。进一步的,第一隔板11的顶部外壁上通过螺栓安装有过滤机构18,用于过滤污水中的残渣,污水池1的侧面内壁焊接有成等距离分布的卡块22,且过滤机构18远离第一隔板11的一端卡接在卡块22的顶部外壁上。进一步的,过滤机构18包括第一滤网21,第一滤网21的一侧外壁上通过螺栓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用除油撇渣装置,包括污水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池(1)的底部内壁上焊接有呈水平结构分布的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且第一隔板(11)位于污水池(1)侧面内壁和第二隔板(12)侧面外壁之间,所述污水池(1)的侧面内壁、污水池(1)的底部内壁和第一隔板(11)的侧面外壁之间围绕有沉淀腔(13),所述污水池(1)的底部内壁、第一隔板(11)的侧面内壁侧面内壁和第二隔板(12)的侧面外壁之间围绕有滤油腔(14),且污水池(1)的底部内壁和第二隔板(12)的侧面内壁之间围绕有排水腔(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用除油撇渣装置,包括污水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池(1)的底部内壁上焊接有呈水平结构分布的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且第一隔板(11)位于污水池(1)侧面内壁和第二隔板(12)侧面外壁之间,所述污水池(1)的侧面内壁、污水池(1)的底部内壁和第一隔板(11)的侧面外壁之间围绕有沉淀腔(13),所述污水池(1)的底部内壁、第一隔板(11)的侧面内壁侧面内壁和第二隔板(12)的侧面外壁之间围绕有滤油腔(14),且污水池(1)的底部内壁和第二隔板(12)的侧面内壁之间围绕有排水腔(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除油撇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池(1)侧面外壁靠近底部处和靠近顶部处分别插接有排泥管(4)、进水管(5)、出油管(6)和排水管(7),所述排泥管(4)贯穿至沉淀腔(13)的底部,且进水管(5)贯穿至沉淀腔(13)的顶部,所述出油管(6)贯穿至滤油腔(14)的顶部,所述排水管(7)贯穿至排水腔(15)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除油撇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12)的侧面内壁靠近底部处开有等距离呈环形结构分布的过水槽(16),且过水槽(16)的内部卡接有第二滤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李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