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轨道车辆的转向架、轨道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转向架、轨道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的一些轨道交通系统,轨道车辆的转向架上通过导向轮带动走行轮转向,对列车进行导向。相关技术中的导向轮与轨道之间的压力迫使构架旋转,利用导向框和回转支承等实现力的传递,带动走行轮转向,进而实现导向,此时,导向轮需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和摩擦力,且走行轮无法及时跟随导向轮转向,进一步增大导向轮承受的压力和摩擦力,转弯不方便,且转弯半径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转向架,所述转向架转向灵活,转弯半径小。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转向架的轨道车辆。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轨道车辆的轨道交通系统。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用于轨道车辆的转向架,包括:导向框架,所述导向框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纵臂和至少一个第一横拉杆,两个所述第一纵臂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转向架(200),其特征在于,包括:/n导向框架(1),所述导向框架(1)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纵臂(11)和至少一个第一横拉杆(12),两个所述第一纵臂(11)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横拉杆(12)的横向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纵臂(11)转动连接,其中,每个所述第一纵臂(11)分别与至少一个走行轮(1021)相连,每个所述第一纵臂(11)上分别安装至少一个导向轮(2);/n连接机构(3),所述第一纵臂(11)通过所述连接机构(3)带动所述走行轮(1021)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转向架(2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向框架(1),所述导向框架(1)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纵臂(11)和至少一个第一横拉杆(12),两个所述第一纵臂(11)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横拉杆(12)的横向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纵臂(11)转动连接,其中,每个所述第一纵臂(11)分别与至少一个走行轮(1021)相连,每个所述第一纵臂(11)上分别安装至少一个导向轮(2);
连接机构(3),所述第一纵臂(11)通过所述连接机构(3)带动所述走行轮(1021)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轨道车辆的转向架(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臂(11)通过所述连接机构(3)带动所述走行轮(1021)同步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轨道车辆的转向架(2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3)包括:
至少一个第二横拉杆(32),所述第二横拉杆(32)的横向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纵臂(11)和所述走行轮(1021)转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轨道车辆的转向架(2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3)还包括:
至少两个第二纵臂(31),两个所述第二纵臂(31)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其中一个所述第二纵臂(31)与所述第一纵臂(11)相连,另一个所述第二纵臂(31)与所述走行轮(1021)相连,所述第二横拉杆(32)的横向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纵臂(31)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轨道车辆的转向架(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框架(1)还包括:
竖臂(13),每个所述第一纵臂(11)上分别固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竖臂(13),每个所述竖臂(13)均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转向架(200)的构架(1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轨道车辆的转向架(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臂(11)和所述竖臂(13)均为两个,每个所述竖臂(13)上具有沿纵向延伸的延伸段(130),所述延伸段(130)与所述第一纵臂(11)在竖向上间隔开,所述第一横拉杆(12)的横向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竖臂(13)的所述延伸段(130)转动连接,以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纵臂(11)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轨道车辆的转向架(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竖臂(13)包括底座部(131)、中间部(132)和顶封部(133),所述底座部(131)与所述第一纵臂(11)固定相连,所述中间部(132)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转向架(200)的构架(101),所述顶封部(133)和所述底座部(131)分别位于所述中间部(132)的竖向两端且夹止在所述构架(101)的竖向两侧,所述底座部(131)和所述顶封部(133)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中间部(132)可拆卸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轨道车辆的转向架(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构架(101)包括至少一个横架(1011),所述导向框架(1)安装于所述横架(1011),所述走行轮(1021)分别设在所述横架(1011)的横向两端,每个所述走行轮(1021)分别通过走行轮关节(104)安装于所述横架(101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志鸿,谭志成,付文明,张亚祥,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