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膨胀性薄片和造形物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24197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热膨胀性薄片和造形物的制造方法。热膨胀性薄片具备:第1热膨胀层,其形成于基材的一方的面上,含有第1热膨胀性材料;第2热膨胀层,其形成于所述第1热膨胀层上,含有第2热膨胀性材料,所述第2热膨胀层还含有白色颜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膨胀性薄片和造形物的制造方法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810028605.X、申请日为2018年1月11日、名称为“热膨胀性薄片、热膨胀性薄片和造形物的制造方法”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应于吸收的热量来发泡从而膨胀的热膨胀性薄片以及制造热膨胀性薄片的方法。
技术介绍
过去,已知一种热膨胀性薄片,其在基材薄片的一方的面上形成对应于吸收的热量而发泡、膨胀的热膨胀性材料的热膨胀层。能在该热膨胀性薄片上形成将光变换成热的光热变换层,通过在光热变换层照射光来使热膨胀层部分地或整体地膨胀。另外,还已知通过使光热变换层的形状变化来在热膨胀性薄片上形成立体的造形物(立体图像)的方法(例如参考专利文献的特开昭64-28660号公报、特开2001-150812号公报)。然而在现有的热膨胀性薄片中,有其表面发黄而白色度低这样的问题。在这样的热膨胀性薄片中,在其表面形成立体图像时,还有难以表现鲜艳的颜色这样的问题。因此谋求薄片的表面具备良好的白色度的热膨胀性薄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实情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薄片的表面具备良好的白色度的热膨胀性薄片以及热膨胀性薄片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热膨胀性薄片具备:第1热膨胀层,其形成于基材的一方的面上,含有第1热膨胀性材料;第2热膨胀层,其形成于所述第1热膨胀层上,含有第2热膨胀性材料,所述第2热膨胀层还含有白色颜料。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的热膨胀性薄片具备:第1热膨胀层,其形成于基材的一方的面上,含有第1热膨胀性材料;第2热膨胀层,其形成于所述第1热膨胀层上,含有第2热膨胀性材料,所述第2热膨胀层包含氧化钛。本专利技术的热膨胀性薄片的制造方法具备:第1形成步骤,在基材的一方的面上形成含有第1热膨胀性材料的第1热膨胀层;第2形成步骤,在所述第1热膨胀层上形成含有第2热膨胀性材料的第2热膨胀层,在所述第2形成步骤中,使所述第2热膨胀层中含有白色颜料。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的热膨胀性薄片的制造方法具备:第1形成步骤,在基材的一方的面上形成含有第1热膨胀性材料的第1热膨胀层;和第2形成步骤,在所述第1热膨胀层上形成含有第2热膨胀性材料的第2热膨胀层,在所述第2形成步骤中,使所述第2热膨胀层含有氧化钛。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的热膨胀性薄片的制造方法具备:第1形成步骤,在基材的一方的面上形成含有第1热膨胀性材料且不含有白色颜料的第1热膨胀层;和第2形成步骤,在所述第1热膨胀层上形成含有第2热膨胀性材料且含有白色颜料的第2热膨胀层。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热膨胀性薄片的截面图。图2A~C是示意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热膨胀性薄片的制造方法的截面图。图3A~C是示意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的概要的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立体图像形成工艺的流程图。图5A~E是示意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立体图像形成工艺的截面图。图6A、B是表示比较例与本实施方式的热膨胀层的比较的截面图。图7是示意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热膨胀性薄片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图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热膨胀性薄片以及热膨胀性薄片的制造方法。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谓「立体图像」表示造型物,在造型物中一般包含单纯的形状、几何学形状、字符等广泛的形状。进而造型物还包含作为表面装饰的结果而形成的装饰。所谓装饰,是通过视觉以及/或者触觉使人想起美感的存在。另外,所谓「立体图像形成」,不仅包含形成造型物,还包含表面装饰(修饰)。(实施方式1)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热膨胀性薄片10如图1所示那样具备基材11、第1热膨胀层12、第2热膨胀层13以及墨水受纳层14。第1热膨胀层12和第2热膨胀层13构成热膨胀性薄片10的热膨胀层。另外,详细如之后说明的那样,热膨胀性薄片10在图3A~图3C中概要示出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50被实施印刷,在其表面形成有凹凸的造形物(立体图像)。基材11是支承热膨胀层的薄片状的构件。作为基材11,使用上质纸、中质纸、合成纸等纸、或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通常使用的塑料薄膜。另外,基材11具备如下程度的强度:在第1热膨胀层12以及第2热膨胀层13整体或部分因发泡膨胀时不会向基材11的相反侧(图1所示的下侧)隆起,另外,不会出现皱折或大幅起伏。此外具有能耐受使热膨胀层发泡时的加热的耐热性。基材11的厚度例如是200μm程度。第1热膨胀层12形成在基材11的一方的面(图1所示的上表面)上。第1热膨胀层12是膨胀成与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相应的大小的层,在粘合剂B1中分散配置多种热膨胀性材料MC1(热膨胀性微胶囊、微粉)。第2膨胀层13如后述那样包含白色颜料,但第1膨胀层12不含白色颜料。另外,详细如之后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设于基材11的上表面(表面)的墨水受纳层14上以及/或者基材11的下表面(背面)形成光热变换层,通过照射光(电磁波)来使设有光热变换层的区域发热。第1热膨胀层12由于吸收在表面以及/或者背面的光热变换层产生的热而发泡、膨胀,因而能选择性地仅使特定的区域膨胀。另外,第1热膨胀层的厚度例如是100μm程度。作为粘合剂B1而使用从醋酸乙烯系聚合物、丙烯酸系聚合物等选择的热可塑性树脂。另外,热膨胀性微胶囊MC1是将丙烷、丁烷、其他低沸点气化性物质封入到热可塑性树脂的外壳内的构成。外壳例如由从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偏氯乙烯、聚醋酸乙烯酯、聚丙烯酸酯、聚丙烯腈、聚丁二烯、或它们的共聚物等选择的热可塑性树脂形成。热膨胀性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约5~50μm。若将该微胶囊加热到热膨胀开始温度以上,则树脂所构成的高分子的外壳软化,内含的低沸点气化性物质气化,通过该压力而让胶囊膨胀。虽然也依赖于所使用的微胶囊的特性,但微胶囊膨胀到膨胀前的粒径的5倍程度。另外,图1中为了方便而图示成微胶囊MC1的粒径大致相同,但实际上在微胶囊MC1的粒径中是有偏差的,全部微胶囊不会都具有相同粒径。第2热膨胀层13形成在形成于基材11的一方的面上的第1热膨胀层12之上。第2热膨胀层13也与第1热膨胀层12同样,是膨胀成与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相应的大小的层,在粘合剂B2中分散配置热膨胀性材料MC2(热膨胀性微胶囊)。另外,第2热膨胀层13如图1所示那样包含白色颜料W。作为白色颜料W,能使用从氧化钛、硫酸钡、氧化锌等选择的材料,特别优选氧化钛。通过第2热膨胀层13包含白色颜料,能提升热膨胀层的白色度。另外,粘合剂B2以及热膨胀性微胶囊MC2使用作为第1热膨胀层12的粘合剂B1以及热膨胀性微胶囊MC1而举出的材料。另外,粘合剂B2以及热膨胀性微胶囊MC2既可以分别使用与第1热膨胀层12的粘合剂B1以及热膨胀性微胶囊MC1不同的材料,也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若使用与第1热膨胀层12和第2热膨胀层13相同的材料,则原料共通化,能简化制造工序,此外能有助于制造成本削减,因而优选。另外,第2热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膨胀性薄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n第1形成步骤,在基材的一方的面上形成含有第1热膨胀性材料的第1热膨胀层;和/n第2形成步骤,在所述第1热膨胀层上形成含有第2热膨胀性材料的第2热膨胀层,/n在所述第2形成步骤中,使所述第2热膨胀层含有白色颜料,另一方面,在所述第1形成步骤中,使所述第1热膨胀层不含有所述白色颜料。/n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307 JP 2017-0428141.一种热膨胀性薄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第1形成步骤,在基材的一方的面上形成含有第1热膨胀性材料的第1热膨胀层;和
第2形成步骤,在所述第1热膨胀层上形成含有第2热膨胀性材料的第2热膨胀层,
在所述第2形成步骤中,使所述第2热膨胀层含有白色颜料,另一方面,在所述第1形成步骤中,使所述第1热膨胀层不含有所述白色颜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膨胀性薄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给定的白色颜料是氧化钛、硫酸钡或氧化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膨胀性薄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形成步骤中,将所述第2热膨胀层的厚度形成得比所述第1热膨胀层的厚度更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膨胀性薄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膨胀性薄片的制造方法还包含:
墨水受纳层形成步骤,在所述第2热膨胀层上形成受纳墨水的墨水受纳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膨胀性薄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热膨胀性材料和所述第2热膨胀性材料是相同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膨胀性薄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热膨胀性材料和所述第2热膨胀性材料是在外壳中包含气化性物质的微胶囊,
所述第2热膨胀层的厚度是相当于所述微胶囊的数个份的厚度。


7.一种造形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第1步骤,通过在基材的一方的面上形成含有热膨胀性材料的热膨胀层,来形成热膨胀性薄片;和
第2步骤,通过对所述热膨胀性薄片部分地施加所述热膨胀层能膨胀的温度的热,来使所述热膨胀性薄片中的与被施加所述热的部分对应的表面由于所述热膨胀层的膨胀而隆起,从而在所述热膨胀性薄片的表面形成凹凸,
所述第1步骤包含:
第1子步骤,在所述基材的一方的面上形成含有第1热膨胀性材料的第1热膨胀层;和
第2子步骤,在所述第1热膨胀层上形成含有第2热膨胀性材料的第2热膨胀层,
在所述第2子步骤中,使所述第2热膨胀层含有白色颜料,另一方面,在所述第1子步骤中,使所述第1热膨胀层不含所述白色颜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造形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给定的白色颜料是氧化钛、硫酸钡或氧化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造形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子步骤中,将所述第2热膨胀层的厚度形成得比所述第1热膨胀层的厚度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造形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造形物的制造方法还包含:
第3步骤,在所述第2步骤之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本柳吉宗堀内雄史
申请(专利权)人: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