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国平专利>正文

一种工程建设用的机械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2400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程建设用的机械手,其结构包括链轮、控制端、衔接管头、喷射头、支撑脚,链轮安装于控制端下表面,衔接管头与喷射头相连接,在控制端操控喷射头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后端的衔接的衔接管头将会拖动管体跟随上升,在喷射头上升到一定距离时,由撑杆固定住管体端头的安装位置,能够在机械手上升到一定距离时,衔接管头能够在一定弧度内进行弯曲,使其不会压缩内部的空间,将会由延体主要固定住整体的力,在外力超过硬层承受的范围时,内部的压胶芯将会适当的配合缓冲压迫,自身具有一定的硬力,在过程承受外力时,将会往内进行挤压,在固定端承受弯曲的力时,将会起到延伸受力的点,并且匀分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程建设用的机械手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手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工程建设用的机械手。
技术介绍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会需要到对工程成型的混凝土进行湿喷操作,让其成型的混凝土能够得到适当的养护作用,其成型的混凝土面积较大,而喷射机械手喷射范围有限,需要通过移动调整,让其混凝土能够全方位得到处理。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工程建设用的机械手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比如:当机械手在移动喷射的过程中,衔接于一起的是软管,在机械手上升到一定位置时,其衔接管将会与前端喷射头呈垂直状态,而内道有所压缩,较容易造成被输出的水增加压力,对混凝土有所损坏。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工程建设用的机械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当机械手在移动喷射的过程中,衔接于一起的是软管,在机械手上升到一定位置时,其衔接管将会与前端喷射头呈垂直状态,而内道有所压缩,较容易造成被输出的水增加压力,对混凝土有所损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一种工程建设用的机械手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其结构包括链轮、控制端、衔接管头、喷射头、支撑脚,所述链轮安装于控制端下表面,所述衔接管头与喷射头相连接,所述支撑脚安装于控制端外表面且铰链连接。所述衔接管头包括外环、托杆、中孔,所述中孔嵌入于外环内部,所述托杆与外环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托杆包括托杆、接环,所述托杆嵌入于接环内部,所述接环为环形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托杆包括摆体、延固头、撑杆,所述延固头与摆体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延固头包裹于撑杆外表面,所述延固头由橡胶材质所制成,具有一定的韧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摆体包括压角、中角、裹弧,所述裹弧贴合于中角外表面,所述中角之间安装有压角,所述中角为四边形结构,所述裹弧由橡胶材质所制成,具有一定的反弹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角包括导角、压片、外撑层,所述导角嵌入于外撑层内部,所述外撑层外表面安装有压片,所述压片设有两个,所述导角为三角形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撑杆包括延体、后延层、补角,所述延体嵌入于后延层内部,所述后延层外表面与补角相贴合,所述补角一侧为字型结构,另一端呈方形状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延体包括硬层、胶球、压胶芯,所述胶球贴合于硬层外表面,所述硬层内部安装有压胶芯,所述压胶芯为球体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胶芯包括扇角、隔条、中芯,所述隔条与中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扇角之间安装有隔条,所述隔条设有四个且呈圆形均匀分布,所述扇角为扇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在控制端操控喷射头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后端的衔接的衔接管头将会拖动管体跟随上升,在喷射头上升到一定距离时,由撑杆固定住管体端头的安装位置,其压角将会根据弯曲的角度进行夹紧,在一定角度摆动时,将会呈反力进行挤压,并且对衔接在一起的压片进行挤压缓冲,将会抵触在一起,呈反力的作用,能够在机械手上升到一定距离时,衔接管头能够在一定弧度内进行弯曲,使其不会压缩内部的空间。2.将会由延体主要固定住整体的力,在外力超过硬层承受的范围时,内部的压胶芯将会适当的配合缓冲压迫,对外层的力起到反推的作用,让扇角支撑开硬层受力的范围,自身具有一定的硬力,在过程承受外力时,将会往内进行挤压,在固定端承受弯曲的力时,将会起到延伸受力的点,并且匀分开。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工程建设用的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衔接管头的右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托杆的右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托杆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摆体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压角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撑杆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延体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压胶芯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链轮-11、控制端-22、衔接管头-33、喷射头-44、支撑脚-55、外环-301、托杆-302、中孔-303、托杆-s01、接环-s02、摆体-g1、延固头-g2、撑杆-g3、压角-w01、中角-w02、裹弧-w03、导角-001、压片-002、外撑层-003、延体-331、后延层-332、补角-333、硬层-e11、胶球-e22、压胶芯-e33、扇角-x01、隔条-x02、中芯-x0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工程建设用的机械手,其结构包括链轮11、控制端22、衔接管头33、喷射头44、支撑脚55,所述链轮11安装于控制端22下表面,所述衔接管头33与喷射头44相连接,所述支撑脚55安装于控制端22外表面且铰链连接。所述衔接管头33包括外环301、托杆302、中孔303,所述中孔303嵌入于外环301内部,所述托杆302与外环301相连接。其中,所述托杆302包括托杆s01、接环s02,所述托杆s01嵌入于接环s02内部,所述接环s02为环形结构,所述托杆s01位于固定力与受力部位之间,起到缓冲的作用。其中,所述托杆s01包括摆体g1、延固头g2、撑杆g3,所述延固头g2与摆体g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延固头g2包裹于撑杆g3外表面,所述延固头g2由橡胶材质所制成,具有一定的韧性,所述摆体g1在整体往侧方摆动时,能够回归原位。其中,所述摆体g1包括压角w01、中角w02、裹弧w03,所述裹弧w03贴合于中角w02外表面,所述中角w02之间安装有压角w01,所述中角w02为四边形结构,所述裹弧w03由橡胶材质所制成,具有一定的反弹性,所述中角w02保持整体的中端力,所述压角w01在一定角度摆动时,将会呈反力进行挤压,所述裹弧w03限制衔接部位的活动范围。其中,所述压角w01包括导角001、压片002、外撑层003,所述导角001嵌入于外撑层003内部,所述外撑层003外表面安装有压片002,所述压片002设有两个,所述导角001为三角形结构,所述导角001引导整体活动时,能够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所述压片002在衔接部位受力时,两者压片002将会抵触在一起,呈反力的作用。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本专利技术中,在控制端22操控喷射头44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后端的衔接的衔接管头33将会拖动管体跟随上升,其管体将与中孔303衔接在一起相互贯通,托杆302将会抵在管体内部,其前端将与接环s02固定住,在喷射头44上升到一定距离时,由撑杆g3固定住管体端头的安装位置,由延固头g2延伸开,让摆体g1承受管体弯曲的角度,其中角w02将保持在受力的中端,其压角w01将会根据弯曲的角度进行夹紧,其端头将由裹弧w03进行适当的缓冲,在中角w02跟随角度对压角w01进行挤压时,其导角001将会引导外撑层003的活动范围,并且对衔接在一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程建设用的机械手,其结构包括链轮(11)、控制端(22)、衔接管头(33)、喷射头(44)、支撑脚(55),所述链轮(11)安装于控制端(22)下表面,所述衔接管头(33)与喷射头(44)相连接,所述支撑脚(55)安装于控制端(22)外表面且铰链连接,其特征在于:/n所述衔接管头(33)包括外环(301)、托杆(302)、中孔(303),所述中孔(303)嵌入于外环(301)内部,所述托杆(302)与外环(301)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建设用的机械手,其结构包括链轮(11)、控制端(22)、衔接管头(33)、喷射头(44)、支撑脚(55),所述链轮(11)安装于控制端(22)下表面,所述衔接管头(33)与喷射头(44)相连接,所述支撑脚(55)安装于控制端(22)外表面且铰链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衔接管头(33)包括外环(301)、托杆(302)、中孔(303),所述中孔(303)嵌入于外环(301)内部,所述托杆(302)与外环(301)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建设用的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杆(302)包括托杆(s01)、接环(s02),所述托杆(s01)嵌入于接环(s02)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程建设用的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杆(s01)包括摆体(g1)、延固头(g2)、撑杆(g3),所述延固头(g2)与摆体(g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延固头(g2)包裹于撑杆(g3)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工程建设用的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摆体(g1)包括压角(w01)、中角(w02)、裹弧(w03),所述裹弧(w03)贴合于中角(w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刘国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