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卢凌云专利>正文

一种分体式智能助眠仪、协同助眠方法和闭环助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2241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体式智能助眠仪。该助眠仪包含了三个部分:助眠仪主机、睡眠头带和连接管。助眠仪主机包含机壳、电路主板、按键、电气泵和电磁气阀。睡眠头带含有气囊、喇叭和睡眠状态检测传感器。连接管用于连接助眠仪主机和睡眠头带,内含输气管和信号导线。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分体式智能助眠仪分体式结构设计方案既解决了现有按摩式助眠仪的噪声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头盔按摩式助眠仪不能让使用者正常睡觉和翻身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协同助眠方法,使物理按摩与语音心理催眠协同作用,提高助眠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闭环助眠方法,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分体式智能助眠仪能根据使用者实际睡眠状态做出较佳的助眠动作,从而提高助眠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体式智能助眠仪、协同助眠方法和闭环助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助眠仪
,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智能助眠仪、协同助眠方法和闭环助眠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同时承受的压力也比以往更高,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睡眠质量差,入睡困难,甚至失眠,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改善睡眠质量、解决入睡困难和失眠,是众多具有睡眠障碍的人士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各种助眠仪就应运而生了。目前市面上有效的助眠仪通常分成佩戴式助眠仪和非佩戴式助眠仪,非佩戴式助眠仪多以单纯播放催眠音乐或白噪声、自然声或一些电波为主,属于非按摩方式,通常是一个开环非智能的,不能检测使用者的睡眠状态,只能单纯地定时或持续播放音频或电波,很多时候不能到达较好的助眠效果。目前市面上佩戴式助眠仪主要以头戴式为主,分为按摩和非按摩助眠仪,而以按摩方式助眠的效果明显优于非按摩方式。由于要实现按摩的功能,采用按摩方式的助眠仪体积比较大,目前市面上佩戴式按摩助眠仪多以头盔形式出现,所有元器件和按摩装置以及电源均封装在头盔中,噪声大,助眠手段单一,通常也只是单纯地定时按摩,按摩力度和时间不能随使用者的睡眠状态而调整,因此助眠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噪声大是很多使用者不能忍受的问题。头盔还比较笨重,不适合长时间睡觉翻身和侧卧,甚至会影响正常睡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分体式、头戴、具有智能检测控制以及多种助催眠方式的助眠仪。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分体式智能助眠仪,该助眠仪包含了三个部分:助眠仪主机、睡眠头带和连接管;助眠仪主机包含机壳、按键、电路主板、电气泵和电磁气阀;睡眠头带含有左气囊、右气囊、左喇叭、右喇叭和睡眠状态检测传感器;连接管用于连接助眠仪主机和睡眠头带,由一个外管和内含的左气管、右气管和信号导线组成。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的分体式智能助眠仪中的助眠仪主机电路主板含有电源处理电路、中央处理器、存储器、音频处理电路、按键处理电路、无线通讯电路、电气泵和电磁气阀控制电路以及睡眠状态检测传感器数据处理电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的分体式智能助眠仪中的睡眠头带的面料是软质面料,睡眠头带中的左气囊、右气囊基本处于使用者人体头部太阳穴的位置;睡眠头带中的左喇叭、右喇叭基本处于人体耳朵的位置,用于收听助眠仪播放的助眠音频。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的分体式智能助眠仪中的连接管的外管是空心软管,直径小于3cm;内含的左气管、右气管都是空心软管,左气管用于给左气囊输气,右气管用于给右气囊输气,两个气管的直径都小于1cm。优选的:所述的分体式智能助眠仪中,助眠仪主机中的电路主板上,中央处理器选用微控制器MCU。优选的:所述的分体式智能助眠仪中,睡眠头带中的睡眠状态检测传感器选用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协同助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分体式智能助眠仪,使用电气泵、电磁气阀和气囊,通过程序控制对气囊的充放气实现对头部按摩,达到物理助眠的效果;使用音频芯片通过程序产生和播放白噪声音频,使用音频芯片通过程序播放可预先放置于存储芯片内的催眠引导语音、助眠音乐等音频文件,实现心理催眠的效果;所述分体式智能助眠仪通过程序使按摩动作与催眠引导语音的具体内容相协同,实现物理助眠与心理催眠的协同作用,提高助眠效果。其中催眠引导语音包括呼吸催眠语音、数数催眠语音、放松催眠语音、冥想催眠语音等。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物理助眠与心理催眠的协同实现具体方法是:把一段具有节奏感的催眠语音内容,包括呼吸催眠语音、数数催眠语音、放松催眠语音等,分成最基本的两个或多个子语音,每个子语音在播放时是不可分割,并且是被独立播放的;在助眠过程中,对气囊的充气和放气的时间,与播放子语音的时间是周期同步的。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闭环助眠方法,其特征在于:本专利技术所述分体式智能助眠仪,使用睡眠状态检测传感器检测使用者睡眠状态和睡姿,根据使用者的睡眠状态和睡姿,通过控制电气泵和电磁阀的开启和关闭时间来控制对气囊的充放气,从而实现对人体头部按摩的力度调整,以及通过设置语音芯片的相应参数以调节喇叭输出合适音量,以达到较佳的助眠效果。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闭环助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当检测到使用者处于左侧卧时,则关闭控制处于人体头部左侧气囊的电气泵和电磁气阀,使得该气囊处于放气状态;当检测到使用者处于右侧卧时,则关闭控制处于人体头部右侧气囊的电气泵和电磁气阀,使得该气囊处于放气状态;当检测到使用者处于清醒多动状态时,则使按摩力度保持现有的较大力度和现有音量;当检测到使用者处于少动状态时,则使按摩力度和音量随着时间逐步减小;当检测到使用者处于睡着状态时,则停止按摩和关闭音量。当检测到使用者由睡着状态变成清醒多动状态时,根据使用者的预先设定,可自动重启按摩动作和播放音频,进入新的一个助眠周期。与市面现有的助眠仪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分体式智能助眠仪的分体设计技术方案,通过把产生噪声的电气泵和电磁阀与人体分离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按摩式助眠仪无法解决的噪声问题。同时人体所戴的头带所含的气囊和喇叭等均可选用轻薄器件,因此可采取软质材料设计,使得使用者可以正常睡眠和翻身,解决了头盔式助眠仪使用者在睡觉时不能正常翻身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所述分体式智能助眠仪同时提供头部按摩和音频播放,即既可有头部按摩这种物理方式的助眠,也可有催眠引导语音、助眠音乐这类的心理催眠,助眠手段多样,供使用者选择余地大。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协同助眠方法,实现物理助眠与心理催眠的协同作用,提高了助眠效果。4、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闭环助眠方法,使得助眠过程会根据使用者实际睡眠状态做出较佳的助眠动作,从而提高助眠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分体式智能助眠仪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分体式智能助眠仪主机电路主板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分体式智能助眠仪睡眠头带结构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分体式智能助眠仪连接管结构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分体式智能助眠仪主机按键面板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分体式智能助眠仪程序流程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使用呼吸催眠语音时的协同助眠流程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闭环助眠流程图。图中:1、助眠仪主机;2、连接管;3、睡眠头带;4、左喇叭;5、左气囊;6、睡眠状态检测传感器;7、右气囊;8、右喇叭;9、连接管外管;10、连接管内左气管;11、连接管内右气管;12、连接管内信号导线;13、LED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体式智能助眠仪,其特征在于:该助眠仪包含了三个部分:助眠仪主机(1)、睡眠头带(3)和连接管(2);助眠仪主机包含机壳、按键、电路主板、电气泵和电磁气阀;睡眠头带含有左气囊(5)、右气囊(7)、左喇叭(4)、右喇叭(8)和睡眠状态检测传感器(6);连接管(2)用于连接助眠仪主机(1)和睡眠头带(3),由一个外管(9)和内含的左气管(10)、右气管(11)和信号导线(12)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智能助眠仪,其特征在于:该助眠仪包含了三个部分:助眠仪主机(1)、睡眠头带(3)和连接管(2);助眠仪主机包含机壳、按键、电路主板、电气泵和电磁气阀;睡眠头带含有左气囊(5)、右气囊(7)、左喇叭(4)、右喇叭(8)和睡眠状态检测传感器(6);连接管(2)用于连接助眠仪主机(1)和睡眠头带(3),由一个外管(9)和内含的左气管(10)、右气管(11)和信号导线(12)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智能助眠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助眠仪主机(1)电路主板含有电源转换处理电路、中央处理器、存储器、音频处理电路、按键处理电路、无线通讯电路、电气泵和电磁气阀控制电路以及睡眠状态检测传感器数据处理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智能助眠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睡眠头带(3)的面料是软质面料,睡眠头带中的左气囊(5)、右气囊(7)基本处于使用者人体头部太阳穴的位置;睡眠头带(3)中的左喇叭(4)、右喇叭(8)基本处于人体耳朵的位置,用于收听助眠仪播放的助眠音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智能助眠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2)的外管(9)是空心软管,直径小于3cm;内含的左气管(10)、右气管(11)都是空心软管,两个气管的直径都小于1cm。


5.一种协同助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分体式智能助眠仪,使用电气泵、电磁气阀和气囊,通过程序控制对气囊的充放气实现对头部按摩,达到物理助眠的效果;使用音频芯片通过程序产生和播放白噪声音频,使用音频芯片通过程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凌云卢震宇
申请(专利权)人:卢凌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