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助眠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8653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助眠机器人,属于康复理疗设备技术领域,本申请设置了控制模块、监测模块、横向晃动组件、经颅磁模块、远红外热疗模块、脑波音乐模块、量子光模块,其中,量子光模块、脑波音乐模块营造了一个宁静舒适的声光温度睡眠环境,辅助入睡,通过水平律动模块和和远红外热疗模块促进人体局部的血液循环,血管扩张,舒缓身心压力,有利于人体入睡,横向晃动组件可以模拟摇篮环境促进人体快速入眠,增强睡眠纺锤波;量子光模块还可以促进人体褪黑素的产生,以改善睡眠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助眠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属于康复理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助眠机器人。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过度紧张和压力造成身体器官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非正常负荷状态,不良的精神和心理因素会引起情绪的恶化,从而产生一系列对身体有害的影响,而睡眠障碍的危害更是位列前茅。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全球近1/4的人受失眠困扰,每年近8.6亿人患失眠抑郁障碍,而我国有超过一半人群存在睡眠障碍。现有技术中也有用来治疗失眠和提高睡眠质量的治疗床,比如:专利CN107648023A公开了一种失眠治疗床,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治疗失眠功能的床。它包含床身、床身调节装置、床身支架,床身为三段式结构,床身由背部、腰部、腿部组成,背部、腰部和腿部的下部分别设置有床身调节装置,床身调节装置的下部设置有床身支架;背部上设置有枕头和头部按摩装置,腰部上设置有数个上腰按摩头和数个下腰按摩头;腿部的中部设置有小腿按摩夹持装置,腿部的左侧设置有脚部按摩板。它通过纯物理的方法对人体进行放松治疗,可以对人体的多个部位进行放松治疗,放松效果好,且无依赖性,能从根本上解决失眠问题,且本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专利CN109718455A公开了一种失眠治疗床,它涉及失眠治疗功能
,具体涉及一种失眠治疗床。它包含失眠治疗床本体、床头、第一置物柜、第二置物柜、第三置物柜、推拉板、隔板、空气加湿器、扬声器、音乐播放器、发热垫、毯子、按摩枕、硬枕、软枕、熏香室、风扇、置物台、熏香药包、百叶窗、第一储物箱、第二储物箱、第三储物箱等。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它通过设置有音乐播放器,能够播放安眠曲、催眠曲以及轻音乐等,使失眠者进入放松的状态,缓解心理紧张感;设置有空气加湿器,能够加湿空气,改善睡眠环境,让失眠者感到舒适;设置有熏香药包,能够让失眠者平神静气,更易入睡,有效治疗失眠。专利CN110269427A公开了一种助眠按摩床垫,包括床垫本体,所述床垫本体上设置有多个振动装置,所述多个振动装置沿床垫本体均匀分布,所述振动装置包括基部,基部设置有气流腔以及与气流腔连通的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气流腔中设置有由气流驱动运动的滚动体,床垫本体上设置有与振动装置进气通道相连接的气体发生装置。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使用安全,具有更好的振动按摩效果。专利CN110327171A公开了一种催眠、助眠床,包括:固定基座、用于相对于固定基座可沿至少一个方向往复移动设置的运动床、用于检测人体生命体征的检测设备以及用于控制运动床移动和检测设备动作并根据检测设备的检测结果对运动床进行反馈调节的控制器;运动床与固定基座连接,检测设备设置于运动床,控制器与运动床及检测设备均连接。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普通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催眠、助眠床可以相对于固定基座往复移动,促进人的血液循环,使人更容易入睡。上述的这些助眠、失眠治疗床功能比较单一,通过使用按摩功能、采用香薰方式,或进行睡眠监测,调节床身和枕头软硬度,这些方法都无法增加睡眠纺锤波,无法从根源上延长深度睡眠时间,助眠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一)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助眠机器人,以解决现有的助眠、失眠治疗设备功能比较单一,无法从根源上延长深度睡眠时间,助眠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助眠机器人,其包括:横向晃动组件,横向晃动组件包括:底座;传动机构,设置在底座上;连杆,偏心铰接于传动机构一侧上,使其随着传动机构旋转做往复运动;摇杆,其一侧铰接于底座上,中部与连杆另一侧铰接,以使连杆往复运动时,摇杆以其与底座铰接处为支撑点往复摆动;摆动底座,与摇杆另一侧铰接,摇杆往复摆动时驱使摆动底座随之横向往复晃动;摆床,固定连接于摆动底座上侧,并随摆动底座横向往复晃动,摆床上对应人体头部的位置可发射波长为658±10nm的红光和波长为420-470nm的蓝光的量子光模块以及可向外发射磁场的经颅磁模块,对应人体背部和腿部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向外发送红外线的远红外热疗模块,对应人体耳部的位置设置有向外发射音波的脑波音乐模块,摆床上还设置了带动摆床按预定频率水平振动的水平律动模块;监测模块,用于实时监测人体睡眠状态。本申请设置了横向晃动组件、脑波音乐模块、远红外热疗模块、量子光模块、经颅磁模块、监测模块,横向晃动组件带动摆床以类正弦横向晃动,可以促进睡眠,增强睡眠纺锤波,能缩短成年人的睡眠潜伏期,增加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的时间,睡得更香,还能增强睡眠纺锤波,睡得更安稳,在晃动下,人们入睡更快,睡眠质量更高,脑波音乐模块营造了一个宁静舒适的声光温度睡眠环境,辅助入睡,通过水平律动模块和和远红外热疗模块促进人体局部的血液循环,血管扩张,舒缓身心压力,有利于人体入睡,量子光模块还可以促进人体褪黑素的产生,以改善睡眠质量,经颅磁模块可以向人体施加低频重复刺激频率(1Hz每秒1次或以下经颅磁刺激)或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1Hz以上经颅磁刺激),可以改变异常脑电活动,改变神经结构、影响大脑神经功能和神经调控,从而达到治疗睡眠障碍的目的,通过监测模块可以实时监测人体睡眠状态,用户可以获知睡眠质量,可以根据睡眠质量调节适配自己的各功能模块的工作频率。在一些实施例中,横向晃动组件包括:底座;传动机构,设置在底座上;连杆,偏心铰接于传动机构一侧上,使其随着传动机构旋转做往复运动;摇杆,其一侧铰接于底座上,中部与连杆另一侧铰接,以使连杆往复运动时,摇杆以其与底座铰接处为支撑点往复摆动;摆动底座,与摇杆另一侧铰接,摇杆往复摆动时驱使摆动底座随之横向往复晃动;摆床,固定连接于摆动底座上侧,并随摆动底座横向往复晃动。晃动助眠装置工作时首先传动机构旋转,其次由于连杆偏心铰接于传动机构上,因此连杆随着铰接点旋转而做往复运动,再者摇杆上侧铰接在底座上,中部与摇杆铰接,所以摇杆随着连杆做扇形摆动,最后铰接在摇杆下侧的摆动底座带动摆床做周期性摆动,由于传动机构只需要一直旋转即可实现摆床摆动,较大程度上规避了该机构的急回特性,位移时间曲线呈现为一种类正弦运动。床架保持水平的同时,床架的运动轨迹为一种圆心向上的圆弧,给人包络、放松的体感。同时具有结构紧凑,加工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家庭、医院、养老院等场所。运动变化平滑、规律,从而促进人体快速入眠,同时增强睡眠纺锤波,改善睡眠质量。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机构包括:驱动器,设置在底座上;传动轴,通过轴承水平固定在底座上;从动轮,设置在传动轴轴体外周上,并通过传动带与驱动器驱动连接;飞轮,设置在传动轴一侧,连杆偏心连接于该飞轮上。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杆与飞轮之间还设有连杆A,连杆A中部偏心连接于飞轮上,连杆A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杆,两侧的连杆分别铰接于与其对应的摇杆中部。在一些实施例中,飞轮下侧还设有光电开关。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轴两侧均设置有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助眠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n横向晃动组件,所述横向晃动组件包括:底座(1);传动机构(2),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连杆(3),偏心铰接于所述传动机构(2)一侧上,使其随着所述传动机构(2)旋转做往复运动;摇杆(4),其一侧铰接于所述底座(1)上,中部与所述连杆(3)另一侧铰接,以使所述连杆(3)往复运动时,所述摇杆(4)以其与底座(1)铰接处为支撑点往复摆动;摆动底座(5),与所述摇杆(4)另一侧铰接,所述摇杆(4)往复摆动时驱使所述摆动底座(5)随之横向往复晃动;/n摆床(6),固定连接于所述摆动底座(5)上侧,并随摆动底座(5)横向往复晃动,所述摆床(6)上对应人体头部的位置可发射波长为658±10nm的红光和波长为420-470nm的蓝光的量子光模块以及可向外发射磁场的经颅磁模块,对应人体背部和腿部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向外发送红外线的远红外热疗模块,对应人体耳部的位置设置有向外发射音波的脑波音乐模块,所述摆床(6)上还设置了带动所述摆床(6)按预定频率水平振动的水平律动模块;/n监测模块,用于实时监控人体睡眠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助眠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横向晃动组件,所述横向晃动组件包括:底座(1);传动机构(2),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连杆(3),偏心铰接于所述传动机构(2)一侧上,使其随着所述传动机构(2)旋转做往复运动;摇杆(4),其一侧铰接于所述底座(1)上,中部与所述连杆(3)另一侧铰接,以使所述连杆(3)往复运动时,所述摇杆(4)以其与底座(1)铰接处为支撑点往复摆动;摆动底座(5),与所述摇杆(4)另一侧铰接,所述摇杆(4)往复摆动时驱使所述摆动底座(5)随之横向往复晃动;
摆床(6),固定连接于所述摆动底座(5)上侧,并随摆动底座(5)横向往复晃动,所述摆床(6)上对应人体头部的位置可发射波长为658±10nm的红光和波长为420-470nm的蓝光的量子光模块以及可向外发射磁场的经颅磁模块,对应人体背部和腿部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向外发送红外线的远红外热疗模块,对应人体耳部的位置设置有向外发射音波的脑波音乐模块,所述摆床(6)上还设置了带动所述摆床(6)按预定频率水平振动的水平律动模块;
监测模块,用于实时监控人体睡眠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助眠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2)包括:
驱动器(21),设置在底座(1)上;
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炽夫
申请(专利权)人:哈工天愈中山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