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药物特比萘芬纳米乳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2214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特比萘芬纳米乳抗菌药物,粒径在1~100nm之间,其组成成分及质量百分比为:特比萘芬0.05%~5.93%、油3.24%~7.67%、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28.79%~53.27%、余量为蒸馏水,上述成分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该药物对多种皮肤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和杀菌作用,渗透性强,且具有粘度低、稳定性好、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同时具有制备工艺简单、低耗能、安全性高、不需特殊设备即可大量生产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药物特比萘芬纳米乳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手癣、足癣、体癣、股癣、甲癣、花斑癣、皮肤和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及甲真菌病的抗菌药物新剂型,特别涉及一种特比萘芬纳米乳抗菌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特比萘芬是一种吡酮类广谱外用抗真菌药。对皮肤癣菌、酵母菌、霉菌等,具有较强的抑杀菌作用。在特比萘芬较高浓度下,对各种放线菌、革兰阳性、阴性菌及支原体、衣原体、毛滴虫、阴道滴虫和绿脓杆菌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特比萘芬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真菌的新陈代谢,通过改变真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引起细胞内物质外流,并且阻断蛋白质前体物质的摄取,从而导致真菌细胞死亡。与传统咪唑类抗真菌药相比,特比萘芬对皮肤真菌赖以生存的角质层有极强的渗透力,故对角质层深部真菌,如甲癣等有显著的抑菌。临床上主要用于浅部皮肤真菌感染,如体癣、脚癣、股癣,手、足癣(尤其是角化增厚型),花斑癣,皮肤念珠菌病,白色念珠菌及甲癣的治疗。但是由于该类药物微溶于水,现有的剂型是特比萘芬软膏,凝胶剂,栓剂。这些剂型药物粒径过大,皮肤吸收吸收不完全。因此如何寻找一种合适的剂型从而提高特比萘芬的生物利用度,靶向性,缓释性,增强疗效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与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利用度高,靶向性,缓释性好的特比萘芬纳米乳抗菌药物。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特比萘芬纳米乳抗菌药物,该纳米乳抗菌药物的粒径在1~100nm之间,其组成成分及质量百分比为:特比萘芬0.05%~5.93%、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28.79%~53.27%、油3.24%~7.67%、余量为蒸馏水,上述成分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特比萘芬纳米乳抗菌药物中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最佳质量比为1:1~5: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特比萘芬纳米乳抗菌药物中,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之和与油的最佳质量比为9:1~3:1。制备本专利技术药物的配方优选质量百分比是:表面活性剂20.36%~26.54%、助表面活性剂10.65%~20.80%、乙酸异丙酯3.21%~19.81%、余量为蒸馏水,上述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制备本专利技术药物的配方最佳质量百分比是:特比萘芬2.77%、乙酸异丙酯4.50%、RH-4024.48%、无水乙醇13.83%、蒸馏水54.43%。在选择表面活性剂时,若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与油所需的HLB值相等或相近,则容易形成性质非常稳定的纳米乳。本专利技术根据此方法选用毒性相对较小,不容易受电解质、无机盐类及酸碱的影响且与其他表面活性剂的相容性好的RH-40、EL-40、Tween-80、Tween-20、Span-80中的任何一种或两种混合物作为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可以调节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使表面活性剂与油结合更容易形成纳米乳。本专利技术选用无水乙醇作为助表面活性剂来调节HLB值,而且它也是特比萘芬很好的溶剂。根据纳米乳形成机理,油是配合表面活性剂参与形成稳定纳米乳的,选用的油相分子量小,小分子油相的作用与助表面活性剂类似,易嵌入到表面活性剂中,与之形成界面膜,增溶能力大于大分子油相;在纳米乳体系中水所占的百分比越高,形成纳米乳的可能性越大。在本专利技术中,乙酸异丙酯、乙酸乙酯、肉豆蔻酸异丙酯作为油相,均形成稳定的纳米乳,所以本专利技术选用的油是乙酸乙酯,乙酸异丙酯和肉豆蔻酸异丙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本专利技术特比萘芬纳米乳抗菌药物稳定性考察1.高速离心试验对纳米乳稳定性的影响取制备的特比萘芬纳米乳适量放于离心管中,密封后置于高速离心机中,12000r/min的转速进行离心20min,离心的纳米乳液仍保持澄清透明,未见特比萘芬析出及油水分层现象。2.留样观察试验将特比萘芬纳米乳液分装于几个玻璃瓶中,密封后分别置于冰箱-4℃、室温25℃、60℃条件下留样观察60d,每隔5d取样观察。结果表明该纳米乳在三种条件下均能保持澄清透明的外观,未出现破乳、分层和结晶现象,具有良好的经时稳定性、热储稳定性和抗冷冻稳定性。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特比萘芬纳米乳的液滴呈球形,其粒径大小为1~100nm,且分布均匀,分散性良好。经试验证明,特比萘芬纳米乳呈淡黄色或无色澄清透明的液体,在低温-4℃、室温25℃、高温60℃的条件下均能保持稳定性,无结晶、破乳等浑浊现象,可见是一种稳定的药物剂型;而且制备方法简单、耗能低、毒性小、安全性高、不需特殊设备即可大批量生产,从而用于临床治疗真菌疾病。本专利技术特比萘芬纳米乳抗菌药物用途:该药物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包括皮肤丝状菌如表皮癣菌、小孢子菌、毛癣菌等,酵母菌如新型隐球菌、糠秕孢子菌,放线菌,曲霉菌以及吸收腐生菌等;对多种革兰氏阳性、阴性菌、衣原体以及毛滴虫也有一定杀灭作用。将特比萘芬纳米乳外用,可治疗由疗由须疮毛癣菌、红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以及大小孢子菌等所致的体癣、股癣、脚癣、头癣、须癣等引起的各种皮肤癣病;由白色念珠菌所致的皮肤念珠菌病;以及马来西亚头屑菌所致的花斑癣病等。本专利技术特比萘芬纳米乳抗菌药物使用方法及用量:用本品均匀涂抹于皮肤患处(0.1ml/cm2),早晚各1次,疗程视病情而定,大多为1d~14d即可。本专利技术特比萘芬纳米乳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具有载药量高、粘度低、稳定性好、分散性强、吸收迅速、缓释性好、靶向释药等特点,并且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2)具有表面张力低,浸润性好的特点,能使药物很好的附着于真菌上,药滴粒径小,更容易渗透进入真菌内部干扰其代谢而发挥抑菌杀菌作用;3)制备工艺简单,不需要特殊生产仪器便可大批量生产,耗能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纳米乳的的透射电镜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纳米乳的粒度分析仪检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纳米乳的粒径分布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专利技术人给出的制备方法、产品配方及产品的使用效果试验来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药物的有益效果。试验例1本专利技术药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微观形态观察(JEM123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日本日立公司)结果显示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该纳米乳液滴为球形,大小均一且分布均匀,分散性好。图2、图3为本专利技术纳米乳用粒度分析仪测定结果(ZetasizerNanoZS型激光粒度分析仪,英国MalvernInstrument公司),从图2可以看出纳米乳粒径<10nm的粒子占24.1%,10nm~20nm之间的粒子占74.3%,20nm~30nm之间的粒子占1.7%,平均粒径为11.44nm。图3为特比萘芬纳米乳抗菌药物的粒径分析检测报告。试验例2特比萘芬纳米乳的体外抗菌活性试验以特比萘芬乳膏、空白纳米乳为对照,本专利技术特比萘芬纳米乳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效能如下所述。将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菌、白色念珠菌(以上菌种由我校微生物实验室提供)接种于不同培养基上,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特比萘芬纳米乳抗菌药物,其特征在于,该纳米乳的粒径在1~100nm之间,由以下原料组成,其质量百分比为:/n特比萘芬0.05%~5.93%、油2.24%~7.67%、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28.79%~53.27%、余量为蒸馏水,上述成分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n所述助表面活性剂是无水乙醇;/n所述油是乙酸异丙酯,乙酸乙酯,肉豆蔻酸异丙酯中的任何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n所述表面活性剂是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聚氧乙烯(40)蓖麻油、吐温-80、司盘-80或吐温-20中的任何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特比萘芬纳米乳抗菌药物,其特征在于,该纳米乳的粒径在1~100nm之间,由以下原料组成,其质量百分比为:
特比萘芬0.05%~5.93%、油2.24%~7.67%、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28.79%~53.27%、余量为蒸馏水,上述成分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所述助表面活性剂是无水乙醇;
所述油是乙酸异丙酯,乙酸乙酯,肉豆蔻酸异丙酯中的任何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表面活性剂是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聚氧乙烯(40)蓖麻油、吐温-80、司盘-80或吐温-20中的任何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比萘芬纳米乳抗菌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质量比为1:1~5: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比萘芬纳米乳抗菌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之和与油的最佳质量比为9:1~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比萘芬纳米乳抗菌药物,其特征在于,制备本发明药物的配方优选质量百分比是:表面活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五庆李引乾刘凯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