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眼科手术用自排式重水注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眼科手术器材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眼科手术用自排式重水注射装置。
技术介绍
眼科中的重水是一类纯化的全氟化碳液体,比重大于水,透明,具备一定表面张力,短时间应用无生物毒性。基于上述特性,手术中恰当的使用重水可以帮助术者顺利释放视网膜下液,平复脱离视网膜,压迫止血,实现晶体核及球内异物玻璃体腔内漂浮以利于取出。相比显微镜下的锋锐刀剪,重水因其多才多艺、无色不定形被誉为眼科手术中的“软器械”。重水通常由常规注射器注入眼球内,但是由于眼球内容积固定并具有一定的液体,故为了维持眼压稳定,传统注射方法为向眼球内注入一定量的重水后拔出注射器,然后另向眼球中插入注射器吸取等量的眼球液体。如此操作不仅延长了手术时间,而且在眼球中反复插拔注射器针头极易扩大穿刺口,造成不必要的损伤。针对此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如CN204600878U所公开的双腔针头,其具有供重水注入眼球中的注射通道和供眼球中的液体外排的排出通道,注射通道仍与常规注射器相连,排出通道另接液体存储袋。通过此类双腔针头虽然能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眼科手术用自排式重水注射装置,包括双腔针头(7),双腔针头(7)具有供重水(16)注入眼球中的注射通道(701)和供眼球中的液体排出的排出通道(70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双腔注射筒(4),双腔注射筒(4)具有与注射通道(701)连通的注射腔(5)和与排出通道(703)连通的排出腔(9);注射腔(5)中滑动设有注射活塞头(6),注射活塞头(6)上连接有注射活塞杆(2),排出腔(9)中滑动设有排出活塞头(10),排出活塞头(10)上连接有排出活塞杆(14),从而在向双腔注射筒(4)中内推注射活塞杆(2)以将注射腔(5)内的重水(16)向眼球中注射的过程中,同时外拉排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眼科手术用自排式重水注射装置,包括双腔针头(7),双腔针头(7)具有供重水(16)注入眼球中的注射通道(701)和供眼球中的液体排出的排出通道(70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双腔注射筒(4),双腔注射筒(4)具有与注射通道(701)连通的注射腔(5)和与排出通道(703)连通的排出腔(9);注射腔(5)中滑动设有注射活塞头(6),注射活塞头(6)上连接有注射活塞杆(2),排出腔(9)中滑动设有排出活塞头(10),排出活塞头(10)上连接有排出活塞杆(14),从而在向双腔注射筒(4)中内推注射活塞杆(2)以将注射腔(5)内的重水(16)向眼球中注射的过程中,同时外拉排出活塞杆(14)即可将与注入的重水(16)等量的眼球内液体抽提至排出腔(9),以维持眼内压稳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科手术用自排式重水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注射活塞杆(2)和排出活塞杆(14)之间设有反向同步驱动机构,以在内推注射活塞杆(2)的过程中,可由反向同步驱动机构控制排出活塞杆(14)同步外拉,以将眼球中的液体同步抽提至排出腔(9)中;
反向同步驱动机构为第一齿轮(13),第一齿轮(13)转动设置在双腔注射筒(4)的尾端,第一齿轮(13)的一侧与设置在注射活塞杆(2)上的第一齿条(3)啮合配合,第一齿轮(13)的另一侧与设置在排出活塞杆(14)上的第二齿条(15)啮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眼科手术用自排式重水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双腔注射筒(4)的尾端设有端盖(11),且端盖(11)具有空腔,第一齿轮(13)转动设置在端盖(11)空腔的中部,在端盖(11)上位于第一齿轮(13)的两侧分别设有供注射活塞杆(2)定位贯穿的第一导向孔和供排出活塞杆(14)定位贯穿的第二导向孔,注射活塞杆(2)的尾端穿出第一导向孔后与推拉柄(1)固定连接,排出活塞杆(14)的尾端穿出第二导向孔后穿设在开设于推拉柄(1)上的贯穿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科手术用自排式重水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双腔注射筒(4)还具有用于联动注射活塞杆(2)和排出活塞杆(14)运动的半自动联动机构,半自动联动机构可用于控制排出活塞杆(14)在内推注射活塞杆(2)以向眼球内注入重水(16)过程中的同步外拉,且半自动联动机构还用于控制排出活塞杆(14)在注射活塞杆(2)外拉抽取重水(16)的末段的同步外拉以供排出腔(9)同步抽取重水(16);
半自动联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注射活塞杆(2)上的第三齿条(17)、设置在排出活塞杆(14)上的第四齿条(20)、固定在双腔注射筒(4)尾端的第一齿轮箱(18)以及设置在第三齿条(17)和第四齿条(20)之间并可在第一齿轮箱(18)中沿双腔注射筒(4)的径向方向滑动分布的第一齿轮架(19);第一齿轮架(19)上沿第一齿轮架(19)的滑动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反向驱动组件和第一同向驱动组件,第一反向驱动组件为转动设置在第一齿轮架(19)上的第三齿轮(22),第一同向驱动组件为转动设置在第一齿轮架(19)上并相互啮合的第四齿轮(23)和第五齿轮(24),第四齿轮(23)分布于靠近第三齿条(17)的一侧,第五齿轮(24)分布于靠近第四齿条(20)的一侧,且第三齿轮(22)、第四齿轮(23)以及第五齿轮(24)的中心轴方向均平行于第一齿轮架(19)的滑动方向分布;
在第一齿轮箱(18)上设有供第一齿轮架(19)的滑动方向的其中一端伸出的开口,第一齿轮架(19)的对应端部可由开口中伸出并形成按压部(1902),以经按压部(1902)将第一齿轮架(19)压入第一齿轮箱(18)后使第四齿轮(23)与第三齿条(17)啮合且使第五齿轮(24)与第四齿条(20)啮合;在第一齿轮箱(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琦莲,裴克,朱晶晶,郭佳音,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