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婴幼儿床,包括多根立撑架、设置于多根立撑架之间的底盘撑架,底盘撑架包括位于中部的中心座、围设于中心座周围的多组连杆机构,每组连杆机构分别连接在相应的立撑架与中心座之间,每组连杆机构包括位于上部的上底杆、位于上底杆下方的下底杆,上底杆的一端部与中心座上部绕第一底轴枢轴连接,上底杆的另一端部与相应的立撑架通过第一球关节转动地设置,下底杆的一端部与中心座下部绕第二底轴枢轴连接,下底杆的另一端部与相应的立撑架通过第二球关节转动地设置,该可折叠婴幼儿床通过在多组连杆机构的带动下促使多根立撑架同步相靠拢或相撑开,进而实现完成床的折叠或展开,折叠或展开操作方便,折叠后体积小且易于存放,携带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折叠婴幼儿床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折叠婴幼儿床。
技术介绍
可折叠婴幼儿床由于其便利性而被广泛使用,特别是随着现在二胎政策的放开,孩童越来越多,从而对可折叠婴幼儿床的需求越来越多,而且,对可折叠婴幼儿床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可操作性与体积大小。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CN109619911A中所示的一种儿童游戏围框,所述下框架包括位于中部的中心座、多组连接在所述中心座与相应的所述下框角关节之间的底连杆组,所述中心座包括能够上下相对位移的上中心组与下中心组,每组底连杆组与上中心组与下中心组之间都构成一个能够变形的三角形机构,并与立杆之间构成能够变形的四连杆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折叠婴幼儿床。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可折叠婴幼儿床,包括多根立撑架、设置于所述多根立撑架之间的底盘撑架,所述底盘撑架包括位于中部的中心座、围设于所述中心座周围的多组连杆机构,每组所述连杆机构分别连接在相应的立撑架与所述中心座之间,每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位于上部的上底杆、位于所述上底杆下方的下底杆,所述上底杆的一端部与所述中心座上部绕第一底轴枢轴连接,所述上底杆的另一端部与相应的立撑架通过第一球关节转动地设置,所述下底杆的一端部与所述中心座下部绕第二底轴枢轴连接,所述下底杆的另一端部与相应的立撑架通过第二球关节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中心座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在多组所述连杆机构的带动下促使多根所述立撑架同步相靠拢,在所述中心座返回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在多组所述连杆机构的带动下促使多根所述立撑架同步相撑开。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上底杆与所述中心座之间,与/或每个所述上底杆与相应的立撑杆之间设置有上展开限位机构,每个所述下底杆与所述中心座之间,与/或每个所述下底杆与相应的立撑杆之间设置有下展开限位机构。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展开限位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中心座上部的多个上部封顶的上单向接头,所述下展开限位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中心座下部的多个上部封顶的下单向接头,所述上底杆的一端部与所述上单向接头绕第一底轴枢轴连接,所述下底杆的一端部与所述下单向接头绕第二底轴枢轴连接,当所述可折叠婴幼儿床处于展开位置下,所述上底杆抵在所述上单向接头的封顶部上,所述下底杆抵在所述下单向接头的封顶部上,所述上单向接头与所述下单向接头在所述中心座上构成一个整体。在某些实施例中,每组所述连杆机构上的第一底轴与所述第二底轴相平行地设置。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立撑架共四个,包括两个所述第一立撑架、两个所述第二立撑架,两个所述第一立撑架的上部分别与相应的所述第二立撑架的上部枢轴连接,形成位于左右两侧部的侧床架,每侧的所述侧床架还包括第一床围座、第二床围座,每侧的所述第一立撑架的上部、所述第二立撑架的上部、所述第一床围座与所述第二床围座四者通过同心轴转动连接,并且该四者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锁定位置的侧支架锁机构。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床围包括两根一端部通过第一单向转动关节转动连接的第一床围杆,所述第一床围杆的另一端部通过第一围杆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床围座上,所述第二床围包括两根一端部通过第二单向转动关节转动连接的第二床围杆,所述第二床围杆的另一端部通过第二围杆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床围座上,所述第一围杆轴与所述第一单向转动关节上的转轴相平行地设置且与所述同心轴相空间垂直地设置,所述第二围杆轴与所述第二单向转动关节上的转轴相平行地设置且也与所述同心轴相空间垂直地设置。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杆机构具有四组,与中间的所述中心座在展开位置下呈X形。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婴幼儿床,通过在多组连杆机构的带动下促使多根立撑架同步相靠拢或相撑开,进而实现完成床的折叠或展开,折叠或展开操作方便,折叠后体积小且易于存放,携带方便。附图说明附图1为可折叠婴幼儿床展开状态立体示意图;附图2为可折叠婴幼儿床展开状态侧面示意图;附图3为可折叠婴幼儿床折叠状态立体示意图;附图4为附图1的A处放大爆炸图;附图5为侧床架展开位置下内部结构配合示意图;附图6为侧床架折叠过程中内部结构配合示意图;其中:1、侧床架;11、第一立撑架;12、第二立撑架;13、第一床围座;14、第二床围座;15、侧支架锁机构;151、移动件;152、第一驱动槽;153、第二驱动槽;154、第一导向槽;154a、第一导槽段;154b、第一锁槽段;155、第二导向槽;155a、第二导槽段;155b、第二锁槽段;156、弹性限位件;156a、限位凸点;157、滑块槽;158、加强铁片;159、滑块;159a、滑块定位件;2、第一床围杆;21、第一围杆轴;22、第一单向转动关节;3、第二床围杆;31、第二围杆轴;32、第二单向转动关节;4、底盘撑架;41、中心座;411、第一底轴枢轴;412、第二底轴枢轴;413、上单向接头;414、下单向接头;42、连杆机构;421、上底杆;422、下底杆。具体实施方式如各附图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可折叠婴幼儿床,该可折叠婴幼儿床中,包括四根立撑架、设置于多根立撑架之间的底盘撑架4,底盘撑架4包括位于中部的中心座41、围设于中心座41周围的四组连杆机构42,其中中心座41为分为上下部的X字座,一体成型,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四个上下对称的底轴枢轴。四组连杆机构42分别连接在对应的立撑架与中心座41之间,每组连杆机构42分别连接在相应的立撑架与中心座之间,每组连杆机构42包括位于上部的上底杆421、位于上底杆421下方的下底杆422,上底杆421的一端部与中心座41上部绕第一底轴411枢轴连接,上底杆421的另一端部与相应的立撑架通过第一球关节转动地设置,下底杆422的一端部与中心座41下部绕第二底轴412枢轴连接,下底杆422的另一端部与相应的立撑架通过第二球关节转动地设置。每个上底杆421与中心座41之间设置有上展开限位机构,每个下底杆422与中心座41之间设置有下展开限位机构,其中上展开限位机构包括固定于中心座41上部的多个上部封顶的上单向接头413,下展开限位机构包括固定于中心座41下部的多个上部封顶的下单向接头414,上底杆421的一端部与上单向接头413绕第一底轴411枢轴连接,下底杆422的一端部与下单向接头414绕第二底轴412枢轴连接,当可折叠婴幼儿床处于展开位置下,上底杆421抵在上单向接头413的封顶部上,下底杆422抵在下单向接头414的封顶部上,上单向接头413与下单向接头414在中心座41上构成一个整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可折叠婴幼儿床,包括多根立撑架、设置于所述多根立撑架之间的底盘撑架(4),所述底盘撑架(4)包括位于中部的中心座(41)、围设于所述中心座(41)周围的多组连杆机构(42),每组所述连杆机构(42)分别连接在相应的立撑架与所述中心座之间,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连杆机构(42)包括位于上部的上底杆(421)、位于所述上底杆(421)下方的下底杆(422),所述上底杆(421)的一端部与所述中心座(41)上部绕第一底轴(411)枢轴连接,所述上底杆(421)的另一端部与相应的立撑架通过第一球关节转动地设置,所述下底杆(422)的一端部与所述中心座(41)下部绕第二底轴(412)枢轴连接,所述下底杆(422)的另一端部与相应的立撑架通过第二球关节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中心座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在多组所述连杆机构(42)的带动下促使多根所述立撑架同步相靠拢,在所述中心座返回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在多组所述连杆机构(42)的带动下促使多根所述立撑架同步相撑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可折叠婴幼儿床,包括多根立撑架、设置于所述多根立撑架之间的底盘撑架(4),所述底盘撑架(4)包括位于中部的中心座(41)、围设于所述中心座(41)周围的多组连杆机构(42),每组所述连杆机构(42)分别连接在相应的立撑架与所述中心座之间,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连杆机构(42)包括位于上部的上底杆(421)、位于所述上底杆(421)下方的下底杆(422),所述上底杆(421)的一端部与所述中心座(41)上部绕第一底轴(411)枢轴连接,所述上底杆(421)的另一端部与相应的立撑架通过第一球关节转动地设置,所述下底杆(422)的一端部与所述中心座(41)下部绕第二底轴(412)枢轴连接,所述下底杆(422)的另一端部与相应的立撑架通过第二球关节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中心座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在多组所述连杆机构(42)的带动下促使多根所述立撑架同步相靠拢,在所述中心座返回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在多组所述连杆机构(42)的带动下促使多根所述立撑架同步相撑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婴幼儿床,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上底杆(421)与所述中心座(41)之间,与/或每个所述上底杆(421)与相应的立撑杆之间设置有上展开限位机构,每个所述下底杆(422)与所述中心座(41)之间,与/或每个所述下底杆(422)与相应的立撑杆之间设置有下展开限位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婴幼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展开限位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中心座(41)上部的多个上部封顶的上单向接头(413),所述下展开限位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中心座(41)下部的多个上部封顶的下单向接头(414),所述上底杆(421)的一端部与所述上单向接头(413)绕第一底轴(411)枢轴连接,所述下底杆(422)的一端部与所述下单向接头(414)绕第二底轴(412)枢轴连接,当所述可折叠婴幼儿床处于展开位置下,所述上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业鹏,戚军,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爱思贝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