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盔和索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2152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1 1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头盔和索环,在索环装配到头盔的壳体时,索环在头盔构成用于将外气引入到头盔内部的通气口。索环具备:基部,构成为装配到头盔的设置于壳体的贯通孔的位置,在基部装配到贯通孔的位置时,基部的开口部与贯通孔重叠;操作部件,能旋转地装配到基部;以及多个活动遮板,构成为与操作部件相对于基部进行的旋转连动而开闭开口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头盔和索环
本公开涉及头盔和索环。
技术介绍
为了头盔内部的换气和防止防护板的内表面起雾,在头盔设置有将头盔内部与头盔外表面连通的能开闭的通气口。日本特开平10-121317号公报的头盔,使头盔的壳体向内侧凹陷,在该凹洼部开设将内外连通的通气口,而且在该凹洼部嵌合固定基部,基部上设置有用于与通气口连通的连接孔。并且,记载有通过在该基部装配上下摆动的活动遮板(shutter)来开闭通气口的内容。另外,关于日本实开平2-87027号公报的头盔,记载有通过使把手向左右滑动,从而连动的活动遮板开闭通气口的内容。如上所述,由于头盔的通气口通过活动遮板来开闭,因此需要将活动遮板的开闭机构设置在头盔。该活动遮板的开闭机构优选为是尽可能简单的构造且占用空间小。但是,在日本特开平10-121317号公报的头盔中,由于使活动遮板摆动的机构复杂,因此需要很多零件,在头盔上的组装作业差。这种活动遮板开闭机构,为了修理和更换,被要求构造的简单化。另外,在日本实开平2-87027号公报的头盔中,为了使两个通气口通过一个活动遮板来开闭,需要使活动遮板的开闭机构的占用空间扩大到必要以上。这种活动遮板开闭机构,还对头盔的外观设计产生影响,因此被要求节省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通气口的开闭机构中的构造的简单化以及节省空间的头盔和用于通气口的索环。根据本公开的一方式,提供头盔。所述头盔具备:壳体,具有从所述壳体的外部延伸到所述壳体的内部的贯通孔;以及索环,在所述壳体中配设在所述贯通孔的位置,构成用于将外气引入到所述壳体内部的通气口。所述索环具备:基部,在所述壳体中装配到所述贯通孔的位置,在与所述贯通孔重叠的位置具备开口部;操作部件,能旋转地装配到所述基部;以及多个活动遮板,构成为与所述操作部件相对于所述基部进行的旋转连动而开闭所述开口部。根据本公开的一方式,提供索环。在所述索环装配到头盔的壳体时,所述索环在头盔构成用于将外气引入到所述头盔内部的通气口,所述索环具备:基部,构成为装配到所述头盔的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贯通孔的位置,在所述基部装配到所述贯通孔的位置时,所述基部的开口部与所述贯通孔重叠;操作部件,能旋转地装配到所述基部;以及多个活动遮板,构成为与所述操作部件相对于所述基部进行的旋转连动而开闭所述开口部。附图说明图1是头盔的立体图。图2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索环的立体图,示出活动遮板闭合的状态。图3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索环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基部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中的操作部件与活动遮板的关系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中的活动遮板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索环的立体图。图8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索环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索环的分解立体图。图10A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索环的立体图,示出活动遮板闭合的状态。图10B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索环的立体图,示出活动遮板打开的状态。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一实施方式的头盔进行说明。〔第1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头盔1具备球体状的壳体2。壳体2构成头盔的外壳。壳体2为具有半球状的树脂部件。关于构成壳体2的材料,例如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碳酸酯(PC)以及含浸有增强纤维的热固性树脂等选择。壳体2例如也可以收纳用于吸收冲击的作为内饰部件的减震衬垫。另外,例如为了得到对头部的缓冲性,壳体2也可以收纳具有比减震衬垫低的斥力的各种垫。壳体2具备用于确保视野的开口部3。另外,头盔1也可以具备具有透光性的无色且透明的作为板部件的护罩。护罩在闭合位置防止从前方飞来的异物、雨水、风进入到头盔1内,提高穿戴者的视觉确认性。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壳体2内部的换气,在开口部3的上部设置有将壳体2的内部与壳体2的外表面连通的、具备活动遮板的通气口。通气口通过插入到壳体2的贯通孔4的索环10构成。索环10具备:基部11,装配到壳体2的贯通孔4;操作部件12,能旋转地装配到基部11;以及第1活动遮板13和第2活动遮板14,与操作部件12的旋转连动而移动。贯通孔4是在厚度方向上贯通壳体2的孔。即,贯通孔4从壳体2的外部延伸到壳体2的内部。并且,在壳体2,在贯通孔4及其周围装配基部11。基部11为直径比贯通孔4大的圆形板,在中央部具备与贯通孔4对应的第1开口部16。第1开口部16为圆形孔,是与贯通孔4大致相同大小的贯通孔。基部11具备:背面11a,是装配到壳体2的面;以及表面11b,是与背面11a相反的一侧的面,在该表面11b配置活动遮板13、14。如图4所示,在背面11a,在第1开口部16的周围竖立设置有嵌合壁17。第1开口部16设置在嵌合壁17的内侧,嵌合壁17嵌合在贯通孔4。即,基部11包含嵌合到贯通孔4的嵌合壁17以及位于贯通孔4的外部的部位。另外,在背面11a的外周缘具备旋转引导部18,该旋转引导部18引导操作部件12相对于基部11进行旋转并且规定旋转范围。旋转引导部18为具有凹形状的槽,遍及操作部件12旋转的范围、即能够使第1活动遮板13和第2活动遮板14开闭的范围而沿着周向设置。如图3所示,基部11的表面11b具备对第1活动遮板13的移动进行引导的第1主引导槽21和对第2活动遮板14的移动进行引导的第2主引导槽22。第1主引导槽21和第2主引导槽22为供设置在第1活动遮板13的第1端部的第1主引导突起36和设置在第2活动遮板14的第1端部的第2主引导突起37卡合的凹部形状的槽,在第1开口部16的外侧,以沿着第1开口部16的周向的方式延伸,且具有细长的圆弧形状。另外,基部11的表面11b具备对第1活动遮板13的移动进行引导的第1副引导槽23和对第2活动遮板14的移动进行引导的第2副引导槽24。第1副引导槽23和第2副引导槽24是供设置在第1活动遮板13的第2端部的第1副引导突起38和设置在第2活动遮板14的第2端部的第2副引导突起39卡合的槽,通过在相对于第1主引导槽21和第2主引导槽22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凹部构成。换言之,第1主引导槽21和第2主引导槽22在周向上延伸,而另一方面,第1副引导槽23和第2副引导槽24在径向上延伸。操作部件12是覆盖基部11且相对于基部11能旋转地配置的部件。即,操作部件12是覆盖基部11且相对于基部11旋转的盖。操作部件12具备圆形的顶板26以及竖立设置在顶板26的外周缘的周壁27。在顶板26的中央部具备凹陷部,在该凹陷部的中央设置有与基部11的第1开口部16对应的第2开口部28。即,操作部件12在与第1开口部16对应的位置具备第2开口部28。第2开口部28为与第1开口部16相同大小的圆形孔,在操作部件12装配于基部11时,位于与基部11的第1开口部16相同的位置。第1开口部16和第2开口部28作为连接头盔1的内外的通气口来发挥功能。操作部件12为环状,第1活动遮板13和第2活动遮板14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头盔,具备:/n壳体,具备从所述壳体的外部延伸到所述壳体的内部的贯通孔;以及/n索环,在所述壳体中,配设在所述贯通孔的位置,构成用于将外气引入到所述壳体的内部的通气口,/n所述索环具备:/n基部,在所述壳体中装配到所述贯通孔的位置,在与所述贯通孔重叠的位置具备开口部;/n操作部件,能旋转地装配到所述基部;以及/n多个活动遮板,构成为与所述操作部件相对于所述基部进行的旋转连动而开闭所述开口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31 JP 2019-1028391.一种头盔,具备:
壳体,具备从所述壳体的外部延伸到所述壳体的内部的贯通孔;以及
索环,在所述壳体中,配设在所述贯通孔的位置,构成用于将外气引入到所述壳体的内部的通气口,
所述索环具备:
基部,在所述壳体中装配到所述贯通孔的位置,在与所述贯通孔重叠的位置具备开口部;
操作部件,能旋转地装配到所述基部;以及
多个活动遮板,构成为与所述操作部件相对于所述基部进行的旋转连动而开闭所述开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盔,其中,
所述开口部为第1开口部,
所述操作部件是覆盖所述基部且相对于所述基部旋转的盖,
所述多个活动遮板配置在所述操作部件与所述基部之间,
所述操作部件在与所述第1开口部对应的位置具备第2开口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盔,其中,
所述多个活动遮板分别具备:
引导突起,向所述基部突出;以及
从动突起,向所述操作部件突出,
所述基部具备引导槽,所述引导突起卡合到所述引导槽,
所述操作部件具备凸轮槽,所述从动突起卡合到所述凸轮槽,
所述操作部件构成为根据所述操作部件相对于所述基部进行的旋转,使所述多个活动遮板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盔,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山伴理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SHOEI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