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常温氧合灌注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血液调控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常温氧合灌注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在医学领域,重病患者为了治愈一些危害身体健康的终末期疾病,常常需要进行器官移植,但往往供体器官短缺,遇到有合适的供体器官时,可能就会涉及到远距离运输,而长距离的运输使器官从摘取到临床手术长时间处于脱离人体的状态,大大降低了器官的存活率,从而影响手术的成功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常温氧合灌注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供体器官从摘取到临床手术长时间处于脱离人体后存活率较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常温氧合灌注设备,包括:开放式储血容器,开放式储血容器用于储存血液;第一动脉循环管路,第一动脉循环管路的入口端与开放式储血容器的出口端连通;恒温氧合装置,第一动脉循环管路的出口端与恒温氧合装置的血液入口端连通以将开放式储血容器内的血液输送至恒温氧合装置,以对血液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并将血液加热至预设温度;第二动脉循环管路,第二动脉循环管路的入口端与恒温氧合装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常温氧合灌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开放式储血容器(10),所述开放式储血容器(10)用于储存血液;/n第一动脉循环管路(20),所述第一动脉循环管路(20)的入口端与所述开放式储血容器(10)的出口端连通;/n恒温氧合装置(30),所述第一动脉循环管路(20)的出口端与所述恒温氧合装置(30)的血液入口端连通以将所述开放式储血容器(10)内的血液输送至所述恒温氧合装置(30),以对血液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并将血液加热至预设温度;/n第二动脉循环管路(40),所述第二动脉循环管路(40)的入口端与所述恒温氧合装置(30)的第一出口端连通,所述第二动脉循环管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常温氧合灌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开放式储血容器(10),所述开放式储血容器(10)用于储存血液;
第一动脉循环管路(20),所述第一动脉循环管路(20)的入口端与所述开放式储血容器(10)的出口端连通;
恒温氧合装置(30),所述第一动脉循环管路(20)的出口端与所述恒温氧合装置(30)的血液入口端连通以将所述开放式储血容器(10)内的血液输送至所述恒温氧合装置(30),以对血液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并将血液加热至预设温度;
第二动脉循环管路(40),所述第二动脉循环管路(40)的入口端与所述恒温氧合装置(30)的第一出口端连通,所述第二动脉循环管路(40)的出口端延伸至所述开放式储血容器(10)内,所述第二动脉循环管路(40)的出口端用于与放置在所述开放式储血容器(10)内的供体器官(60)的动脉连通以向所述供体器官(60)的动脉供血;
静脉循环管路(50),所述静脉循环管路(50)的入口端与所述恒温氧合装置(30)的第二出口端连通,所述静脉循环管路(50)的出口端延伸至所述开放式储血容器(10)内,所述静脉循环管路(50)的出口端用于与所述供体器官(60)的静脉连通以向所述供体器官(60)的静脉供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常温氧合灌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脉循环管路(20)包括:
第一动脉输液管(21),所述第一动脉输液管(21)的入口端与所述开放式储血容器(10)的出口端连通,所述第一动脉输液管(21)的出口端与所述恒温氧合装置(30)的血液入口端连通;
动脉输液泵(22),设置在所述第一动脉输液管(21)上,所述动脉输液泵(22)用于产生泵送力以将所述开放式储血容器(10)内的血液通过所述第一动脉输液管(21)输送至所述恒温氧合装置(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常温氧合灌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氧合装置(30)包括:
膜式氧合器(31),所述第一动脉循环管路(20)的出口端与所述膜式氧合器(31)的血液入口端连通以将所述开放式储血容器(10)内的血液输送至所述膜式氧合器(31);
其中,所述膜式氧合器(31)用于向血液中融入氧气并将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常温氧合灌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式氧合器(31)内设置有热交换管,所述恒温氧合装置(30)还包括:
恒温加热水箱(32),所述恒温加热水箱(32)具有热水出口和回水口,所述热水出口和所述回水口分别与所述膜式氧合器(31)内的所述热交换管的两个端口对应连通以使恒温加热水箱(32)内的热水循环流过所述热交换管以将流过所述膜式氧合器(31)血液加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毅,汤博,周振宇,李龙,郑幸龙,刘雯雁,刘科,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赛德欧医疗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