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防伪标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1865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标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防伪标签,包括防伪层、可剥离层及双面胶层,所述可剥离层设置在防伪层及双面胶层之间并分别与防伪层、双面胶层固定连接,所述双面胶层与可剥离层连接一面的尺寸小于可剥离层与双面胶层连接一面的尺寸,所述防伪层与可剥离层连接一面的尺寸小于双面胶层与可剥离层连接一面的尺寸,所述防伪层与双面胶层分别设置在可剥离层的中间位置,所述可剥离层的材质为纸质材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新型防伪标签在初次验证产品真伪后即失去了完好性,不便于进行二次利用或多次利用,有利于保障消费者权益及降低企业商家的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防伪标签
本技术涉及标签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防伪标签。
技术介绍
防伪标签作为一种用于标识企业产品的一种部件,从很早就被广泛地应用。但是市面上一些防伪标签在进行第一次防伪后还可被放置在其他相类似的产品上进行二次利用或多次利用,导致防伪标签的作用被弱化,也容易使企业遭受防伪标签被冒用的风险。因此,如何防止标签在初次验证后还可被二次利用或多次利用的问题的出现,便成了所要解决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防伪标签。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防伪标签,包括防伪层、可剥离层及双面胶层,所述可剥离层设置在防伪层及双面胶层之间并分别与防伪层、双面胶层固定连接,所述双面胶层与可剥离层连接一面的尺寸小于可剥离层与双面胶层连接一面的尺寸,所述防伪层与可剥离层连接一面的尺寸小于双面胶层与可剥离层连接一面的尺寸,所述防伪层与双面胶层分别设置在可剥离层的中间位置,所述可剥离层的材质为纸质材质。优选地,所述防伪层远离可剥离层的一面喷涂有用于扫描查询的二维码,所述防伪层与可剥离层连接的一面上喷涂或刻有防伪码。优选地,所述新型防伪标签还包括感温变色层,所述感温变色层呈环形,所述感温变色层套设在防伪层外并分别与防伪层及可剥离层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感温变色层与可剥离层连接一面的尺寸小于可剥离层与感温变色层连接一面的尺寸。优选地,所述新型防伪标签还包括图案层,所述图案层呈环形,所述图案层套设在防伪层外并分别与防伪层及感温变色层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图案层与感温变色层连接一面的尺寸和感温变色层与图案层连接一面的尺寸一致。优选地,所述可剥离层与防伪层通过粘胶连接固定。优选地,所述图案层与感温变色层在远离可剥离层的方向上的尺寸之和与防伪层的尺寸一致。优选地,所述新型防伪标签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为平面层结构,所述保护层设置在防伪层、图案层远离可剥离层的一面并分别与防伪层、图案层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保护层与防伪层、图案层连接的一面的尺寸和图案层与保护层连接的一面的尺寸一致。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新型防伪标签具有如下优点:消费者需要将可剥离层撕除才能获取位于防伪层上的防伪信息,可剥离层为纸质材质,在剥离后由于纸质材质的可剥离层无法复原,导致防伪标签失去了完好性,因此即便被二次利用及多次利用,消费者也能通过防伪标签的完整程度来察觉该标签是否被二次利用,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也可有效防止企业被冒用防伪标签而造成损失情形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新型防伪标签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防伪标签10,可较为有效地防止在初次验证真伪后被二次使用或多次使用,包括保护层11、图案层12、感温变色层13、防伪层14、可剥离层15及双面胶层16,可剥离层15设置在防伪层14与双面胶层16之间并分别与防伪层14和双面胶层16固定连接,所述图案层12与感温变色层13均呈环形结构,感温变色层13套设在防伪层14外并分别与防伪层14及可剥离层15固定连接,图案层12套设在防伪层14外并分别与防伪层14及感温变色层13固定连接,保护层11为平面层结构,其固定设置在防伪层14、图案层12远离可剥离层15的一面并分别与防伪层14、图案层12固定连接。保护层11用于保护图案层12及防伪层14不会轻易被外界物体刮蹭到;防伪层14用于提供防伪信息给消费者,以便消费者可通过防伪信息对产品的真伪进行查询;图案层12上绘制有图案以丰富该新型防伪标签10的设计;感温变色层13内涂覆有感温变色油墨,其显示的颜色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发生不可逆的改变,有利于对产品在运送、储藏过程中是否有经受过高温作指示,起到提示作用,有利于防止受高温而变质的产品出售、使用或食用;可剥离层15用于消费者将其剥离掉,以获取部分防伪信息以对产品的真伪进行查询;双面胶层16用于与产品连接固定使新型防伪标签10贴附在产品上以起到标示作用,其材质优选为纸质材质。优选地,保护层11的材质为无色透明塑料,如此消费者或商家可较为清晰地看到位于保护层11内的防伪层14上的信息、图案层12上的图案及感温变色层13的颜色。优选地,图案层12上至少有部分是无色透明的结构,以便消费者或商家可透过保护层11、图案层12观察到感温变色层13上的颜色及颜色的变化。进一步地,防伪层14远离可剥离层15的一面喷涂有二维码,其与可剥离层15连接的一面上喷涂或刻有防伪码。具体地,消费者先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到企业商家用于验真伪的微信公众号,然后输入从防伪层14另一面获取到的防伪码,以在微信公众号中验证产品的真伪。优选地,防伪层14的材质为硬质塑料,由于可剥离层15为纸质材质,消费者可通过将可剥离层15撕离防伪层14以看到防伪码。进一步优选,可剥离层15与防伪层14通过粘胶连接固定,如此,消费者也可通过将可剥离层15与防伪层14放至水中将可剥离层15软化搓掉看到防伪码。因此,当该新型防伪标签10被初次验证产品真伪后,由于可剥离层15被损毁,表面存在了缺陷,也即无法移至别的产品上进行二次利用或多次利用,有利于保障消费者权益及降低企业商家可能的损失。优选地,防伪层14与可剥离层15连接一面的尺寸小于双面胶层16与可剥离层15连接一面的尺寸,双面胶层16与可剥离层15连接一面的尺寸小于可剥离层15与双面胶层16连接一面的尺寸,防伪层14与双面胶层16分别设置在可剥离层15的中间位置。优选地,感温变色层13与可剥离层15连接的一面的尺寸小于可剥离层15与感温变色层13连接一面的尺寸;图案层12与感温变色层13连接一面的尺寸和感温变色层13与图案层12连接一面的尺寸一致;保护层11与防伪层14、图案层12连接的一面的尺寸和图案层12与保护层11连接的一面的尺寸一致。在连接完成后,可剥离层15由于尺寸较大,其会相对感温变色层13、图案层12及保护层11突出部分,而突出的部分有利于消费者着力将其撕除,增加了将可剥离层15剥离掉的便捷程度。可以理解,本技术所指的防伪层14与可剥离层15连接一面的尺寸、双面胶层16与可剥离层15连接一面的尺寸、可剥离层15与双面胶层16连接一面的尺寸、感温变色层13与可剥离层15连接的一面的尺寸、可剥离层15与感温变色层13连接一面的尺寸、图案层12与感温变色层13连接一面的尺寸、感温变色层13与图案层12连接一面的尺寸、图案层12与保护层11连接的一面的尺寸均指各自连接一面的面积大小,对于存在中空区域的图案层12及感温变色层13各自连接一面的尺寸包括环形结构的面积及中空区域的面积。优选地,图案层12与感温变色层13在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防伪标签包括防伪层、可剥离层及双面胶层,所述可剥离层设置在防伪层及双面胶层之间并分别与防伪层、双面胶层固定连接,所述双面胶层与可剥离层连接一面的尺寸小于可剥离层与双面胶层连接一面的尺寸,所述防伪层与可剥离层连接一面的尺寸小于双面胶层与可剥离层连接一面的尺寸,所述防伪层与双面胶层分别设置在可剥离层的中间位置,所述可剥离层的材质为纸质材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防伪标签包括防伪层、可剥离层及双面胶层,所述可剥离层设置在防伪层及双面胶层之间并分别与防伪层、双面胶层固定连接,所述双面胶层与可剥离层连接一面的尺寸小于可剥离层与双面胶层连接一面的尺寸,所述防伪层与可剥离层连接一面的尺寸小于双面胶层与可剥离层连接一面的尺寸,所述防伪层与双面胶层分别设置在可剥离层的中间位置,所述可剥离层的材质为纸质材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层远离可剥离层的一面喷涂有用于扫描查询的二维码,所述防伪层与可剥离层连接的一面上喷涂或刻有防伪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防伪标签还包括感温变色层,所述感温变色层呈环形,所述感温变色层套设在防伪层外并分别与防伪层及可剥离层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变色层与可剥离层连接一面的尺寸小于可剥离层与感温变色层连接一面的尺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兴昌明印刷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