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1800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其可至少部分解决现有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包括:衬控制子液晶面板,其包括相对的入光侧和出光侧,用于控制透过的光的亮度;显示子液晶面板,其位于所述控制子液晶面板的出光侧,用于过滤来自所述控制子液晶面板的光以显示图像;所述控制子液晶面板和所述显示子液晶面板之间包括体扩散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本技术属于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BDCell(叠屏显示)技术在多个领域,如电视、车载显示等得到了广泛应用。BDCell技术中,由两个像素大小接近的面板叠加在一起实现像素级光学调控,由于叠加在一起的面板像素大小接近,因此在显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光学干涉现象,出现摩尔纹,影响显示效果和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至少部分解决现有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显示效果好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控制子液晶面板,其包括相对的入光侧和出光侧,用于控制透过的光的亮度;显示子液晶面板,其位于所述控制子液晶面板的出光侧,用于过滤来自所述控制子液晶面板的光以显示图像;所述控制子液晶面板和所述显示子液晶面板之间包括体扩散片。可选的,所述体扩散片包括透明基材,以及位于所述基材内部的多个扩散结构,所述扩散结构为沿所述体扩散片的厚度方向延伸的柱状。可选的,所述控制子液晶面板包括第一液晶盒,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液晶盒靠近其入光侧一侧的第一下偏光片,所述第一下偏光片为反射式线偏光片。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第一下偏光片为直贴式高效反射式线偏光片。进一步可选的,所述显示子液晶面板包括第二液晶盒,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液晶盒远离所述控制子液晶面板一侧的上偏光片,位于所述第二液晶盒靠近所述控制子液晶面板一侧的第二下偏光片。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第二液晶盒中设有取向层,所述取向层上形成有取向结构,所述取向结构的取向与所述第二下偏光片的吸收轴平行;所述上偏光片为带有广视角补偿膜的偏光片。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第二液晶盒中设有取向层,所述取向层上形成有取向结构,所述取向结构的取向与所述第二下偏光片的吸收轴垂直;所述第二下偏光片为带有广视角补偿膜的偏光片。可选的,所述体扩散片设于所述控制子液晶面板的出光侧,通过光学胶与所述显示子液晶面板粘结。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背光源,其具有出光侧;上述的显示面板,其位于所述背光源的出光侧,其中,所述控制子液晶面板的入光侧朝向所述背光源的出光侧。可选的,所述背光源包括导光板以及设于所述导光板至少一个侧面外的光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体扩散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控制子液晶面板;11、第一液晶盒;12、第一下偏光片;2、显示子液晶面板;21、第二液晶盒;22、上偏光片;23、第二下偏光片;3、体扩散片;31、透明基材;32、扩散结构;4、光学胶;5、背光源;51、导光板;52、光源;6、背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和附图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各特征可相互组合。可以理解的是,为便于描述,本技术的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与本技术无关的部分未在附图中示出。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每个单元、模块可仅对应一个实体结构,也可由多个实体结构组成,或者,多个单元、模块也可集成为一个实体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流程图和框图中所标注的功能、步骤可按照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的流程图和框图中,展示出了按照本技术各实施例的系统、装置、设备、方法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其中,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代表一个单元、模块、程序段、代码,其包含用于实现规定的功能的可执行指令。而且,框图和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或方框的组合,可用实现规定的功能的基于硬件的系统实现,也可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单元、模块可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例如单元、模块可位于处理器中。实施例1: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具体包括:控制子液晶面板1,其包括相对的入光侧和出光侧,用于控制透过的光的亮度;显示子液晶面板2,其位于控制子液晶面板1的出光侧,用于过滤来自控制子液晶面板1的光以显示图像;控制子液晶面板1和显示子液晶面板2之间包括体扩散片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主要由控制子液晶面板1和显示子液晶面板2组成。显示子液晶面板2位于控制子液晶面板1的出光侧以使控制子液晶面板1对进入显示子液晶面板2的光的亮度进行控制。由此本显示面板为使用BDCell(叠屏显示)技术的显示面板。其中,控制子液晶面板1为单色液晶面板,即光从控制子液晶面板1的入光侧进入出光侧仅仅是亮度发生了变化,亮度变化之后的光进入显示子液晶面板2才产生最终显示的彩色图像。如当图像画面显示为黑场时,则画面对应的显示子液晶面板2的像素的亮度应该为0(即没有光),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无法实现对应的显示子液晶面板2的像素的亮度为0。因此,画面对应的显示子液晶面板2的像素的亮度只是比其他像素低,低的越多,则显示画面的效果越好。而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进入显示面板的光并不会直接进入显示子液晶面板2,而是先经过控制子液晶面板1,控制子液晶面板1可以通过的光线进行拦截降低进行显示子液晶面板2的光线亮度提升显示效果。在每个液晶面板中,由于不同的像素之间设有挡光的黑矩阵(便于实现不同的像素不同的亮度),因此一个面板整体就相当于一个光栅,像素大小差别不大的两个面板叠加在一起,就可能产生光学干涉现象。当入射光为白光时,同一频率的光波在空间叠加产生,在满足相位差为一定数值时,就会出现相长干涉;由于不同波长的光相长干涉位置不同,即不同波长的光会在不同位置出现衍射条纹,这就导致出现彩色条纹,即摩尔纹。控制子液晶面板1要实现对显示子液晶面板2像素级的控制,控制子液晶面板1的像素的尺寸就需要和显示子液晶面板2的像素的尺寸一致或差别不大,因此若只是简单将控制子液晶面板1和显示子液晶面板2叠加,显示的图像就会出现摩尔纹。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通过在控制子液晶面板1和显示子液晶面板2之间增加体扩散片3,通过体扩散片3改变光传播的方向,从而减弱同一频率的光波在空间的叠加,从而改善出现摩尔纹的情况。现有技术中,扩散片一般是在具有一定厚度的基材(或者说基材层)的上表面涂布含有大小不一致的扩散粒子的树脂层(或者说扩散层),在基材层的下表面则是防止膜片间紧密贴合以及防止膜片间划伤的防护层,其只有扩散层具有扩散作用,为了消除条纹,需要使用高雾度扩散片,导致整体的画面显示模糊,消除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控制子液晶面板,其包括相对的入光侧和出光侧,用于控制透过的光的亮度;/n显示子液晶面板,其位于所述控制子液晶面板的出光侧,用于过滤来自所述控制子液晶面板的光以显示图像;/n所述控制子液晶面板和所述显示子液晶面板之间包括体扩散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子液晶面板,其包括相对的入光侧和出光侧,用于控制透过的光的亮度;
显示子液晶面板,其位于所述控制子液晶面板的出光侧,用于过滤来自所述控制子液晶面板的光以显示图像;
所述控制子液晶面板和所述显示子液晶面板之间包括体扩散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体扩散片包括透明基材,以及位于所述基材内部的多个扩散结构,所述扩散结构为沿所述体扩散片的厚度方向延伸的柱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子液晶面板包括第一液晶盒,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液晶盒靠近其入光侧一侧的第一下偏光片,所述第一下偏光片为反射式线偏光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下偏光片为直贴式高效反射式线偏光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子液晶面板包括第二液晶盒,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液晶盒远离所述控制子液晶面板一侧的上偏光片,位于所述第二液晶盒靠近所述控制子液晶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鹏韩锐翟跃迟卫宁崔栋谭蕊王丰平李文洋董唱冷寿阳李冬秀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