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模块化工业插接连接器的屏蔽插接连接器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1501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由均用于模块化工业插接连接器的第一插接连接器模块(2)和第二插接连接器模块(3)组成的系统,其中,第一插接连接器模块(2)具有第一屏蔽传输元件(5)并且第二插接连接器模块(3)具有第二屏蔽传输元件(6),其中,连接到插接连接器模块(2、3)的电缆能紧固到各屏蔽传输元件(5、6)的连接侧(A)上,且其中,屏蔽传输元件(5、6)能在插接侧彼此电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模块化工业插接连接器的屏蔽插接连接器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由均用于模块化工业插接连接器的第一插接连接器模块和第二插接连接器模块组成的系统。这种插接连接器模块是插接连接器模块化系统中能够使插接连接器、特别是重型工业插接连接器灵活适应关于例如在两个电气设备之间进行信号传输和能量传输的特定要求所需的组成部分。常规上,这种插接连接器模块嵌入相应的保持框架,有时又称为铰接框架、模块框架或模块化框架中。这样,该保持框架就能用于容纳多个相同和/或不同的插接连接器模块并将它们牢固地紧固到表面上和/或设备壁上和/或插接连接器壳体等中。插接连接器模块一般均具有大致长方状的绝缘体或长方体状的壳体。这些绝缘体或壳体可以例如用作触头载体并接纳和固定各种类型的触头。由此形成的插接连接器的功能也十分灵活。例如气动模块、光学模块、用于传输电能和/或模拟和/或数字电信号的模块可以容纳在相应的绝缘体或壳体中,这样就能应用于插接连接器模块化系统中。插接连接器模块也日益承担测量与数据技术任务。例如,可以使用由两个彼此铰接的框架半部形成的保持框架。插接连接器模块设置有在窄侧上突出的大致矩形的保持机构。框架半部的侧面部分中设置有凹口,这些凹口构造为各侧面闭合的开口,当将插接连接器模块插入保持框架时,保持机构埋入这些凹口中。为了插入插接连接器模块,将保持框架展开(即打开),其中,仅将框架半部围绕接头展开到可插入插接连接器模块的程度。随后将框架半部合拢,即,将保持框架闭合,其中,保持机构进入凹口,并且插接连接器模块以形状配合的方式牢固地保持在保持框架中。
技术介绍
DE102014110279B3揭示了一种具有居中布置的接触元件的插接连接器模块。接触元件设计用于传输大电流。如果除这类插接连接器模块之外还布置有例如另外的用于传输高频信号的插接连接器模块,则可能对数据信号造成负面影响。对于重型插接连接器,出于安全原因,通常使用金属插接连接器壳体,例如参阅DE102014113481A1。这类插接连接器壳体例如采用锌压铸工艺或铝压铸工艺来制造。它们自动提供一定程度的电屏蔽和/或磁屏蔽。这种构型的缺陷在于制造十分繁复。因此,这类插接连接器壳体若仅用于屏蔽目的则成本过高。德国专利商标局在本申请的优先权申请中引用了以下现有技术:DE10232186C1、DE202006012687U1、DE202006016545U1、DE202008004428U1、DE69722303T2、US5511992A和US5500788A。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可靠且同时低成本的模块化工业插接连接器的插接连接器模块。通过权利要求1的主题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有利实施方式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详细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系统包括第一插接连接器模块和第二插接连接器模块。这些插接连接器模块专用于模块化工业插接连接器,特别是用于固定在模块化保持框架中。这两个插接连接器模块均具有屏蔽传输元件。屏蔽传输元件由金属材料、特别是具有良好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制成。各屏蔽传输元件能在电缆连接侧上连接至电缆,特别是连接至所接电缆的屏蔽编织层。第一屏蔽传输元件和第二屏蔽传输元件在插接侧上彼此电接触。屏蔽传输元件在此保持相互触碰接触(Berührkontakt)。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系统的屏蔽传输元件可以显著降低波阻,又称为波阻抗。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特别有利的设计方案中,第一屏蔽传输元件呈基本上平坦的设计并且仅在插接侧呈波浪形弯曲。从侧面或从窄侧来看,波浪形可以对应于更确切地说圆波浪形。但也可设想一种带棱角的变型方案。有利地,第一屏蔽传输元件在插接侧上具有至少一个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狭槽。特别有利地,第一屏蔽传输元件在插接侧上具有三个沿插接方向延伸的狭槽。第一屏蔽传输元件可以采用冲弯工艺由平板金属材料简单又成本低廉地制成。优选地,第二屏蔽传输元件呈连续平坦的设计。通过上述狭槽,第一屏蔽传输元件在插接侧上形成触指,该触指抓住平坦的第二屏蔽传输元件以进行电接触。通过这种设计,在插接过程中不太费力地实现可靠的接触。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特别有利的设计方案中,第一屏蔽传输元件和第二屏蔽传输元件在电缆连接侧上呈T形设计,其中,在末端构成T线(T-Strich)。优选地,第一屏蔽传输元件和第二屏蔽传输元件在电缆连接侧上的宽度小于在插接侧上的宽度。这种几何形状非常适合连接至待接电缆的屏蔽编织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设计方案中,第一屏蔽传输元件和第二屏蔽传输元件在电缆连接侧上均具有电缆固定元件。优选地,电缆固定元件设计为软管箍(Schlauchschelle)。这样电缆的屏蔽编织层就能以导电方式固定到相应的屏蔽传输元件。同时,通过软管箍可以实现对所接电缆的应力释放。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设计方案中,第一屏蔽传输元件和第二屏蔽传输元件均至少局部地覆盖插接连接器模块的侧表面。这就表明,插接连接器模块的基本上长方体状壳体的侧表面至少局部地被屏蔽传输元件覆盖。该侧表面就是指向保持框架中相邻插接连接器模块的侧表面。屏蔽传输元件可以在所需的方向上发挥其屏蔽作用。优选地,第一屏蔽传输元件和第二屏蔽传输元件大面积覆盖插接连接器模块的相应侧表面,优选覆盖其至少75%,特别优选覆盖其至少90%。实践表明,这些覆盖比例十分适用。这样特别有利于在相应的应用中实现适宜的屏蔽。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设计方案中,第一插接连接器模块和第二插接连接器模块均具有至少三个接触元件,通过这些接触元件能传输电流强度为至少16安培的电流。优选地,可以传输电流强度大于20安培的电流。为了能够传输这样的电流,接触元件必须具有一定的材料厚度和一定的表面积(平方毫米)。这些接触元件一般是由实心材料形成的所谓旋转式触头。诸如用于信号或数据插接连接器的花丝(Filigran)触头无法传输这种强度的电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变型方案中,第一插接连接器模块和第二插接连接器模块均具有保持板,接触元件通过该保持板能紧固在插接连接器模块中。接触元件插入到基体中的凹口中并且通过保持板固定在基体中。在此情形下,接触元件仍具有一定的游隙,以便于第一插接连接器模块与第二插接连接器模块的插接过程。保持板具有垂直伸出并指向插接方向的固定臂,这些固定臂包围各个接触元件,以将它们保持或固定在绝缘体中。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中:图1示出第一插接连接器模块的透视图;图2示出第二插接连接器模块的透视图;图3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由第一插接连接器模块和第二插接连接器模块组成的系统的分解透视图;图4示出替代的第一插接连接器模块的截面透视图;图5示出替代的第二插接连接器模块的截面透视图;图6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由第一插接连接器模块和第二插接连接器模块组成的系统的透视图;图7示出插接连接器模块的屏蔽传输元件的第二变型方案的侧面剖视图;图8示出插接连接器模块的屏蔽传输元件的第二变型方案的透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由均用于模块化工业插接连接器的第一插接连接器模块(2)和第二插接连接器模块(3)组成的系统,/n其中,所述第一插接连接器模块(2)具有第一屏蔽传输元件(5),并且所述第二插接连接器模块(3)具有第二屏蔽传输元件(6),/n其中,连接至所述插接连接器模块(2、3)的电缆能分别紧固到屏蔽传输元件(5、6)的连接侧(A)上,且/n其中,所述屏蔽传输元件(5、6)能在插接侧彼此电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416 DE 102018108968.61.一种由均用于模块化工业插接连接器的第一插接连接器模块(2)和第二插接连接器模块(3)组成的系统,
其中,所述第一插接连接器模块(2)具有第一屏蔽传输元件(5),并且所述第二插接连接器模块(3)具有第二屏蔽传输元件(6),
其中,连接至所述插接连接器模块(2、3)的电缆能分别紧固到屏蔽传输元件(5、6)的连接侧(A)上,且
其中,所述屏蔽传输元件(5、6)能在插接侧彼此电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屏蔽传输元件(5)在插接侧(S)上呈波浪形弯曲。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屏蔽传输元件在插接侧(S)上具有至少一个平行于插接方向(SR)延伸的狭槽(7)。


4.根据前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屏蔽传输元件在插接侧(S)上具有三个平行于插接方向(SR)延伸的狭槽(7)。


5.根据前两项权利要求和权利要求2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狭槽(7)或多个狭槽(7)在呈波浪形弯曲的区域内延伸。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屏蔽传输元件(6)呈连续平坦的设计。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屏蔽传输元件(5)和所述第二屏蔽传输元件(6)在连接侧(A)上具有两个相反的凹部(10)并呈T形设计。


8.根据前述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杜克C·赫尔莫尼H·迈耶
申请(专利权)人:哈廷电子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