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机用隔音减震基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1474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发电机用隔音减震基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顶端两侧对称设置有侧板,两组所述侧板之间连接有呈“匚”字型的旋转框,且旋转框两端分别与安装在两组所述侧板外侧的电机输出轴连接,所述基座的顶端开设有可放置旋转框的放置槽,并与叠放在旋转框内底面的隔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发电机用隔音减震基架,一是通过在安装板与基座之间设置柔性金属网,能够将发电机震动的力转化为柔性金属网自身形变的力,从而将震动产生的力分解,提高减震效果,二是旋转框通过电机带动,并在旋转框与基座之间连接隔板,提高发电机使用的安全性,其次,通过在隔板的内部设置蜂窝板与吸音棉,能够将发电机产生的噪音进行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电机用隔音减震基架
本技术涉及减震机架领域,特别涉及发电机用隔音减震基架。
技术介绍
发电机用隔音减震基架是一种用于对发电机进行支撑与减震的底座,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发电机用隔音减震基架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传统的发电机用隔音减震基架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现有的发电机用隔音减震装置在使用时,主要是通过在发电机的外部设置弹簧来进行减震,但是由于弹簧在受到发电机传递过来的震动力时,只是将力转化为自身形变的力进行存储,并不能将力完全消除,因此在吸收后,还是会将力返还给发电机,使得电池与防护箱持续震动(容易达到谐振),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因此单独通过弹簧并不能起到减震效果,如专利号:CN208336294U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减震装置”,为此,我们提出发电机用隔音减震基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发电机用隔音减震基架,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发电机用隔音减震基架,包括用于支撑发电机的基座以及安装在基座底端四角位置的支脚,所述基座顶端两侧对称设置有侧板,两组所述侧板之间连接有呈“匚”字型的旋转框,且旋转框两端分别与安装在两组所述侧板外侧的电机输出轴连接,所述基座的顶端开设有可放置旋转框的放置槽,并与叠放在旋转框内底面的隔板连接。优选的,所述电机穿过侧板的输出轴与旋转框的一端连接。优选的,所述基座的顶端放置有安装板,且安装板上下两端面的边缘位置分别与均匀分布在基座内部呈球形的柔性金属网连接。>优选的,所述隔板包括三组依次首尾相连的隔音板,且相邻两组隔音板之间通过吸音布连接。优选的,所述隔音板的内部安装有呈正六变形网格状结构的蜂窝板,所述蜂窝板的内部镶嵌有吸音棉,且相邻两组隔板之间通过橡胶连接。优选的,所述基座的底端靠近四角位置均安装有万向轮,且万向轮的高度与支架的高度相同,所述万向轮的外表面呈圆周整列排布有多组气杆,且气杆的顶端连接有突出万向轮外表面的支撑板。优选的,所述基座的底端安装有电池,所述电机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电池的输出轴电性连接,所述万向轮的侧面设置有气门芯,气门芯与气杆之间通过管道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是通过在安装板与基座之间设置柔性金属网,能够在发电机发生震动时,将震动的力转化为柔性金属网自身形变的力,从而将震动产生的力分解,提高减震效果;二是旋转框通过电机带动,并在旋转框与基座之间连接隔板,能够在发电机使用时将发电机包裹住,提高发电机使用的安全性,其次,通过在隔板的内部设置蜂窝板与吸音棉,能够将发电机产生的噪音进行吸收,同时还能提高隔板的硬度;三是通过在基座底端安装万向轮,并在万向轮的表面安装具有支撑板的支撑柱,使得基座能够原地进行旋转的同时还能提高发电机放置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发电机用隔音减震基架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发电机用隔音减震基架中万向轮的截面图;图3为本技术发电机用隔音减震基架中基座的局部截面图;图4为本技术发电机用隔音减震基架中基座与旋转框的局部截面图;图5为本技术发电机用隔音减震基架中隔音板的结构图。图中:1、基座;2、侧板;3、电机;4、旋转框;5、安装板;6、万向轮;7、气杆;8、支撑板;9、柔性金属网;10、隔板;11、蜂窝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参照图1-5所示,发电机用隔音减震基架,包括用于支撑发电机的基座1以及安装在基座1底端四角位置的支脚,基座1顶端两侧对称设置有侧板2,两组侧板2之间连接有呈“匚”字型的旋转框4,且旋转框4两端分别与安装在两组侧板2外侧的电机3输出轴连接,基座1的顶端开设有可放置旋转框4的放置槽,并与叠放在旋转框4内底面的隔板10连接。参照图1,电机3穿过侧板2的输出轴与旋转框4的一端连接。参照图1与图3所示,基座1的顶端放置有安装板5,且安装板5上下两端面的边缘位置分别与均匀分布在基座1内部呈球形的柔性金属网9连接。参照图1,隔板10包括三组依次首尾相连的隔音板,且相邻两组隔音板之间通过吸音布连接。参照图5所示,隔音板的内部安装有呈正六变形网格状结构的蜂窝板11,蜂窝板11的内部镶嵌有吸音棉,且相邻两组隔板10之间通过橡胶连接。参照图2所示,基座1的底端靠近四角位置均安装有万向轮6,且万向轮6的高度与支架的高度相同,万向轮6的外表面呈圆周整列排布有多组气杆7,且气杆7的顶端连接有突出万向轮6外表面的支撑板8。参照图2,基座1的底端安装有电池,电机3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电池的输出轴电性连接,万向轮6的侧面设置有气门芯,气门芯与气杆7之间通过管道连通。使用时,先通过气门芯向万向轮6内部的气杆7进行充气,使得气杆7带动支撑板8一起向外移动,从而加大万向轮6的直径,使得万向轮6的高端大于支脚的高度,从而与地面接触,之后再将发电机安装到安装板5上,并可以推动基座1,使得基座1带动发电机进行移动,当移动到合适位置后,通过气门芯将气杆7内部的空气放出,使得基座1底端的支脚与地面接触,从而加大基座1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在发生震动时,能够降低基座1的晃动幅度,完成发电机的移动后。电机3带动旋转框4进行旋转,由于旋转框4底端与基座1之间连接有隔板10,因此在旋转框4从基座1后端旋转到基座1前端位置时,隔板10能够将发电机全部盖住,又由于隔板10内部采用正六边形多孔结构的蜂窝板11进行支撑,不但能够将发电机震动时产生的噪音吸收,同时还能提高隔板10的硬度,提高发电机使用时的安全性。由于基座1与发电机的底端连接,因此在发电机发生震动时,能够将发电机产生的震动传递给安装板5,又由于安装板5通过柔性金属网9与基座1连接,因此在安装板5发生震动时,通过挤压外部的柔性金属网9(由于柔性金属网9被挤压后不会通过自身的力恢复原形,因此形变后的柔性金属网9不会对安装板5产生作用力),将发电机产生的震动力传递给柔性金属网9,通过柔性金属网9昂震动力吸收,从而起到减震的效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发电机用隔音减震基架,包括用于支撑发电机的基座(1)以及安装在基座(1)底端四角位置的支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顶端两侧对称设置有侧板(2),两组所述侧板(2)之间连接有呈“匚”字型的旋转框(4),且旋转框(4)两端分别与安装在两组所述侧板(2)外侧的电机(3)输出轴连接,所述基座(1)的顶端开设有可放置旋转框(4)的放置槽,并与叠放在旋转框(4)内底面的隔板(10)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发电机用隔音减震基架,包括用于支撑发电机的基座(1)以及安装在基座(1)底端四角位置的支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顶端两侧对称设置有侧板(2),两组所述侧板(2)之间连接有呈“匚”字型的旋转框(4),且旋转框(4)两端分别与安装在两组所述侧板(2)外侧的电机(3)输出轴连接,所述基座(1)的顶端开设有可放置旋转框(4)的放置槽,并与叠放在旋转框(4)内底面的隔板(1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机用隔音减震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3)穿过侧板(2)的输出轴与旋转框(4)的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机用隔音减震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顶端放置有安装板(5),且安装板(5)上下两端面的边缘位置分别与均匀分布在基座(1)内部呈球形的柔性金属网(9)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机用隔音减震基架,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勇曹晓利王文广陈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二二九六部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