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视显示装置和其组装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1434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装性提高的平视显示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平视显示装置(1)包括上壳(2)与下壳(3),该下壳(3)与上壳(2)相组合,该平视显示装置包括凹面镜(8),该凹面镜(8)具有一对旋转轴部(83),该对旋转轴部(83)以在左右两侧突出的方式,设置于上下两端之间,该凹面镜(8)以可围绕旋转轴部(83)的轴线而旋转的方式接纳于下壳(3)中;步进马达(10),该步进马达(10)按照与凹面镜(8)的一侧面对的方式接纳于下壳(3)中,以使凹面镜(8)旋转的方式进行驱动,在凹面镜(8)中的与步进马达(10)面对的一侧,在相对旋转轴部(83)的靠近顶端侧的位置,设置在步进马达(10)侧突出的马达杆部(84),步进马达(10)具有与马达杆部(84)卡合的滑动件(10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平视显示装置和其组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平视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在过去,人们知道有下述的平视显示装置,在该平视显示装置中,在将使凹面镜旋转的位置调整机构组装于外壳中后,将凹面镜组装于外壳中(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JP特开2009-7346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平视显示装置中,由于在以将保持凹面镜的保持部件的下垂部插入位置调整机构的动力传递部件中的方式将凹面镜组装于外壳中时,下垂部和动力传递部件由凹面镜遮挡,难以辨认,故具有装置整体的组装性差的课题。于是,本专利技术是针对上述这样的课题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组装性提高的平视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1)为了解决上述这样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平视显示装置包括上壳与下壳,该下壳与该上壳相组合,其特征在于,该平视显示装置包括:反射部件,该反射部件具有一对旋转轴部,该对旋转轴部按照向左右两侧突出的方式设置于上下两端之间,该反射部件以可围绕上述旋转轴部的轴线而旋转的方式接纳于上述下壳中;驱动部件,该驱动部件按照与上述反射部件的一侧面对的方式接纳于上述下壳中,以使上述反射部件旋转的方式进行驱动;在上述反射部件中的与上述驱动部件面对的一侧,在相对上述旋转轴部的靠近顶端侧的位置设置向上述驱动部件侧突出的被卡合部,上述驱动部件具有与上述被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2)涉及上述方案1所述的平视显示装置,最好,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部件为步进马达,该驱动部件包括:丝杠,该丝杠沿基本前后方向而延伸;滑动件,该滑动件作为上述卡合部而沿上述丝杠而滑动。(3)涉及上述方案1或2所述的平视显示装置,最好,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下壳中形成沿左右方向相互邻接而排列的第1接纳部和第2接纳部,上述第1接纳部接纳上述反射部件,上述第2接纳部按照其底部定位于上述第1接纳部的底部的上方的方式形成,接纳上述驱动部件,在上述第1接纳部和上述第2接纳部之间设置台阶部,该台阶部将上述第1接纳部的底部和上述第2接纳部的底部连接,并且沿基本上下方向而延伸,在上述台阶部上形成一个轴承部,以通过轴承而支承其中一个上述旋转轴部。(4)涉及上述方案(3)所述的平视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部件以上述卡合部定位于其中一个上述旋转轴部的上方的方式设置。(5)涉及上述方案(3)或(4)所述的平视显示装置,最好,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下壳中,以可取下的方式设置撑条部件,该撑条部件形成有另一轴承部,以通过轴承而支承另一上述旋转轴部。另外,(6)涉及一种平视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该平视显示装置包括上壳与下壳,该下壳与该上壳相组合,其特征在于,该平视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包括:接纳步骤,在该接纳步骤中,反射部件以可围绕上述旋转轴部的轴线而旋转的方式接纳于上述下壳中,该反射部件具有一对旋转轴部,该对旋转轴部按照向左右两侧突出的方式设置于上下两端之间;接纳步骤,在该接纳步骤中,驱动部件按照与上述反射部件的一侧面对的方式接纳于上述下壳中,以使上述反射部件旋转的方式进行驱动,在上述反射部件中的与上述驱动部件面对的一侧,在相对上述旋转轴部的靠近顶端侧的位置,设置向上述驱动部件侧突出的被卡合部,上述驱动部件具有与上述被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专利技术的效果按照本专利技术,可提供组装性提高的平视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平视显示装置装载于车辆上的状态的概况图;图2为本实施方式的平视显示装置的立体图;图3为取下上壳时的平视显示装置的立体图;图4为本实施方式的平视显示装置的分解图;图5为下壳的说明图;图6为凹面镜的说明图;图7为撑条部件的说明图;图8为表示将凹面镜的旋转轴部插入撑条部件的轴承部中的状态的说明图;图9为步进马达的说明图,图9的(a)为步进马达的主视立体图,图9的(b)为步进马达的侧视立体图;图10为表示将凹面镜和撑条部件组装于下壳中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1为表示将凹面镜、撑条部件和步进马达组装于下壳中的状态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具体地对用于实施专利技术的方式(在下面称为“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贯穿实施方式的说明的整体的要素采用相同标号。此外,在图中,沿X轴而延伸的方向为前后方向,沿Y轴而延伸的方向为左右方向,沿Z轴而延伸的方向为上下方向。(平视显示装置)首先,参照图1~4,具体地对本实施方式的平视显示装置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平视显示装置1装载于车辆100上的状态的概况图。图2为本实施方式的平视显示装置1的立体图。图3为取下上壳2时的平视显示装置1的立体图。图4为本实施方式的平视显示装置1的分解图。像根据图1~图4所示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平视显示装置1对车辆100的前挡玻璃200、专用的照射部件照射来自后述的显示元件的显示光,让用户12(驾驶员)辨认通过该照射而获得的显示像11(虚像),本实施方式的平视显示装置1包括上壳2和与上壳2相组合的下壳3。上壳2包括上壳本体21,该上壳本体21由不使显示光透射的树脂材料形成,并且在其中间部形成有大的开口21a;多个卡扣爪22,该多个卡扣爪22与上壳本体21一体地成形,该多个卡扣爪22与下壳3的后述的多个卡扣部37中的相应的卡扣部37卡合;透光性外罩23,该透光性外罩23由使显示光透射的树脂材料形成,并且按照覆盖开口21a的方式,通过双面胶带、粘接剂或螺钉等而安装于上壳本体21上。另外,透光性外罩23在上壳2和下壳3组合的状态,按照与车辆100的前挡玻璃200面对的方式,安装于平视显示装置1的顶面上。下壳3由树脂材料形成,该下壳3用于接纳照明机构4(显示器)、显示机构5(显示器)、主印刷电路衬底6、百叶窗外罩7、凹面镜8(反射部件)、撑条部件9与步进马达10(驱动部件),该下壳3包括与上壳2的卡扣爪22卡扣的多个卡扣部37。另外,在后面对下壳3的具体结构进行描述。照射机构4按照定位于显示机构5的后方的方式通过螺钉等而安装于下壳3上,该照射机构4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LED),该多个发光二极管(LED)安装于布线衬底上,发出光;光学透镜,该光学透镜将从多个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作为照明光,传递给显示机构5;多个卡扣部41,该多个卡扣部41与显示机构5的后述的多个卡扣爪51卡合。显示机构5按照沿前后方向而定位于凹面镜8和照明机构4之间的方式安装于下壳3中,用于使来自照明机构4的照明光透射,形成显示光,将该显示光传递给凹面镜8,比如,显示机构5由TFT型等的透射型液晶显示元件(显示元件)构成,通过数字等而对应通过元件驱动电路而显示的信息(比如,车辆100的速度、引擎转数等)进行发光显示。还有,显示机构5包括多个卡扣爪51,该多个卡扣爪51与多个卡扣部41卡合;柔性衬底52,该柔性衬底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视显示装置,该平视显示装置包括上壳与下壳,该下壳与该上壳相组合,其特征在于,该平视显示装置包括:/n反射部件,该反射部件具有一对旋转轴部,该对旋转轴部按照向左右两侧突出的方式设置于上下两端之间,该反射部件以能围绕上述旋转轴部的轴线而旋转的方式接纳于上述下壳中;/n驱动部件,该驱动部件按照与上述反射部件的一侧面对的方式接纳于上述下壳中,以使上述反射部件旋转的方式进行驱动;/n在上述反射部件中的与上述驱动部件面对的一侧,在相对上述旋转轴部的靠近顶端侧的位置设置向上述驱动部件侧突出的被卡合部;/n上述驱动部件具有与上述被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425 JP 2018-0838191.一种平视显示装置,该平视显示装置包括上壳与下壳,该下壳与该上壳相组合,其特征在于,该平视显示装置包括:
反射部件,该反射部件具有一对旋转轴部,该对旋转轴部按照向左右两侧突出的方式设置于上下两端之间,该反射部件以能围绕上述旋转轴部的轴线而旋转的方式接纳于上述下壳中;
驱动部件,该驱动部件按照与上述反射部件的一侧面对的方式接纳于上述下壳中,以使上述反射部件旋转的方式进行驱动;
在上述反射部件中的与上述驱动部件面对的一侧,在相对上述旋转轴部的靠近顶端侧的位置设置向上述驱动部件侧突出的被卡合部;
上述驱动部件具有与上述被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视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部件为步进马达,该驱动部件包括:丝杠,该丝杠沿基本前后方向而延伸;滑动件,该滑动件作为上述卡合部而沿上述丝杠而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视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下壳中形成沿左右方向相互邻接而排列的第1接纳部和第2接纳部;
上述第1接纳部接纳上述反射部件;
上述第2接纳部按照其底部定位于上述第1接纳部的底部的上方的方式形成,接纳上述驱动部件;
在上述第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舞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