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注水且可改善密封效果的水冷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1249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便于注水且可改善密封效果的水冷散热器,包括有水冷排、水冷头以及两水管;该水冷排上设置有第一进水接头和第一出水接头;该水冷头上设置有第二进水接头和第二出水接头;一水管的两端连通第一进水接头和第二出水接头之间,另一水管的两端连通第一出水接头和第二进水接头之间,该第一进水接头、第一出水接头、第二进水接头和第二出水接头中的至少一接头上一体成型有连通循环水道的注水口。通过在至少一接头上一体成型有连通循环水道的注水口,以形成三通结构,三通结构免焊接,使得本产品的焊接点有效减少,降低了漏水风险的产生,产品整体的密封性更好,并且注水时无需抽真空,减少了占据空间,为产品的使用带来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注水且可改善密封效果的水冷散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散热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便于注水且可改善密封效果的水冷散热器。
技术介绍
水冷散热器是指使用液体在泵的带动下强制循环带走散热器的热量,与风冷相比具有安静、降温稳定、对环境依赖小等优点。水冷散热器的散热性能与其中散热液(水或其它液体)流速成正比,制冷液的流速又与制冷系统水泵功率相关。而且水的热容量大,这就使得水冷制冷系统有着很好的热负载能力。目前的水冷散热器通常由水冷排、水冷头和水管组成,水管连接于水冷排和水冷头之间,然而,现有技术中水冷散热器其注水口通常设置在水冷排上,导致产品焊接点多,增加了漏水风险,并且注水时需要抽真空,占据空间大。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注水且可改善密封效果的水冷散热器,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水冷散热器产品焊接点多、增加了漏水风险并且注水时需要抽真空导致占据空间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注水且可改善密封效果的水冷散热器,包括有水冷排、水冷头以及两水管;该水冷排上设置有连通水冷排内部的第一进水接头和第一出水接头;该水冷头上设置有连通水冷头内部的第二进水接头和第二出水接头;一水管的两端连通第一进水接头和第二出水接头之间,另一水管的两端连通第一出水接头和第二进水接头之间,以形成循环水道;该第一进水接头、第一出水接头、第二进水接头和第二出水接头中的至少一接头上一体成型有连通循环水道的注水口。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进水接头、第一出水接头、第二进水接头和第二出水接头均为一体成型的三通结构,其上均具有连通循环水道的注水口,其中至少一注水口用于注水,至少一注水口用于排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进水接头和第二出水接头的结构相同,该第二出水接头包括有一体成型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水冷头连接固定,第一连接部内形成有连通水冷头内部的第一通道,第二连接部与对应水管的端部连接,第二连接部内形成有连通对应水管内部的第二通道,第二通道与第一通道连通,第三连接部内形成有注水口,注水口连通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外凹设有固定卡槽和定位卡槽,该固定卡槽与水冷头卡扣固定,该定位卡槽中卡装有第一密封圈,该第一密封圈与水冷头之安装口的内壁紧密配合。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壁面形成有外螺纹,该外螺纹与对应的水管螺合连接固定。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通道与注水口同轴设置,第一通道内形成有内螺纹,该注水口的内径大于第一通道的内径,进一步包括有密封塞,该密封塞包括有一体成型连接的主体部和固定部,主体部嵌入注水口中,固定部的外壁形成外螺纹,该外螺纹与内螺纹螺合连接固定。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体部外套设有第二密封圈,该第二密封圈与注水口的内壁紧密配合。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部上套设有第三密封圈,该第三密封圈夹紧于主体部的内端面和注水口的内底面之间。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在至少一接头上一体成型有连通循环水道的注水口,以形成三通结构,三通结构免焊接,使得本产品的焊接点有效减少,降低了漏水风险的产生,产品整体的密封性更好,并且注水时无需抽真空,减少了占据空间,为产品的使用带来便利。为更清楚地阐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是图2中H方向的示意图;图4是图A-A方向的局部截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中密封塞的主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中另一种密封塞的主视图。附图标识说明:10、水冷排20、水冷头21、安装口30、水管41、第一进水接头42、第一出水接头43、第二进水接头44、第二出水接头441、第一连接部442、第二连接部443、第三连接部444、第一密封圈401、注水口402、第一通道403、第二通道404、固定卡槽405、定位卡槽406、外螺纹407、内螺纹50、密封塞51、主体部52、固定部53、第二密封圈54、第三密封圈501、外螺纹。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水冷排10、水冷头20以及两水管30。该水冷排10上设置有连通水冷排10内部的第一进水接头41和第一出水接头42;该水冷头20上设置有连通水冷头20内部的第二进水接头43和第二出水接头44。该水冷头20位于水冷排10的上方,水冷头20和水冷排10的具体结构均为现有技术,在此对水冷头20和水冷排10的具体结构不作详细叙述。一水管30的两端连通第一进水接头41和第二出水接头44之间,另一水管30的两端连通第一出水接头42和第二进水接头43之间,以形成循环水道。并且,该第一进水接头41、第一出水接头42、第二进水接头43和第二出水接头44中的至少一接头上一体成型有连通循环水道的注水口40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水接头41、第一出水接头42、第二进水接头43和第二出水接头44均为一体成型的三通结构,其上均具有连通循环水道的注水口401,其中至少一注水口401用于注水,至少一注水口401用于排气。所述第二进水接头43和第二出水接头44的结构相同,具体而言,如图3和图4所示,该第二出水接头44包括有一体成型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41、第二连接部442和第三连接部443,第一连接部441与水冷头20连接固定,第一连接部441内形成有连通水冷头20内部的第一通道402,第二连接部442与对应水管30的端部连接,第二连接部442内形成有连通对应水管30内部的第二通道403,第二通道403与第一通道402连通,第三连接部443内形成有注水口401,注水口401连通第一通道402和第二通道403。以及,所述第一连接部441外凹设有固定卡槽404和定位卡槽405,该固定卡槽404与水冷头20卡扣固定,该定位卡槽405中卡装有第一密封圈444,该第一密封圈444与水冷头20之安装口21的内壁紧密配合,以形成密封,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卡槽404位于定位卡槽405的外侧,定位卡槽405为轴向间隔排布的两个,每一定位卡槽405中均卡装有第一密封圈444,以形成更好的密封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442的外壁面形成有外螺纹406,该外螺纹406与对应的水管20螺合连接固定。另外,所述第一通道402与注水口401同轴设置,第一通道402内形成有内螺纹407,该注水口401的内径大于第一通道402的内径,并且,进一步包括有密封塞50,该密封塞50包括有一体成型连接的主体部51和固定部5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注水且可改善密封效果的水冷散热器,包括有水冷排、水冷头以及两水管;该水冷排上设置有连通水冷排内部的第一进水接头和第一出水接头;该水冷头上设置有连通水冷头内部的第二进水接头和第二出水接头;一水管的两端连通第一进水接头和第二出水接头之间,另一水管的两端连通第一出水接头和第二进水接头之间,以形成循环水道;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进水接头、第一出水接头、第二进水接头和第二出水接头中的至少一接头上一体成型有连通循环水道的注水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注水且可改善密封效果的水冷散热器,包括有水冷排、水冷头以及两水管;该水冷排上设置有连通水冷排内部的第一进水接头和第一出水接头;该水冷头上设置有连通水冷头内部的第二进水接头和第二出水接头;一水管的两端连通第一进水接头和第二出水接头之间,另一水管的两端连通第一出水接头和第二进水接头之间,以形成循环水道;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进水接头、第一出水接头、第二进水接头和第二出水接头中的至少一接头上一体成型有连通循环水道的注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注水且可改善密封效果的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接头、第一出水接头、第二进水接头和第二出水接头均为一体成型的三通结构,其上均具有连通循环水道的注水口,其中至少一注水口用于注水,至少一注水口用于排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注水且可改善密封效果的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接头和第二出水接头的结构相同,该第二出水接头包括有一体成型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水冷头连接固定,第一连接部内形成有连通水冷头内部的第一通道,第二连接部与对应水管的端部连接,第二连接部内形成有连通对应水管内部的第二通道,第二通道与第一通道连通,第三连接部内形成有注水口,注水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崇贤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汉旭五金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