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混凝土壁面支撑的爬锥改进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1146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40
一种适用于混凝土壁面支撑的爬锥改进体系,包括爬锥预埋件、调位螺栓、受力钢板和支撑钢板,爬锥预埋件预埋于混凝土壁面内,调位螺栓穿过受力钢板与爬锥预埋件相连,支撑钢板与受力钢板之间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爬锥预埋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埋件板、螺杆和爬锥,爬锥和埋件板均与螺杆螺纹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此种爬锥支撑体系可以消除爬锥群中爬锥的不均匀受力的问题,防止单个爬锥受力超过其承载力,保持爬锥群所有爬锥基本上均匀受力的要求,所有构件都可以在钢结构加工车间加工制作,调位螺栓、钢板之后和橡胶垫可以周转循环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混凝土壁面支撑的爬锥改进体系
本技术属于混凝土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混凝土壁面支撑的爬锥改进体系。
技术介绍
用于混凝土壁面作为大型支架支撑的爬锥预埋件,因其承重荷载较大,单个爬锥承载力不能满足支架设计要求,而多个爬锥形成的支撑体系,因为现场施工过程中预埋位置精度不够,常导致部分爬锥预埋件受力不均或者不受力,给爬锥支撑体系带来安全隐患,甚至整个支架的坍塌,引发安全事故。现有爬锥支撑体系承载力低,为增加爬锥群的承载力,需要增加爬锥的数量,爬锥数量的增加给爬锥预埋位置的精度带来很高的要求,现场预埋位置的偏差导致爬锥的受力不均,单个爬锥受力超过其承载力而失效引起整个爬锥群的支撑体系失效,导致支架坍塌引发现场施工安全问题。现有的技术中,一般情况下爬锥的数量普遍为2个或者1个作为支撑预埋件,多个爬锥群受力不均的问题直接导致爬锥群爬锥数量少,其支撑承载力相对较小,不能满足大型支架的支撑受力要求,绝大部分的爬锥支撑设计设计承载力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受力均匀、结构安全、部分可循环使用的适用于混凝土壁面支撑的爬锥改进体系及其操作方法。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种适用于混凝土壁面支撑的爬锥改进体系,包括爬锥预埋件、调位螺栓、受力钢板和支撑钢板,爬锥预埋件预埋于混凝土壁面内,调位螺栓穿过受力钢板与爬锥预埋件相连,支撑钢板与受力钢板之间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爬锥预埋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埋件板、螺杆和爬锥,爬锥和埋件板均与螺杆螺纹连接;所述调位螺栓包括依次连接的螺纹段、锥形段和拧紧段,螺纹段与爬锥螺栓连接,锥形段为圆台结构,锥形段的小端面与螺纹段相连,锥形段的大端面与拧紧段相连;所述受力钢板上形成有通孔,通孔尺寸大于锥形段的小端面尺寸,且通孔的尺寸小于锥形段的大端面尺寸。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埋件板内形成有与螺杆相适配的内螺纹孔,埋件板和爬锥连接于螺杆的两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爬锥表面为锥形结构,爬锥两端形成小端面和大端面,小端面朝向埋件板,大端面朝向调位螺栓。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爬锥的小端面上形成有向内设置的第一内螺纹孔,爬锥的大端面上形成有向内设置的第二内螺纹孔,第二内螺纹孔的尺寸大于第一内螺纹孔的尺寸。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内螺纹孔和第二内螺纹孔同轴设置,且第一内螺纹孔和第二内螺纹孔不连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内螺纹孔与螺杆相适配,第二内螺纹孔与螺纹段相适配。一种适用于混凝土壁面支撑的爬锥改进体系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按照爬锥预埋件的设计图纸要求预先定位安装好爬锥预埋件;步骤B:对混凝土壁面进行浇筑,使得爬锥预埋件在混凝土壁面上阵列排布,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安装受力钢板和调位螺栓;步骤C:将受力钢板上的通孔与爬锥预埋件的位置相对应,先将受力钢板边角处的爬锥预埋件与调位螺栓相拧紧,再将受力钢板中间的爬锥预埋件与调位螺栓相拧紧,再将受力钢板边沿处的爬锥预埋件与调位螺栓相拧紧,最后将受力钢板剩余的爬锥预埋件与调位螺栓相拧紧;步骤D:调位螺栓和受力钢板连接之后,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在受力钢板上设置支撑钢板;步骤E:在支撑钢板上安装胶垫层。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调位螺栓在拧紧过程中,将调位螺栓的锥形段表面与受力钢板的通孔内壁相抵。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爬锥预埋件在混凝土壁面浇筑后,爬锥预埋件的爬锥与混凝土壁面表面平齐,且爬锥上的第二内螺纹孔与外部相连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受力钢板为平板结构,爬锥预埋件均位于混凝土壁面的同一面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此种爬锥支撑体系可以消除爬锥群中爬锥的不均匀受力的问题,防止单个爬锥受力超过其承载力,保持爬锥群所有爬锥基本上均匀受力的要求,所有构件都可以在钢结构加工车间加工制作,调位螺栓、钢板之后和橡胶垫可以周转循环使用,结构安全,受力明确,消除安全隐患,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市场前景广阔。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是爬锥预埋件与调位螺栓的连接示意图;图4是埋件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埋件板的剖视图;图6是螺杆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爬锥的剖视图;图8是调位螺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混凝土壁面1,爬锥预埋件2,埋件板3,螺杆4,爬锥5,第一内螺纹孔5-1,第二内螺纹孔5-2,调位螺栓6,螺纹段6-1、锥形段6-2、拧紧段6-3、受力钢板7,支撑钢板8,胶垫层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如图1-8所示,一种适用于混凝土壁面支撑的爬锥改进体系,包括爬锥预埋件2、调位螺栓6、受力钢板7和支撑钢板8,爬锥预埋件2预埋于混凝土壁面1内,调位螺栓6穿过受力钢板7与爬锥预埋件2相连,支撑钢板8与受力钢板7之间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连接;爬锥预埋件2包括依次连接的埋件板3、螺杆4和爬锥5,爬锥5和埋件板3均与螺杆4螺纹连接;所述调位螺栓6包括依次连接的螺纹段6-1、锥形段6-2和拧紧段6-3,螺纹段6-1与爬锥5螺栓连接,锥形段6-2为圆台结构,锥形段6-2的小端面与螺纹段6-1相连,锥形段6-2的大端面与拧紧段6-3相连;受力钢板7上形成有通孔,通孔尺寸大于锥形段6-2的小端面尺寸,且通孔的尺寸小于锥形段6-2的大端面尺寸。调位螺栓6的前端是等直径的带有丝扣的螺栓结构,后端是变直径的没有丝扣的部分,通过螺纹段6-1的逐渐拧入,后端变直径的部分逐渐和受力钢板7接触并且随着拧入深度的增加逐渐顶紧密贴,达到很好的传力作用,拧紧段6-3为正六边形结构,便于操作人员使用扳手对调位螺栓6进行拧紧。埋件板3表面形成锥形结构,埋件板3内形成有与螺杆4相适配的内螺纹孔,该内螺纹孔可为通孔或盲孔结构,埋件板3和爬锥连接于螺杆4的两端,埋件板3朝向螺杆4端向埋件板3中心处倾斜,埋件板3的内螺纹孔尺寸与螺杆6的尺寸相一致,通过埋件板3的旋转,使得埋件板3与螺杆6固定连接。爬锥5表面为锥形结构,爬锥5两端形成小端面和大端面,小端面朝向埋件板3,大端面朝向调位螺栓6,爬锥5的大端面与混凝土壁面1平齐,爬锥5的小端面上形成有向内设置的第一内螺纹孔5-1,爬锥5的大端面上形成有向内设置的第二内螺纹孔5-2,第二内螺纹孔5-2的尺寸大于第一内螺纹孔5-1的尺寸,第一内螺纹孔5-1与螺杆6相连,通过转动爬锥5对螺杆6和爬锥5之间的位置进行调节,第二内螺纹孔5-2用于与调位螺栓6螺纹连接。第一内螺纹孔5-1和第二内螺纹孔5-2同轴设置,且第一内螺纹孔5-1和第二内螺纹孔5-2不连通,埋件板3、螺杆4、爬锥5和调位螺栓6位于同一直线上,在受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混凝土壁面支撑的爬锥改进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爬锥预埋件(2)、调位螺栓(6)、受力钢板(7)和支撑钢板(8),爬锥预埋件(2)预埋于混凝土壁面(1)内,调位螺栓(6)穿过受力钢板(7)与爬锥预埋件(2)相连,支撑钢板(8)与受力钢板(7)之间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爬锥预埋件(2)包括依次连接的埋件板(3)、螺杆(4)和爬锥(5),爬锥(5)和埋件板(3)均与螺杆(4)螺纹连接;所述调位螺栓(6)包括依次连接的螺纹段(6-1)、锥形段(6-2)和拧紧段(6-3),螺纹段(6-1)与爬锥(5)螺栓连接,锥形段(6-2)为圆台结构,锥形段(6-2)的小端面与螺纹段(6-1)相连,锥形段(6-2)的大端面与拧紧段(6-3)相连;所述受力钢板(7)上形成有通孔,通孔尺寸大于锥形段(6-2)的小端面尺寸,且通孔的尺寸小于锥形段(6-2)的大端面尺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混凝土壁面支撑的爬锥改进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爬锥预埋件(2)、调位螺栓(6)、受力钢板(7)和支撑钢板(8),爬锥预埋件(2)预埋于混凝土壁面(1)内,调位螺栓(6)穿过受力钢板(7)与爬锥预埋件(2)相连,支撑钢板(8)与受力钢板(7)之间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爬锥预埋件(2)包括依次连接的埋件板(3)、螺杆(4)和爬锥(5),爬锥(5)和埋件板(3)均与螺杆(4)螺纹连接;所述调位螺栓(6)包括依次连接的螺纹段(6-1)、锥形段(6-2)和拧紧段(6-3),螺纹段(6-1)与爬锥(5)螺栓连接,锥形段(6-2)为圆台结构,锥形段(6-2)的小端面与螺纹段(6-1)相连,锥形段(6-2)的大端面与拧紧段(6-3)相连;所述受力钢板(7)上形成有通孔,通孔尺寸大于锥形段(6-2)的小端面尺寸,且通孔的尺寸小于锥形段(6-2)的大端面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混凝土壁面支撑的爬锥改进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埋件板(3)内形成有与螺杆(4)相适配的内螺纹孔,埋件板(3)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志李春生张仕贤刘红雨余巍董泊宁杨启彪范凌峰吴勇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