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爬模变截面墙体施工的模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2444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爬模变截面墙体施工的模板系统,其包括:内转角槽板、标准钢模板、模板衔接装置和外侧模板;内转角槽板设置在墙体内转角位置;标准钢模板依次拼接安装在墙体内侧面的浇筑位置;模板衔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面、第二连接面和混凝土浇筑面;第一连接面垂直连接在混凝土浇筑面的一侧,第二连接面垂直连接在混凝土浇筑面的另一侧;模板衔接装置设置在内转角槽板和与内转角槽板邻接的标准钢模板之间,第一连接面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内转角槽板,第二连接面通过连接螺栓连接标准钢模板;外侧模板支设在墙体外侧面的浇筑位置。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爬模变截面墙体施工的模板系统进行施工,不用更换内转角槽板,减少材料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爬模变截面墙体施工的模板系统
本技术属于爬模变截面墙体施工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爬模变截面墙体施工的模板系统。
技术介绍
爬模施工系统由爬升模板、爬架和爬升设备三部分组成,在施工剪力墙体系、筒体体系和桥墩筀等高耸结构中是一种有效的工具。由于具备自爬的能力,因此不需起重机械的吊运,这减少了施工中运输机械的吊运工作量。爬升模板能减少起重机械数量、加快施工速度,经济效益较好。随着建筑结构的升高,其上部重量逐渐降低,此外出于降低建筑整体重量的考量,需要在适合的位置对墙体的截面进行缩尺,降低墙体的厚度。对于设置内转角的墙体结构施工,根据传统的爬模配模工艺,若结构墙体出现截面缩尺,配模时直接将对应内转角C槽板进行更换,此种配模方式浪费模板材料同时增加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使用爬模施工且存在墙体截面缩尺时,传统配模做法较为浪费材料的情况,现设计出一种用于爬模变截面墙体施工的模板系统,减少爬模施工时的材料浪费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爬模变截面墙体施工的模板系统,其包括:内转角槽板、标准钢模板、模板衔接装置和外侧模板;所述内转角槽板设置在墙体内转角位置;所述标准钢模板依次拼接安装在墙体内侧面的浇筑位置;所述模板衔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面、第二连接面和混凝土浇筑面;第一连接面垂直连接在混凝土浇筑面的一侧,第二连接面垂直连接在混凝土浇筑面的另一侧;模板衔接装置设置在内转角槽板和与内转角槽板邻接的标准钢模板之间,第一连接面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内转角槽板,第二连接面通过连接螺栓连接标准钢模板;所述混凝土浇筑面的宽度与墙体爬模变截面尺寸适配;所述外侧模板支设在墙体外侧面的浇筑位置。本技术如上所述的用于爬模变截面墙体施工的模板系统,进一步,所述模板衔接装置利用第一连接板、混凝土浇筑板和第二连接板依次垂直焊接而成或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制成。本技术如上所述的用于爬模变截面墙体施工的模板系统,进一步,所述模板衔接装置包括第一衔接体、第二衔接体、调节螺杆和调节连接件;调节连接件可旋转的安装在第一衔接体的安装孔内,调节螺杆的一端与第二衔接体固定连接,调节螺杆的另一端连接调节连接件,通过旋转调节连接件调节第一衔接体与第二衔接体之间的距离。本技术如上所述的用于爬模变截面墙体施工的模板系统,进一步,所述第一衔接体包括第一基板、第一外侧板和第一内侧板,第一外侧板垂直连接在第一基板的一侧边缘,第一内侧板垂直连接在第一基板的一侧且位于第一外侧板的内侧位置,在第一外侧板和第一内侧板之间为第一夹缝。本技术如上所述的用于爬模变截面墙体施工的模板系统,进一步,所述调节连接件包括连接件顶板、中间部和连接件底板,中间部设置在连接件顶板与连接件底板之间,中间部设置与调节螺杆端部的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调节连接件安装在第一基板的安装孔内。本技术如上所述的用于爬模变截面墙体施工的模板系统,进一步,所述第二衔接体包括第二基板、第二外侧板和第二内侧板,第二外侧板垂直连接在第二基板的一侧边缘,第二内侧板垂直连接在第二基板的一侧且位于第二外侧板的内侧位置,在第二外侧板和第二内侧板之间为第二夹缝。本技术如上所述的用于爬模变截面墙体施工的模板系统,进一步,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与第二基板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第一连接螺栓穿孔,所述第二基板上设置与第一连接螺栓穿孔的位置相对应的第二连接螺栓穿孔。采用本技术用于爬模变截面墙体施工的模板系统进行施工,不用更换内转角槽板,减少材料损耗。附图说明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技术,其中:图1为一种实施例的用于爬模变截面墙体施工的模板系统示意图;图2为图1右上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用于爬模变截面墙体施工的模板系统内侧面示意图;图4为一种实施例的内转角槽板与模板衔接装置连接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模板衔接装置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模板衔接装置正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模板衔接装置剖切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内转角槽板,2、标准钢模板,3、模板衔接装置,31、第一衔接体,311、第一基板,312、第一外侧板,313、第一内侧板,314、第一夹缝,315、第一连接螺栓穿孔,32、第二衔接体,321、第二基板,322、第二外侧板,323、第二内侧板,324、第二夹缝,325、第二连接螺栓穿孔,33、调节螺杆,331、调节螺纹,34、调节连接件,341、连接件顶板,342、连接件底板,4、外侧模板,5、连接螺栓。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用于爬模变截面墙体施工的模板系统的实施例。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图1、图2和图3示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用于爬模变截面墙体施工的模板系统,其包括:内转角槽板1,内转角槽板1设置在墙体内转角位置;标准钢模板2,标准钢模板2依次拼接安装在墙体内侧面的浇筑位置;模板衔接装置3,模板衔接装置3包括第一连接面、第二连接面和混凝土浇筑面;第一连接面垂直连接在混凝土浇筑面的一侧,第二连接面垂直连接在混凝土浇筑面的另一侧;模板衔接装置3设置在内转角槽板1和与内转角槽板1邻接的标准钢模板2之间,第一连接面通过连接螺栓5连接内转角槽板1,第二连接面通过连接螺栓5连接标准钢模板2;混凝土浇筑面的宽度与墙体爬模变截面尺寸适配;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模板衔接装置3利用第一连接板、混凝土浇筑板和第二连接板依次垂直焊接而成或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制成。外侧模板4,外侧模板4支设在墙体外侧面的浇筑位置。例如,结构四周墙体内侧缩尺50mm时(墙体厚度变薄,标准钢模板与内转角槽板之间产生缝隙,该缝隙宽度小于标准钢模板宽度。),若直接更换内转角槽板材料浪费较为严重。现采用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做法,使用50mm宽、同内转角槽板等长的模板衔接装置与内转角槽板进行固定,不用更换内转角槽板,减少材料损耗。上述实施例的模板系统在实际使用时,为了应对不同的墙面缩尺,需要准备宽度不同的模板衔接装置,存在备件多,成本较高和存储使用不便的问题。在另一种模板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爬模变截面墙体施工的模板系统,所述墙体的水平截面为矩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转角槽板(1)、标准钢模板(2)、模板衔接装置(3)和外侧模板(4);所述内转角槽板(1)设置在墙体内转角位置;所述标准钢模板(2)依次拼接安装在墙体内侧面的浇筑位置;所述模板衔接装置(3)包括第一连接面、第二连接面和混凝土浇筑面;第一连接面垂直连接在混凝土浇筑面的一侧,第二连接面垂直连接在混凝土浇筑面的另一侧;模板衔接装置(3)设置在内转角槽板(1)和与内转角槽板(1)邻接的标准钢模板(2)之间,第一连接面通过连接螺栓(5)连接内转角槽板(1),第二连接面通过连接螺栓(5)连接标准钢模板(2);所述混凝土浇筑面的宽度与墙体爬模变截面尺寸适配;所述外侧模板(4)支设在墙体外侧面的浇筑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爬模变截面墙体施工的模板系统,所述墙体的水平截面为矩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转角槽板(1)、标准钢模板(2)、模板衔接装置(3)和外侧模板(4);所述内转角槽板(1)设置在墙体内转角位置;所述标准钢模板(2)依次拼接安装在墙体内侧面的浇筑位置;所述模板衔接装置(3)包括第一连接面、第二连接面和混凝土浇筑面;第一连接面垂直连接在混凝土浇筑面的一侧,第二连接面垂直连接在混凝土浇筑面的另一侧;模板衔接装置(3)设置在内转角槽板(1)和与内转角槽板(1)邻接的标准钢模板(2)之间,第一连接面通过连接螺栓(5)连接内转角槽板(1),第二连接面通过连接螺栓(5)连接标准钢模板(2);所述混凝土浇筑面的宽度与墙体爬模变截面尺寸适配;所述外侧模板(4)支设在墙体外侧面的浇筑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爬模变截面墙体施工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衔接装置(3)利用第一连接板、混凝土浇筑板和第二连接板依次垂直焊接而成或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爬模变截面墙体施工的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衔接装置(3)包括第一衔接体(31)、第二衔接体(32)、调节螺杆(33)和调节连接件(34);调节连接件(34)可旋转的安装在第一衔接体(31)的安装孔内,调节螺杆(33)的一端与第二衔接体(32)固定连接,调节螺杆(33)的另一端连接调节连接件(34),通过旋转调节连接件(34)调节第一衔接体(31)与第二衔接体(32)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爬模变截面墙体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岳小帅王金周刘军方梦华汪家亮许昆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