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波堤内侧生态修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50950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防波堤内侧生态修复系统,包括:构筑在防波堤内侧坡面上的用于种植耐盐碱植物的生态护坡;构筑在防波堤的护坡延伸段及护坡坡底上的用于种植沉水植物的沉水植物生态平台;以及构筑在防波堤的内侧深水区域内的用于种植挺水植物的挺水植物生态平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抗冲刷性好,结构安全,整体性强,施工效率高,施工便捷,有利于植物生长,恢复生态系统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波堤内侧生态修复系统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防波堤内侧生态修复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大规模沿海开发利用和海岸工程建设项目中,为了提高内侧海塘的防汛标准,修筑了大量防波堤。为了防止水流和越浪淘刷,防波堤内坡多采用硬质护面进行防护,从而导致水坝交界面处硬化,滨水生态功能丧失。同时,为了保证渗流安全建设采用的不透水硬质结构阻隔了沿岸水体的自由交换,导致沿岸海水自净能力降低。加上区域海洋环境状况变化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滩涂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生态多样性受到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防波堤硬质结构被破坏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防波堤内侧生态修复系统。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波堤内侧生态修复系统,包括:构筑在防波堤内侧坡面上的用于种植耐盐碱植物的生态护坡;构筑在防波堤的护坡延伸段及护坡坡底上的用于种植沉水植物的沉水植物生态平台;以及构筑在防波堤的内侧深水区域内的用于种植挺水植物的挺水植物生态平台。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生态护坡为生态砌块护坡结构、绿化混凝土护坡结构或者螺母块护坡结构中的一种。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生态砌块护坡结构由若干紧密并排铺设的单体砌块体构成,每一单体砌块体的空腔内由下至上依次填充有若干生态种植袋和一层小块石,并在所述若干生态种植袋上扦插有耐盐碱植物,所述生态种植袋由袋体以及装载在袋体内的营养种植土和保水剂构成,在所述生态砌块护坡结构的坡面上铺设有一层三维土工网。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绿化混凝土护坡结构包括铺设在防波堤内侧坡面上的土工布、现场浇筑在所述土工布上的混凝土层以及覆盖在所述混凝土层的表面上的营养种植土层,所述营养种植土层内添加有保水剂,在所述营养种植土层上种植有耐盐碱植物。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螺母块护坡结构由若干紧密并排铺设的单体封底螺母块体构成,每一单体封底螺母块体的孔洞内填充有营养种植土,并在所述营养种植土内添加有保水剂,在所述营养种植土上种植有耐盐碱植物。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沉水植物生态平台由若干沿防波堤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生态悬床单元构成。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生态悬床单元包括:若干间隔浇筑在坡底上的混凝土基座;固定竖直安装在每一混凝土基座上的钢管固定桩;一悬床框架,所述悬床框架通过牵引绳索组件分别与每一钢管固定桩的上端连接;以及一安装在所述悬床框架内的用于种植沉水植物的人工种植界面,所述人工种植界面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高分子基床层、人工界面生态种植基层以及双层尼龙网。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挺水植物生态平台由若干沿防波堤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生态浮岛单元构成。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生态浮岛单元包括:若干间隔打设在地基土内的桩基,每一桩基的上端露出地基土后向上延伸一段距离;滑动套设在每一桩基的上部的滑动套筒;一分别与每一滑动套筒的顶端连接且可漂浮于水面上的用于提供水生动植物生存的生物基床;以及一悬挂于所述生物基床下方的压重块体。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桩基为四根且呈矩形分布,所述桩基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桩基为钢筋混凝土或者钢结构。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一桩基露出地基土的部分的顶部及中部处分别设置有上、下定位环,用以控制所述滑动套筒的滑动范围。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下定位环的外周面上分别包覆有一防腐橡胶层,每一滑动套筒的外筒面及其内筒面上分别涂刷有一防腐蚀涂层。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生物基床包括矩形框架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矩形框架内的生态界面主体。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矩形框架由四根钢管焊接围合而成,每一根钢管内填充有轻质发泡材料,相邻的两根钢管的连接处分别通过卡扣与其相对应的滑动套筒的上端固接。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生态界面主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人工合成种植网、生态种植基质层以及高分子基床层,所述人工合成种植网的四周绑扎在所述矩形框架上。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压重块体为牡蛎礁块体,其通过锚链与所述矩形框架连接且位于所述生态界面主体的下方,所述压重块体的重量不小于所述生物基床所受到的浮力。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将所述若干生态浮岛单元按照顺序依次划分为若干组,每一组包括至少两个相邻的生态浮岛单元,每一组中的生态浮岛单元的生物基床采用连接钢管串联成整体,所述连接钢管的两端分别绑扎有一配重水箱,所述配重水箱为钢结构空箱且其上开设有进水孔。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一水泵组件,利用所述水泵组件将防波堤的内侧水域内的水体引导至防波堤的坡面顶部,并经由布水系统排出,排出的水体漫流过防波堤的坡面后返回防波堤的内侧水域,形成循环水流。由于采用了如上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的抗冲刷性好,结构安全;2.本技术的整体性强,施工效率高,施工便捷;3.本技术的不破坏堤坝结构,不影响堤坝防洪功能;4.本技术的景观性好,有利于植物生长,恢复生态系统功能;5.本技术有利于营造微生物生境,启动生态系统的长期自我修复过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生态砌块护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绿化混凝土护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螺母块护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生态悬床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生态浮岛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生态浮岛单元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生态浮岛单元的桩基与滑动套筒之间的配合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生态浮岛单元的生物基床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见图1,图中给出的是一种防波堤内侧生态修复系统,包括生态护坡100、沉水植物生态平台200以及挺水植物生态平台300。生态护坡100构筑在防波堤内侧坡面上,其用于种植耐盐碱植物。生态护坡100可以为生态砌块护坡结构、绿化混凝土护坡结构或者螺母块护坡结构中的一种。参见图2,生态砌块护坡结构由若干紧密并排铺设的单体砌块体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波堤内侧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构筑在防波堤内侧坡面上的用于种植耐盐碱植物的生态护坡;/n构筑在防波堤的护坡延伸段及护坡坡底上的用于种植沉水植物的沉水植物生态平台;以及/n构筑在防波堤的内侧深水区域内的用于种植挺水植物的挺水植物生态平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波堤内侧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构筑在防波堤内侧坡面上的用于种植耐盐碱植物的生态护坡;
构筑在防波堤的护坡延伸段及护坡坡底上的用于种植沉水植物的沉水植物生态平台;以及
构筑在防波堤的内侧深水区域内的用于种植挺水植物的挺水植物生态平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波堤内侧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护坡为生态砌块护坡结构、绿化混凝土护坡结构或者螺母块护坡结构中的一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波堤内侧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砌块护坡结构由若干紧密并排铺设的单体砌块体构成,每一单体砌块体的空腔内由下至上依次填充有若干生态种植袋和一层小块石,并在所述若干生态种植袋上扦插有耐盐碱植物,所述生态种植袋由袋体以及装载在袋体内的营养种植土和保水剂构成,在所述生态砌块护坡结构的坡面上铺设有一层三维土工网。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波堤内侧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混凝土护坡结构包括铺设在防波堤内侧坡面上的土工布、现场浇筑在所述土工布上的混凝土层以及覆盖在所述混凝土层的表面上的营养种植土层,所述营养种植土层内添加有保水剂,在所述营养种植土层上种植有耐盐碱植物。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波堤内侧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块护坡结构由若干紧密并排铺设的单体封底螺母块体构成,每一单体封底螺母块体的孔洞内填充有营养种植土,并在所述营养种植土内添加有保水剂,在所述营养种植土上种植有耐盐碱植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波堤内侧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水植物生态平台由若干沿防波堤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生态悬床单元构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波堤内侧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悬床单元包括:
若干间隔浇筑在坡底上的混凝土基座;
固定竖直安装在每一混凝土基座上的钢管固定桩;
一悬床框架,所述悬床框架通过牵引绳索组件分别与每一钢管固定桩的上端连接;以及
一安装在所述悬床框架内的用于种植沉水植物的人工种植界面,所述人工种植界面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高分子基床层、人工界面生态种植基层以及双层尼龙网。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波堤内侧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水植物生态平台由若干沿防波堤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生态浮岛单元构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波堤内侧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浮岛单元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印越才多舒叶华陈雪初黄莹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