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压器油枕,包括支架、储油箱、配重箱、调配箱和循环泵,所述支架与变压器油箱固定连接,所述储油箱与支架固定连接,储油箱与变压器油箱的内腔连通,储油箱内浮动设置封板,封板上竖直设置支杆,通过第二拉线与调配箱上的竖板连接,配重箱通过第一拉线与支杆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封板、配重箱和调配箱的联动,使变压器油箱内的冷却油的压力保持在稳定的范围内,有利于稳定散热和延长变压器油箱密封件的使用寿命,同时稳定的压力降低了变压器油箱产生变形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压器油枕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压器
,具体涉及一种变压器油枕。
技术介绍
油浸式变压器的油箱里充满了冷却油,为了保持稳定的散热性能,变压器油箱内的冷却油的油压应该保持在稳定的范围内,冷却油具有热膨冷缩特性,为了防止变压器的冷却油受热膨胀时油箱的承受的压力变化过大,通常在油箱上设置跟变压器油箱内腔连通的油枕,当变压器的温度升高时,变压器内的冷却油受热膨胀,有一部分的冷却油进入油枕内,当变压器温度降低时,油枕里的由返回油箱进行补偿,由于油枕通常设于油箱上部,当变压器温度升高时冷却油膨胀进入油枕里时,油枕里的液面会升高对油箱产生的压力也会随之增大,油箱带压运行会加速密封件的老化速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压器油枕,以保持变压器内部压力的稳定。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方案:一种变压器油枕,包括支架、储油箱、配重箱、调配箱和循环泵,所述支架与变压器油箱固定连接,所述储油箱与支架固定连接,储油箱上端设有气孔、储油箱底部通过主油管与变压器油箱的内腔连通,储油箱内装有冷却油,冷却油上浮动设置与储油箱的内腔配合的封板,所述封板与箱体密封滑动连接,封板上竖直设置支杆,所述支杆的下端与所述封板固定连接,支杆的上端穿过所述储油箱的顶板向上伸出,支杆与储油箱滑动密封连接,支杆的上端为自由端;所述调配箱固定设置,所述调配箱的底面积等于所述储油箱的底面积,调配箱的侧壁上设有泄流口,所述泄流口上竖直设置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竖板,竖板上设有连接杆,调配箱的侧壁底部竖直设有与竖板配合的槽腔,所述槽腔上端开口,所述竖板可沿所述滑槽滑入所述槽腔的内部,槽腔内竖直设置压簧,所述压簧下端与所述槽腔底部接触,压簧上端与所述竖板的底部接触;所述配重箱位于所述调配箱下方与竖直设于支架上的滑轨滑动连接,配重箱上固定连接固定杆,所述循环泵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循环泵的进水口通过软管与所述配重箱连通,所述循环泵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所述调配箱内腔连通;支架上固定连接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所述封板上设置第一拉线,所述第一拉线的一端与所述封板的上表面中心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线的另一端绕第一轮组后与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在第一轮组的换向作用下当第一拉线的一端向下运动时第一拉线的另一端向上运动,所述支杆上设置第二拉线,所述第二拉线的一端与所述支杆的自由端固定连接,第二拉线的另一端绕第二轮组后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在第二轮组的换向作用下当第二拉线的一端向上运动时第二拉线的另一端向下运动。本专利技术基础方案的原理在于:变压器不工作时,储油箱里的冷却油处于低位,在压簧的弹力下竖板位于高位,调配箱里的冷却油位与竖板上端平齐,这时向配重箱里加入与储油箱里冷却油同体积的冷却油,软管淹没在配重箱里的冷却油里。当变压器开始运行时,循环泵同步运行,循环泵将配重箱里的冷却油泵至调配箱后又流入配重箱里不断循环,循环过程中配重箱的冷却油总量不变,配重箱里的液体重量通过第一拉线将封板向上拉使储油箱内腔的压力变小,也使得与储油箱连通的变压器油箱内腔的压力变小,变压器油箱内腔减小的压力等于储油箱里冷却油对变压器油箱产生的压力,变压器油箱内腔的压力不受储油箱油量的影响;当变压器油箱里的温度升高时,变压器油箱里的冷却油体积膨胀后通过主油管进入储油箱里使得储油箱的冷却油增加油面上升一定距离,使得封板随之上升相同的距离,与封板固定连接的支杆同步上升,支杆通过第二拉线将竖板向下拉使竖板挤压压簧移动,竖板向下移动的距离等于油面上升的距离,竖板下移使得由调配箱流入配重箱的冷却油的体积增加了,增加的体积与储油箱里冷却油增加的体积相同,增加的冷却油通过第一拉线增加对封板向上的拉力,使得储油箱内腔的压力再次减小以保持变压器一种内的压力不变;当变压器油箱里的温度降低时,变压器油箱里的冷却油体积缩小使储油箱的冷却油由主油管进入变压器油箱对变压器油箱进行补偿,这时储油箱内的油面下降封板也随之下降,支杆也随之下降一段距离,在压簧的弹力下竖板上移一段相同的距离将与储油箱里减少的冷却油体积相同冷却油存储在调配箱里,使得配重箱里的冷却油重量减少,第一拉线对封板的向上的拉力也减小相同体积冷却油的重量,储油箱和变压器油箱里的压力同样保持稳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封板、配重箱和调配箱的联动,使变压器油箱内的冷却油的压力保持在稳定的范围内,有利于稳定散热和延长油箱密封件的使用寿命,同时稳定的压力降低了变压器油箱产生变形的概率。进一步,作为基础方案的优化,在所述储油箱的内底部设置滤网,在主油管上设置仅许冷却油由所述储油箱流向变压器油箱的第一单向阀,在主油管上设置支路管,所述支路管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单向阀的下方与所述主油管连通,支路管的另一端与储油箱内腔连通,在所述支路管上设置仅许冷却油由变压器油箱流向储油箱的第二单向阀。设置循环的单向通过油路,在变压器油箱的温度不断变化过程中使变压器油箱里的冷却油循环进入储油箱里过滤,减少变压器油箱里的杂质。进一步,在所述气孔里设置空滤。防止灰尘等异物被吸入封板上部空间附着在储油箱内壁降低封板与储油箱之间的密封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变压器油枕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调配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调配箱的泄流口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储油箱10、气孔101、空滤102、主油管11、第一单向阀111、封板12、支路管13、第二单向阀131、第一轮组14、第一拉线141、支杆15、第二轮组16、第二拉线161、过滤网17、调配箱20、泄流口21、滑槽22、竖板23、连接杆231、槽腔24、压簧25、配重箱30、固定杆32、循环泵33、软管34、水管35。一种变压器油枕,如图1所示,包括支架、储油箱10、配重箱30、调配箱20和循环泵33,支架与变压器油箱固定连接,储油箱10设于变压器油箱上方与支架固定连接,储油箱10上端设有气孔101,气孔101里设置空滤102,如图1所示,储油箱10的内底部设置滤网,储油箱10底部通过主油管11与变压器油箱的内腔连通,主油管11上设置仅许冷却油由储油箱10流向变压器油箱的第一单向阀111,在主油管11上设置支路管13,支路管13的一端位于第一单向阀111的下方与主油管11连通,支路管13的另一端与储油箱10内腔连通,在支路管13上设置仅许冷却油由变压器油箱流向储油箱10的第二单向阀131;如图1所示,储油箱10内装有冷却油,冷却油上浮动设置与储油箱10的内腔配合的封板12,封板12与箱体密封滑动连接,封板12上竖直设置支杆15,支杆15的下端与封板12固定连接,支杆15的上端穿过所述储油箱10的顶板向上伸出,支杆15与储油箱10滑动密封连接,支杆15的上端为自由端;如图1、图2、图3所示,调配箱20与支架固定连接,调配箱20的底面积等于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压器油枕,包括支架和储油箱,所述支架与变压器油箱固定连接,所述储油箱与支架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重箱、调配箱和循环泵,储油箱上端设有气孔、储油箱底部通过主油管与变压器油箱的内腔连通,储油箱内装有冷却油,冷却油上浮动设置与储油箱的内腔配合的封板,所述封板与箱体密封滑动连接,封板上竖直设置支杆,所述支杆的下端与所述封板固定连接,支杆的上端穿过所述储油箱的顶板向上伸出,支杆与储油箱滑动密封连接,支杆的上端为自由端;/n所述调配箱固定设置,所述调配箱的底面积等于所述储油箱的底面积,调配箱的侧壁上设有泄流口,所述泄流口内竖直设置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竖板,竖板上设有连接杆,调配箱的侧壁底部竖直设有与竖板配合的槽腔,所述槽腔上端开口,所述竖板可沿所述滑槽滑入所述槽腔的内部,槽腔内竖直设置压簧,所述压簧下端与所述槽腔底部接触,压簧上端与所述竖板的底部接触;/n所述配重箱位于所述调配箱下方与支架滑动连接,配重箱上固定连接固定杆,所述循环泵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循环泵的进水口通过软管与所述配重箱连通,所述循环泵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所述调配箱内腔连通;/n支架上固定连接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所述封板上设置第一拉线,所述第一拉线的一端与所述封板的上表面中心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线的另一端绕第一轮组后与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在第一轮组的换向作用下当第一拉线的一端向下运动时第一拉线的另一端向上运动,所述支杆上设置第二拉线,所述第二拉线的一端与所述支杆的自由端固定连接,第二拉线的另一端绕第二轮组后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在第二轮组的换向作用下当第二拉线的一端向上运动时第二拉线的另一端向下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压器油枕,包括支架和储油箱,所述支架与变压器油箱固定连接,所述储油箱与支架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重箱、调配箱和循环泵,储油箱上端设有气孔、储油箱底部通过主油管与变压器油箱的内腔连通,储油箱内装有冷却油,冷却油上浮动设置与储油箱的内腔配合的封板,所述封板与箱体密封滑动连接,封板上竖直设置支杆,所述支杆的下端与所述封板固定连接,支杆的上端穿过所述储油箱的顶板向上伸出,支杆与储油箱滑动密封连接,支杆的上端为自由端;
所述调配箱固定设置,所述调配箱的底面积等于所述储油箱的底面积,调配箱的侧壁上设有泄流口,所述泄流口内竖直设置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竖板,竖板上设有连接杆,调配箱的侧壁底部竖直设有与竖板配合的槽腔,所述槽腔上端开口,所述竖板可沿所述滑槽滑入所述槽腔的内部,槽腔内竖直设置压簧,所述压簧下端与所述槽腔底部接触,压簧上端与所述竖板的底部接触;
所述配重箱位于所述调配箱下方与支架滑动连接,配重箱上固定连接固定杆,所述循环泵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循环泵的进水口通过软管与所述配重箱连通,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小利,
申请(专利权)人:道真自治县金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